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改性方法及其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4 08:40:05

碳纳米管改性方法及其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摘 要:综述了近几年关于碳纳米管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每种方法介绍了相应的复合材料制备实例。讨论了各种改性方法的作用原理,并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对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改性方法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18-03

1 前言

自从1991年碳纳米管被Iijima发现以来,其凭借出众的力学、电学、热学、化学性能、极高的长径比(100—1000)以及纳米尺寸上独特的准一维管状分子结构,表现出运用在未来科技领域里所具有的巨大潜在价值,迅速成为物理、化学、材料科学领域里的研究热点。碳纳米管是由很多碳原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石墨片层卷成的中空管体,根据其石墨片层数的不同,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s)。由于碳纳米管主要由碳元素组成,与聚合物的成分相似,所以可以使用CNT来增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随着的生产CNT方法越来越简便,其价格也越来越便宜,这种方法相对于在聚合物中添加含碳填料来改善聚合物性能等传统方法,改性效果更好,市场需求更广,经济前景更乐观。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CNT将会成为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原料。

2 碳纳米管的处理

由于其自身固有缺陷,碳纳米管从合成到被应用到复合材料中,需要经过纯化和表面改性两个过程。

2.1 碳纳米管的纯化

目前合成碳纳米管的方法很多,但无论是经典的电弧放电法,还是新兴的水热法、火焰法、固相复分解反应制备法、超临界流体技术法制备成的碳纳米管都不可避免的被各种无定形碳颗粒、无定形碳纤维和石墨微粒等杂质附着,混杂在一起,影响其纳米粒子独有的小尺寸效应、界面效应、量子效应。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似,不但给后续制备复合材料带来困难,而且使其性能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进行纯化处理。主要的方法是依靠碳纳米管和杂质对强氧化剂的敏感程度不一样,通过控制氧化剂的用量和氧化反应的时间来达到纯化的目的。目前主要的氧化方法有:气相氧化法、液相氧化法、固相氧化法和电化学氧化法。

2.2 碳纳米管的改性

经过纯化处理的碳纳米管仍然不能直接用来制备复合材料,由于它的惰性表面、管与管之间固有的范德华力、极大的比表面积和长径比,会使其在复合材料基体和溶液体系中产生非常严重的团聚与缠结,不利于创造良好的界面和在聚合物中的均匀分散及其优异性能的发挥。因此为了增加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基体间的界面粘结力,防止界面发生滑移,需要对碳纳米管实施表面改性。

目前从本质上来说,CNT改性方法主要有2种:共价键改性(化学改性)和非共价改性(物理改性)。

2.2.1 共价键改性

共价键改性是利用接枝、氧化等手段直接在CNT的侧壁上引入小分子化合物、活性官能基团(如-COOH、-OH和-NH2)等,提高CNT的活性,从而来达到增加其在溶液和聚合物中的分散度和相容性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将SP2杂化的碳原子改变成了SP3杂化,使长径比大大下降,削弱了碳管的力学和电学性能,破坏了碳纳米管的结构,所以一般较少使用这类方法对CNT进行改性。近几年通过不断改良,发现浓硝酸常温处理法和重氮化技术处理法是其中两种较为成熟且对碳管结构损伤较小的优良改性方法。

2.2.2 非共价键改性

非共价键改性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它在不破坏CNT结构的同时,也能克服自身固有缺陷提高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和制备复合材料时的加工性。一般方法是通过加入阴离子、阳离子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aDDBS))使碳纳米管吸附在聚合物上而不发生团聚或者是加入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DNA或多糖类高分子)使聚合物分子中的%i键和CNT上的离域%i键发生相互作用来实现非共价键改性。为此本文还将介绍芳香二羧酸酰胺类%[成核剂(%[-NA)改性和离子液体改性两种改性方法。此外还可以对CNT实行包覆改性,但其缺点是包覆分子与CNT之间的范德华力较弱,使得CNT在复合材料中传递有效载荷的能力较低,改性效果较差,应用较少。

3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

当碳纳米管经过纯化和表面改性处理后,会表现出某些优异的性能(因改性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将其应用到复合材料的制备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学、化学、和生物特性等等。下文将以实验实例介绍。

