浅议农村基础教育课改

时间:2022-09-24 09:48:34

浅议农村基础教育课改

作为农村一线教师,我们渴望与时俱进,积极投身于课改大潮中。然而,由于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制约,教师水平和学生素质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大影响。面对目前的课改现实,我们在努力尝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至深的感触。

一、滞后的评价机制,使教师工作压力大,放不开手脚

课改是有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实际情况是:给予教师培训学习的时间短,机会少,有些要求很高,考核评价机制又跟不上,一方面让老师参与课改,一方面以学生考试成绩论英雄,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体系仍未打破,致使教师在课改中一面尝试课改,按课改要求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一面又不得不着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在完全不同的双重考核评价体系下,一部分长年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在课改中忧虑重重,始终放不下关乎自己和学生命运的“分数”。课改与“分数”,在他们内心做着拉锯式争斗,使教师承受着不言而喻的极大心理压力,整天神经紧绷,放不开手脚,也就谈不上创新,更谈不上真正意义的课改。

二、师资队伍建设

近年来,外地学校公开招聘和县内高中扩招录用造成了农村学校师资的必然流动,使师资力量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农村学校越发显得力不从心。师资力量的相对薄弱,严重阻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当务之急。骨干教师是学校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和核心动力,是学校价值的主要创造者,甚至决定学校的发展与提高,与学校是唇亡齿寒的依存关系。因此,学校要给骨干教师创造机会,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和表现,并提升他们的满意度。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并由此确定骨干教师的牵引性绩效指标,保证他们的绩效贡献与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要注意他们的职务、职称晋升,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其地位,树立其威望。

对那些素质、能力欠缺的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工作关键中的关键。学校领导要善于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抓重点学科和关键人,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助他们一臂之力,在他们彷徨徘徊时帮他们一把,帮助他们树立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和决心,努力掌握育人本领,力争后来者居上。

三、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生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抛开了学生,学校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提高学生素质,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

现行国家计划小学课程大致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社会、英语、体育、艺术、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但在农村学校,主要的评价科目是语文和数学,其余课程形同虚设。有教师说:“副科知识等学生长大后自然就明白了,无需多费口舌和精力。”殊不知,学生的综合素质恰恰是在全面掌握这些知识后才能获得,因此,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所有课程,加强教学和评价,是实现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

2.变教学

农村学校中老年教师居多,对课改一时很难适应,教学中仍然“穿新鞋,走老路”,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只能师云亦云,根本没有表述自己见地的机会。变教学就是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把教材知识和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用中创新的能力。

3.变考试

说起考试,学生们眼前的场景便是“桌上几张纸,手里一枝笔,老师来回晃,学生心发慌”。学生的素质不仅仅是通过考高分来体现,而且应该改变考试方式,增加口试、实验、操作、情景模拟、创作设计、观察日记等的考查,促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课改势如东风,农村教育困难重重,但通过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大胆改革,勇于尝试,注重科学发展,讲求方法,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定会开创新局面。

(作者单位 青海省互助县丹麻镇中心学校)

上一篇:搞好检察宣传要做到内外兼修 下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