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户籍不再是无法承受之重

时间:2022-09-24 07:50:50

让户籍不再是无法承受之重

先讲个故事。与户籍有关。

去年4月,江苏省南京市人社局下属的电话咨询中心公开招聘10名“12333”电话咨询员。得知消息,户籍安徽的女大学毕业生苏敏非常高兴,准备报名。但就在此时,她被告知,只有南京市户籍才能报名。

“为什么只有南京市户籍的人才能报名呢?” 苏敏对此表示质疑,“我的各项条件都符合,只是户籍不是南京而已,莫非只有南京市户籍的人,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心有不甘的苏敏拨通了官方公布的咨询电话,对方明确告诉她,“只有本市户籍才能报考非南京户籍能力高也不行”。

“我觉得这种行为属于户籍歧视。”苏敏说。于是,苏敏将此事公开曝光在网络上,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声援和支持。

苏敏的帖子在网上引发强烈反响,很多网民在留言中指出,“该行为严重侵犯了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户籍歧视不利于人才流动,对求职者也是一种伤害”但对苏敏来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她最终还是被摒弃在电话咨询中心招考的大门之外。

其实,苏敏遭遇的“户籍歧视”,在千千万万为求职而奔忙的大学毕业生中极为普遍。目前,除了部分企业存在户籍歧视现象,各地事业单位的户籍歧视更为严重。据一份涵盖了全国多个省份的调查显示,69%的青年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现象,其中经验、学历、户籍、性别歧视最严重。而在遭遇过户籍歧视的青年中,有57.9%是农村户口,有78.9%是非本地户口。特别是在北京地区,非本地户口求职遭拒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93.9%!

“拼学历、拼性别、拼长相,远远都out了,现在想要找一份好工作更要拼户口!这让我们这些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的大学生,怎么闯出一片天?”有学子对此吐槽说。“我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户籍不再是我们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一位在北京求职大半年、因为户口问题而屡屡遭拒的年轻人,如此憧憬。

但梦想归梦想,憧憬归憧憬,至少在目前,在当下,除了“户籍歧视”,因户籍带来的种种困扰,依然是无数年轻人工作、事业和生活中的“无法承受之重”,是他们倾尽所有心力却始终都无法迈过的一道要命的坎儿。

今年29岁的北漂青年秦剑在北京已经工作、生活了整整7年。去年底,他跟相恋5年的女友王琴结婚。对于北京人来说原本极其简单的结婚登记手续,却让秦剑天南海北地奔波了一个多星期: “先回她(王琴)老家吉林白城市办理,再回我老家湖北宜昌办。太难了。”秦剑说。当秦剑回京后为此而抱怨时,一位朋友告诉他:“你这才哪到哪啊!等着吧,以后有你麻烦的。你们准备要孩子吧?对不起,你得先带着户口本和结婚证回老家办孩子的准生证。小孩出生了,入托、上学,你都跨不过户口这道坎儿”听朋友说完,秦剑对以后将要发生的一切,突然就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他实在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应付得来。心里也有怨愤和不平:我在北京这么些年,我遵纪守法,我努力工作,难道就因为一个小小的户口本,我就只能做一个二等公民。这太不公平了!

好在,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持续努力下,户籍制改革规划已经出台。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而在有些地方,也已经先行一步:广东省于2010年就开始实施以居住证为核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证通”制度,居住证的功能也不断拓展,逐步将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符合一定条件入户等服务纳入其中。在浙江省温州市,通过居住证制度,给无当地户籍的“新居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优先享受居住地公办学校就近入学待遇、优先安排入住居住地的公租房等。而在黑龙江的地方性法规里,已经明确规定招聘不能有户籍歧视

可以预见,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苏敏和秦剑们所遭遇的歧视和不公将渐成历史;曾经让无数年轻人备受困扰的户籍,将永不再是他们年轻生命里的无法承受之重!

上一篇:跟着傅拥军拍起来 下一篇:冷看全民大逼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