3.1 浓硝酸常温处理CNT、水相沉淀聚合法制备聚丙烯腈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把一定量的碳纳米管经过超声分散后,室温下浸泡在浓硝酸中,并每隔大约2h更换一次浓硝酸。24h后取出碳纳米管,经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抽滤直至呈中性,再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加水溶性引发剂APS,溶解后超声分散2h。然后将聚合单体AN、共聚单体IA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溶入其中,以水相沉淀法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整个过程需通N2保护防止CNT被氧化。实验测试表明,碳纳米管经浓硝酸常温处理后,不仅给碳管接枝上羧基,而且还保持了本身稳定的结构,使制备的复合材料预氧化温度提前,放热量和放热速率均降低,避免了集中放热;虽然结晶程度稍稍有所减弱,但并没有改变聚合物的结晶晶型和结构,但是却大大提高了导电性能。

3.2 重氮化技术处理CNT、原位氧化聚合法合成磺化碳纳米管改性聚苯胺复合材料

聚苯胺(PANI),作为制作超级电容器的绝佳材料,具有价格低廉,良好的导电性,较高的比电容,独特的掺杂/脱掺杂机理和优异的氧化/还原特性等优点,然而PANI的循环稳定性差,却限制了它在电子行业里的广泛应用。CNT的稳定性好,同时也有高导电率和大比表面积的特点,采用重氮化技术处理,合成水溶性的磺化CNT,作为原位氧化聚合的载体与PANI复合,可降低PANI的内阻,提高其循环稳定性,赋予PANI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极高的比电容(>300 F/g)。经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PANI与磺化CNT之间存在着%i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并形成了电荷转移复合物,在一定范围内碳纳米管直径的越小,电荷转移复合物越多。循环伏安实验结果显示,与单一的PANI纳米棒相比(271 F/g),PANI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拥有更高的比电容(309~457F/g),呈现出更高的比电容和更快速的充放电特性。

3.3 溶液法制备聚丙烯(PP)/%[-NA-MWCNT复合材料

此法选用带有共轭苯环结构的芳香二羧酸酰胺类%[成核剂(%[-NA) 和MWCNT在冰水浴中混合,超声分散一段时间后使%[-NA吸附在MWCNT上,通过%i-%i共轭作用来提高碳纳米管的分散性,低温抽滤即可得到稳定性良好的%[成核剂改性的碳纳米管(%[-NA-MWCNT),再通过溶液法使之与pp复合,得到聚丙烯/%[-NA-MWCNT纳米复合材料。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形态,结果表明%[-NA-MWCNT诱导聚丙烯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尺寸较小的%[球晶,增加了复合材料的结晶度,使得晶粒大小分布更窄,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学和力学性能。

3.4 离子液体中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

与传统的溶剂相比,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ILs)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溶剂及优良电解质,近几年来在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离子液体是一种主要由有机阳离子和各类阴离子组成的盐类,在室温下呈现为液态。作为“绿色”溶剂,离子液体拥有许多特异的性能:极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很宽的液态温度范围(-96℃到300-400℃)可以满足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的需要;离子电导率强,电化学窗口宽;对许多物质表现出良好的溶解能力等。经试验测试表明:CNT能够均匀地分散在ILs中,而且ILs独特表面修饰作用,可以通过形成细束网格结构来实现CNT的表面功能化,赋予CNT复合材料更加优异的性能(因各种离子所带的官能基团不同而异)。目前,Zhang已经在ILs中采用电沉积法合成出了CNT/纳米AuPt/IL复合电极,ILs作为模板和活性剂提高了纳米AuPt在CNT膜上的分布密度,降低了电极的电子转移电阻。而且ILs还可以依靠其阴离子与纤维素中羟基的作用,破坏纤维素分子间的氢键,有效地提高CNT在纤维素中的溶解度,采用湿纺丝干喷法制备CNT复合纤维,大大提高纤维的储能模量和机械性能。

4 结语

近几年来,在材料领域里不断涌现出各种利用改性CNT与金属、聚合物复合的新型纳米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由于本身特殊复杂的纳米结构在物理、化学、生物上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而取得这些科技成果的重大挑战就是如何提高CNT分散度和改善界面性能,达到CNT的最佳改性。本文较全面的综述了目前关于碳纳米管改性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技术较为成熟的浓硝酸常温处理法、效果显著的重氮化技术处理法和芳香二羧酸酰胺类%[成核剂(%[-NA)改性法、绿色环保的离子液体改性方法,以及相关的复合材料制备实例。总的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方法的不断涌现,CNT的改性必将变得越来越高效,高性能的CNT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势必会越来越广。

参考文献:

[1] IIjima S.Helical microtubes of graphitic carbon[J].Nature,1991,354:56-58.

