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航空教育基地,扬西中学子风帆

时间:2022-09-24 07:25:31

建航空教育基地,扬西中学子风帆

根据我校是中国航空学会最早的会员学校、广东省航空航天模型早期教育基地和第一批全国中小学航空特色学校这一特点,我们提出了“建航空教育基地,扬西中学子风帆 ”的战略发展方向,打造“生源培养发展”的特长生成长链。

1. 创设良好的航空科技教育条件

建立航空教育基地的关键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接受航空知识的渠道及活动场地。为此,我校特聘了一大批航空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坚持每月开设一次航空知识专题讲座,同时,申请专项经费80万对原有高初中部航空教育资源进行重组,购进航空航天类图书进万册,订阅科技类杂志10多种供学生借阅。在初中部装备了四个活动室,购进20多架不同类型的大型飞机模型建成了航空模型陈列室,购进模拟飞行器等设备建立模拟飞行操作室(经费不包括电脑),购进各种航天航空航模型500多架,建立航空航天器材拼装制作室、器材修复和教学活动室(经费不包括教学设施、电教设备)。高中部由于学校是新建的,将活动室与学校5间通用技术实验室整合,使航空教育有了优良的教学条件和活动场地。

2. 建设学校航空科技特长生的“生源”链

(1)在全区寻找特长生苗子

我校有全区最好的航空科技教育活动设备和最强的航空科技教育教师队伍,利用周末及寒暑假、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等时间,开展面向全区中小学生的航空科普知识及航空航天模型培训活动,一方面可以承担起“区科普教育活动基地”优质科技资源服务社区义务,另一方面可以吸引全区具有航空航天爱好的小学生到我校初长班学习,初中生到我校为高长班就读。形成从小学、初中、高中到的培养链条。

(2)在我校初中部发现特长苗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深根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论,从关注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发,我校在七年级每班每周编排了一节航空知识普及教育课,开设了“航空模型及航空模型运动的历史和发展、模型活动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原理、航空模型中自由飞模型的放飞及调试技巧、航空模型中遥控模型的操纵及调试技巧、火箭模型的制作与发射等基本课程”,学生通过开展航空航天模型活动,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得到更多的动手机会,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同时,能激发部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发展成航空爱好者。学校再通过航模活动兴趣小组的进一步培养,特别是组织参加行航模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发现好的苗子重点培养,为高长生提供生源。

3. 采取多渠道的培养模式,加大特长生培养力度

(1) 加强特长生课程建设,提高特长生综合素质

自建国以来,航空模型一直被作为一项培养国家航空事业后备人才、作为国防体育运动的竞技项目来开展。2005年教育部在中小学中实施“2+1”工程项目,要求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技能。第一批开展的15个项目中,航空模型就被列入其中,可见国家教育部门对航空模型的重视。

如何将特长生培养与国家航空事业后备人才培养接轨,课程建设驻足轻重。通过许光明教授等咨询航空专家,结合学校航空教师特点,我们在高一将特长班航空教育课与利用通用技术课整合,开设了“航空模型图纸制作与阅读、航空模型制作工具的使用、航空模型飞机拼装及简易航空模型飞机的设计制作、遥控固定翼及直升机模型放飞原理、航空模型中自由飞模型的放飞及调试技巧、航空模型中遥控模型的操纵及调试技巧等”,提高了特长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与相关高校建立合作机制

本着“密切合作、加强沟通、共同培养、共同发展”的原则,将学校建成航空院校的生源基地,借助高校的资源优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等。如:2011年10月26日我校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签订了共建航空专业人才培养生源基地协议书,现在每学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都派出知名教授、学者到我校举行讲座或报告会,我校也会派出特长学生参加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重大活动,例如去年的珠海航空节期间,我校就派出航模表演队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航空学院进行表演。共同探索中学与高校定向培养、定点录取的合作模式,待形成经验后,我们还可进一步与其它高校联系合作,探索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新路径和方法。

上一篇:巧用视频资源,激活政治课教学 下一篇:依托“传、帮、带”,促进班主任队伍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