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原因及有效处理

时间:2022-09-24 08:41:28

摘 要 目的:探讨引起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原因,寻找其有效处理对策。方法:收集66例86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6眼中发生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24眼,发生率为239%,根据眼底进行PCO程度分级显示,Ⅰ级5例,即眼底可见,后囊轻度混浊;Ⅱ级16例,即眼底部分可见,后囊中度混浊;Ⅲ级3例,即眼底完全不见,后囊重度混浊。手术方式与后囊混浊:本组行单纯囊外摘除术29眼,发生后囊混浊13眼,占448%,行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57眼,发生后囊混浊19眼,发生率为333%。结论:单纯囊外摘除术发生后囊混浊的发生率略高于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随着术后时间越长,发生的机会就越大。

关键词 白内障 后囊浑浊 原因 对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116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视力再度减退和视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1]。为探讨引起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原因,寻找其有效处理对策,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66例86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6例86眼均来自我院2010年3月~2011年2月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36例,年龄26~88(平均63.2±14.1)岁。其中单眼46例,双眼20例。其中外伤性白内障4例4眼;并发性白内障8例10眼,单眼6例,双眼2例;老年性白内障54例72眼6,单眼36例,双眼18例。

手术方法:常规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及表麻,术前复方托品酞胺充分散瞳,指压软化眼球,开睑,上直肌牵引缝线固定眼球。于上方角膜缘10~2点位做以弯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距角膜缘后20mm做7mm长的水平巩膜板层隧道切口,直至透明角膜内15mm。9点位作角膜侧切口,并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用32mm手术刀沿隧道切口刺穿前房,并扩大内切口至8mm左右。连续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6mm,充分水分离,将晶状体核转入前房,晶体核后方注入少量黏弹剂以保护后囊膜,用晶体圈套出晶体核或碎核后取出晶体核。彻底干净注吸出皮质,囊袋内或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置换出眼内黏弹剂。巩膜切口缝合1~2针,对位缝合球结膜。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3mg,单眼包扎。

结 果

本组86眼中发生白内障术后后囊浑浊24眼,发生率为239%。根据眼底进行PCO程度分级显示[2],Ⅰ级5例,即眼底可见,后囊轻度混浊;Ⅱ级16例,即眼底部分可见,后囊中度混浊;Ⅲ级3例,即眼底完全不见,后囊重度混浊。

手术方式与后囊混浊:本组行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57眼,发生后囊混浊19眼,发生率为333%;行单纯囊外摘除术29眼,发生后囊混浊13眼,占448%。单纯囊外摘除术发生后囊混浊的发生率略高于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讨 论

PCO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视力再度减退和视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1]。为探讨引起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原因,寻找其有效处理对策,收集66例86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单纯囊外摘除术发生后囊混浊的发生率略高于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随着术后时间越长,发生的几率就越大。

后囊混浊的发生机理主要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残留的前囊上皮细胞向后囊膜迁徙并增殖,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参与后囊混浊的形成。有资料表明[3,4],房水中和晶体内部存在着多种增殖性及抑制性两类生长因子,这两类生长因子间的平衡被打破,引起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导致后囊混浊。

本组行单纯囊外摘除术29眼,发生后囊混浊13眼,占448%,行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57眼,发生后囊混浊19眼,发生率为333%。单纯囊外摘除术发生后囊混浊的发生率略高于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这有关资料报道相似[5,6],说明不同术式的发生后囊混浊不同。

为预防后囊发生混浊,术中应尽可能彻底清除晶体皮质及前囊膜。改变人工晶体外形设计,另外,可以应用药物进行柔红霉素、肝素等均有抑制后囊膜混浊发生的作用。另外,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治疗后囊膜混浊是未来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刘红玲,张晓梅,关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研究方法及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国际眼科杂志,2007,7(2):457-459.

2 Wormstone IM,Del Rio-Tsonis K,McMahon G,Tamiya S,Davies PD,Marcantonio JM,Duncan,G.FGF:an antocrine regulator of human lens cell growth independent of added stimuli.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1,42(6):1305-1311.

3 Wunderlich K,Pech M,Eberle AN,Mihatsch M,Flammer J,Meyer P.Express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mRNA in plaques of human an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s and membranes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Curr Eye Res,2000,21(2):627-636.

4 Moustakas A,Pardali K,Gaal A,Heldin CH.Mechanisms of TG-β signaling in regulation of cell 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Immunol Lett,2002,82(1-2):85-91.

5 Davidson MG,Wormstone M,Morgan D,Malakof R,Allen J,McGahan MC.Ex vivo canine lens capsular sac explants. 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2000,238(8):708-714.

6 王军,孙葆忱,杨晓慧,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人工晶体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视功能评价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02,38(9):556-561.

上一篇:抗生素糊剂与氢氧化钙联合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 下一篇:儿童病理性近视后巩膜加固术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