[2] Tang B Z,Xu H Y.Macromolecules,1999,32.

[3] Fan J H,Wan M X,Zhu D B,Chang B H,Pan Z W,Xie S S.J Appl Polym Sci,1999,74:2605-2610.

[4] Ajayan P M,Schadler L S,Giannaris C,Rubio A.Adv Mater,2000,12:750-753.

[5] Haggenmueller R,Gommans H H,Rinzler A G,Fischer J E,Winey K I.Chem Phys Lett,2000,330:219-225.

[6] 徐国才.纳米科技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6-87.

[7] 杨占红,李新海,等.碳纳米管的纯化[J],化工新型材料,1999,27(2):22-24.

[8] 辛菲,许国志.碳纳米管增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中国塑料,Vol.25, No.8,Aug.2011.

[9] Kim W,Nair N,Lee C Y.J Phys Chem C,2008,112:7326-7331.

[10] Manuel G R,Fiona F,John E O,Andrew I M,Werner J B,Johannes G V,Marcinhet P.J Phys Chem B,2004,108:9665-9668.

[11] 刘玉兰,王延相,周海萍,等.聚丙烯腈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132,Aug.2011.

[12] 孙敏强,朱忠泽,李星玮,等.磺化碳纳米管改性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超级电容特性[J].高分子学报,2006,(6).

[13] Wang K,Huang J Y,Wei Z X.J Phys Chem C,2010,114(17):8062-8067.

[14] Dhawale D S,Dubal D P,Jamadade V S,Salunkhe R R,Lokhande C D.Synth Met,2010,160(5-6):519-522.

[15] Xu G C,Wang W,Qu X F,Yin Y S,Chu L,He B L,Wu H K,Fang J R,Bao Y S,Liang L.Eur Polym J,2009,45(9):2701-2707.

[16] Cho S I,Lee S B.Acc Chem Res,2008,41(6):699-707.

[17] Yang Hongsheng(杨红生),Zhou Xiao(周啸),Zhang Qingwu(张庆武).Acta Phys-Chim Sin(物理化学学报),2005,21(4):414-418.

[18] Jin Junpin(金俊平),Li Xin(李昕),ZhangDequan(张德权),Zhao Li(赵莉).Acta Pol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2010,(2):192-198.

[19] Xiao M M,Tong B,Zhao W,Shi J B,Pan Y X,Shen J B,Zhi J G,Dong Y P.Chinese J Polym Sci,2010,28(3):331-336.

[20] Ma Li(马利),Lu Wei(卢苇),Gan Mengyu(甘孟瑜),Chen Chao(陈超),Yan Jun(严俊),Chen Fengqiang(陈奉强).Acta Polymerica Sinica(高分子学报),2008,(12):1185-1191.

[21] Frackowiak E,Khomenko V,Jurewicz K,Lota K,B間uin F.J Power Sources,2006,153(2):413-418.

[22] Meng C Z,Liu C H,Fan S S.Electrochem Commun,2009,11(1):186-189.

[23] Yan J,Wei T,Shao B,Fan Z,Qian W,Zhang M,Wei F.Carbon,2010,48(2):487-493.

[24] 张玲,胡斌,李春忠.%[成核剂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增强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及结晶行为[J].高分子学报,2011,12(12).

[25] 张锁江,吕兴梅.离子液体: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6] 林香萍,管萍,胡小玲,等.离子液体中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J].现代化工,第2011(9),31(9).

[27] Zhang Y F,Guo G P,Zhao F Q,et al.A novel glucose biosensor based on glucose oxidase immobilized on AuPt nanoparticle-carbonnanotube-ionic liquid hybrid coated electrode[J].Electroanal,2010,22(2):223-228.

[28] Swatloski R P,Spear S K,Holbrey J D,et al.Dissolution of cellosewith ionic liquids[J].J Am Chem Soc,2002,124(18):4974-4975.

[29] Zhang H,Wang Z G,Zhang Z N,et al.Regerated-cellulose/muti-walled-carbon-nanotube composite fibers with enhanced mechanicalproperties prepared with the ionic liquid 1-all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J].Adv Mater,2007,19(5):698-704.

上一篇:谎话连篇 第26期 下一篇:国家出资地质勘查形成的矿业权产权归属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