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培养模式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优势

时间:2022-09-24 08:31:33

“导师制”培养模式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优势

我校近几年招聘了一大批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刚从大学走进校园,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但承受能力差;精力充沛,但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思想观念新潮,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有时对事情处理不当。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他们特别需要得到帮助,得到快速地成长。学校也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迫切需要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套科学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新教师入校初期由老教师一对一指导帮扶的“导师制”,这是一种新教师培训的特殊模式。

一、通过“导师制”,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在班主任工作中,“导师制”能够将新教师的理论与机敏和老教师的经验与沉稳结合起来,凝聚大家的力量,发挥新老教师各自的优势。“导师制”让新老教师相互学习,让不同教龄的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新的学习内容,找到解决“痼疾”的方法,改善以往的不足,在班主任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年轻的班主任初涉岗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不知如何应对:如何让孩子们安定下来,让家长信任而不是怀疑,让班级迅速组建起来等等问题,都让他们心慌意乱。工作中许多看似简单的问题,遇到时都成了疑难杂症。缺乏经验成为了最大的阻碍。而此时,富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们身在其中,游刃有余。他们能够将一个班级迅速的凝聚起来,制定相关的规则,让它能够运转。关键是能够选出一批负责任、能够帮助老师的班委。这样敏锐的眼光,新班主任们望尘莫及。在与学生的相处和班级的管理中有尺度,严中有爱。而新的班主任往往难以像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一样,不能够把握严与慈的平衡。新班主任们此时会不断询问,会向自己的导师的帮助。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让自己的班级能够迅速走上正轨,怎样平和理性地与学生和家长正确交流,怎样观察学生和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这些需要大量经验才能够准确找到解决方法的事情,因为有了导师们的经验都迎刃而解。年轻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清晰的头脑去反思、去改进。新教师成长之路顺畅,工作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保障。

二、通过导师制,促进青年班主任尽快成长

“导师制”打破了传统的师徒帮带,它是新老教师的相互学习。新教师在班级管理上虽缺乏经验,但丰富的理论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方法去尝试,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让新老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老教师凭借经验,方式简单但却有效,干练沉稳是老班主任的工作作风。而“导师制”却能将这二者融合,让新班主任的在询问和老班主任在观察的过程中,都能看到对方的优势,相互学习和改进,共同成长。资历较深的老班主任拥有较多的经验,但对于孩子们所成长的环境比较陌生。在解决学生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时因缺乏足够的了解,虽有方法但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的新班主任可以根据与自己相似的成长过程迅速找到问题,帮助老班主任解决那些因“代沟”而产生的误差,帮助老教师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并理解和发现不同时代的学生心理发展与习惯上的异同,促进老班主任在教育技能上的再度提高。通过“导师制”,一方面,它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环境、学生情况等,促进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现今教师的培养模式多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而忽视了“导师”的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的激情和创新思维,亦可以促进“导师”的实践思考,达到“双赢”,形成一种和谐、共促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通过“导师制”,可以克服班主任职业倦怠

新教师在岗初期,充满了激情与希望,满腔的热情与抱负。但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太多容易将他们的自信打垮,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此时老班主任的扶持与鼓励显得尤为重要。而老班主任们因为长时期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遇到的问题相似,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不断的重复,让他们无心去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对待这个职业失去了兴趣与激情,产生倦怠。此时,新班主任的到来,犹如学校注入了新的血液,他们的热情与灵动,让老班主任们回忆起自己的“新”时光,乐为人师帮助新人解决工作中的麻烦,并在新教师的疑惑中发现新问题。保持新鲜感的秘诀在于不断有新生事物的产生,资深教师们重燃工作激情。

“导师制”让教师们在工作中交到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朋友,对于工作又有了新的思考。教育生涯漫漫长路数十载,在这期间需要我们学习多少知识,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不是单一的重复,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年份,有着不同的成长轨迹,教师们应该与学生一路相伴,共同见证,共同成长。在此期间,新班主任变老,再有更年轻的血液加入,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教育者是一个终身学习者,何来倦怠?

四、通过“导师制”,可以提升实践理论,增加知识积累

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们迅速地积累到的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教师们不再在常规问题上焦头烂额,而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和解决细节上的问题,让工作更加高效。与此同时,老教师们则在与新教师的交流中发现新的教育理念,拥有资历的优越感让他们不甘人后,新教师丰富的理论知识促动着老教师们不断地学习,长此以往,使其有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新、老教师在不断地交流中,新教师为老教师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老教师则思考新教师如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融合到实践之中。

在“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带动下,新老教师教学相长。他们将各自所拥有的东西通过讨论和交流进行融合。新教师从学校带来新的教育理论让老教师们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也开拓了眼界。而老教师们的经验,也为新教师在理论实践的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将理论在实践中贯彻得更加有力。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现论与丰富经验的融合,学生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总之,我校“导师制”在成长模式的推进过程中,解决了现实中较多的“师徒结对”中由于目标不够明确,措施(例如保障、激励等具体操作措施)不够有力,形式比较僵硬,内容相对单一以及评价的缺失等问题。使带教培训不是停留于形式,既注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也给予了“导师”又一个发展的契机,从行动和成效上促成教师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不断提升教师质素、提升教学成果的过程中,让我校的学生能够在更加良好的环境中成长。

上一篇:合作学习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生活化之初中美术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