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没有挡住阳光

时间:2022-10-15 07:06:40

大山没有挡住阳光

红山上的黑眼睛

2014年3月4日,云南东北部的大山深处,气温30℃,海拔1800米。

一群小脸被阳光晒得黑红的孩子,正围着几个精巧的模型盯着看,不时小心翼翼地伸手,碰碰这,掰掰那。这里面既有“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也有金光闪闪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甚至还有几台各色涂装的导弹发射车。

“那是地球仪吗?”头发乱蓬蓬的杨洪涛抬起亮晶晶的黑眼睛,怯生生地向担任讲解员的大哥哥问道。他今年14岁,但个头明显要比大城市的同龄孩子矮一些。“不,那是月球仪,你仔细看,那上面有很多用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这是哥白尼,这是祖冲之。”小洪涛腼腆地笑了,转头钻进了孩子堆里,引起更多童真的笑声。

这里是昆明市东川区一个被光秃秃的红色群山环抱的村庄。这个地区年日照量居全国第二,但慷慨的阳光并没有给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的人们带来更多的福祉。这里地处偏远,土地贫瘠,地质灾害频发,开车去东川城区要跑两小时盘山路。差不多每两户就有一户贫困的现实就像漫山遍野的剑麻一样,随处可见。

当从航天科工集团党委工作部部长单丽英的手中接过慰问金时,在杉木小学上三年级的王美兰,竟小声抽泣起来。挤在低矮房门口的一群大人里,也有人悄悄擦了擦眼睛。

“好好学习,长大了让家里生活更好一点。”单部长握着王美兰的小手鼓励她。王美兰的母亲身体残疾,几乎失去了劳动能力,父亲在很远的铜矿上打零工,收入微薄。她家是一间小土坯房,屋子里黑得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类似的人家,单丽英带领的扶贫工作组共走访了六户。他们给孩子们送来了慰问金,送来了新校服、新文具、新桌椅,还有即将开始建设的三层楼的新校舍。等到今年8月建成后,这两百多孩子就将彻底告别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临时活动板房校舍,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航天人的扶贫梦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位于昆明市最北端,是个山多田少的穷区。经过上千年的伐薪炼铜,东川森林植被稀少,干旱、洪涝、冰雹、凝冻、低温冷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由于自然生态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的影响,截至2011年底,东川区有贫困人口近12万人,超过全区人口的1/3。由于贫困面大,东川区自身又十分缺乏教育资金、技术和人才,据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东川区6岁以上学龄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数的比例为29%,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数的比例为8%。全区具备科学素质人口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制约该区脱贫的重要因素。

按照国家扶贫办的要求,根据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1年~2020年扶贫工作计划的部署,三院从2011年起,对口帮扶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为落实中央和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对充分发挥航天企业优势,重点从科技、教育、文化和医疗等方面,为定点扶贫地区提供更多支持的相关要求,充分借鉴2010年5月,集团公司团委组织赴青海湟中县开展“关爱外出务工农民工子女”的活动经验,经与东川区政府、区团委和相关部门的深入沟通,结合东川区在基础教育和科学文化普及方面的急迫需求,三院团委决定开展“航天文化进东川”志愿活动。

作为三院在东川区扶贫的重点工程之一,航天杉木小学是集团公司在教育扶贫方面的帮扶重点,目前已经成为当地航天形象的代表。

在前期的沟通中,学校表示希望三院以科普的形式,组织一次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情和渴望。针对学校课桌椅老旧、文教用品不足、贫困学生增多等情况,三院团委适时向全院青年和职工发出了向东川区贫困学生捐款献爱心的号召。短短3天,就募得爱心捐款30余万元。这些善款将分批投入到当地的扶贫助学活动中去。

把希望种到大山里

3月4日上午,“航天文化进东川”活动在东川区杉木小学操场正式启动。三院党委工作部、院团委领导,东川区副区长威洛斯,团区委、区科协、区教育局等相关领导和200多名航天科工杉木小学师生一同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三院党委工作部领导介绍了本次“航天文化进东川”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和对东川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两部分。三院党工部领导表示,在本次活动后,三院将进一步延展志愿者支教和科普展览两项内容,将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刺激东川区科普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他们还表示,集团公司和三院将竭尽所能,充分利用自身在科技领域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扶贫工程,帮助东川区早日摆脱贫困。

昆明东川区领导表示,十分感谢集团公司和三院长期以来对东川扶贫工作的各种帮助。目前,集团公司和三院启动的三项扶贫工程均进展顺利,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扶贫工程将成为东川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基地。他们还表示,本次“航天文化进东川”活动,是东川区借力航天科技文化品牌,改善东川科普工作局面的重要活动,表示将全力支持活动继续在东川区全境深入开展,造福区内群众。

航天科普活动主要包括航天科普大篷车和航天青年志愿者讲座两项内容。

三院从全院报名的有一定特长的志愿者中挑选两名青年,对航天科工杉木小学学生普及航天知识,用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例子,印证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讲授航天传统文化和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的故事,树立爱国奉献的良好品质。

由于航天科工杉木小学师生在普通话掌握和重要程度上均显不足,青年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在学校进行了普通话讲座。主要讲授普通话的用处和重要性,普通话基本要领和典型不正确发音等内容。讲座完成后,三院团委向学校捐赠普通话教材和视频资料,供后续学习辅导使用。

三院团委向东川区科协租借了一辆厢式车,作为“航天科普大篷车”,还组织设计了20块航天科普展板,收集购置10余个航天产品模型和几部航天科普电视片,在东川区中心街道、各山区乡村进行流动科普展览。

为了延展此次活动,三院团委还将继续选派青年志愿者,对口航天科工杉木小学,进行定点支教活动。航天科普大篷车内相关实物在流动展览结束后,交由东川区团委(科协)管理,三院还将根据需要补充各类实物,用于筹建东川区航天科普博物馆,作为该区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使用。

捐资助学主要对航天科工杉木小学的贫困学生捐赠每人1000元的助学金,在受捐的30名学生中,包括10名成绩优异学生、10名贫困学生,为响应团中央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号召,还包括10名留守儿童。

来自飞航人的爱心,就像阳光一样,没有被万重大山阻挡,在这片寂静的红土地上,播下了新的希望。

上一篇:让年轻人过得更快乐 下一篇:吉林共青团:为青春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