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24 06:57:28

团结协作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搞好教育才能提升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只有良好的教育,国家的发展才会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一直并未停止,但是教学的一些弊端并未得到去除。当前,“填鸭式”的教学在许多地区、许多学校依然盛行,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学习的能力也大大下降。

一、小组学习的优势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只有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实现高效的课堂。高效课堂的标准之一就是:群学,所谓的群学就是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开展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基础是将一个大的班级按照一定的规律划分为若干个小的班级,这些小的班级之间没有围墙。可以说,要想提高课堂的质量,小组学习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小组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老师进行合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掌握、理解、运用知识。小组学习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构建出一个共同学习体,让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小组学习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和设计、策划。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完成小组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交流和团结协作。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建立起来,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会被唤醒。

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单纯的“填鸭式”式教学中,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缺乏交流和互动,课堂气氛也是死气沉沉的。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但是,小组学习则不同,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交流和愉悦,学生会乐于参与其中,“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被激发。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小组学习会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在此过程中,协作精神和合作精神也会得到培养。同时,组内的学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交流的魅力。

二、小组划分的规律

在进行小组划分时,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律,即“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也就是说,在进行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心理特征等,不能统一而论。

1、男女分配要互补

由于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在分配时一定要平衡男女比例。这样,小组内的男生和女生可以实现思维互补,互相帮助,小组的力量才会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学生的性格要互补

学生的性格是不同的,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则安静,有的心思比较缜密,有的则比较毛躁粗心。将性格不同的学生进行搭配,可以实现性格的互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将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进行互补

在一个小组中,应该有每门学科的带头人。这样,学生才能均衡发展,避免偏科现象的发生。

三、成员管理

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学习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需要许多努力才会看到效果。要对组员进行细心的培训,加强其之间的默契和合作程度,这样才会将团结协作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1、实行组长管理

小组长的作用不容小觑,他既是老师的好帮手,又成绩优秀,是其他学生的榜样。可以说,小组的正常运作和合作离不开小组长的协助。因此教师要培养一名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好、善于沟通的小组长。小组长的作用吧是巨大的,比如:(1)可以起带头作用。小组长的成绩优秀,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会在周围形成一定的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学习。(2)能够管理小组内的成员。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可以在考前组织成员预习,课中进行学习,在课后更是可以进行监督。(3)对组内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可以进行帮助,使其成绩得以提高。(4)和组内的成员进行及时的沟通,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及总结得失。

老师要加强对小组长的管理,对其工作加以肯定。鼓励和表扬工作优秀的小组长可以让其自信心大大增强,更加激发责任感。定时召开小组长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发现小组长在学习、思想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小组成员的管理

让学生学会互助,组内成绩优秀的学生要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实行帮助,提高其学习成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提升自己认识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合作,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一同讨论,交流,培养其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创造平台,让学生自主的发言和表达观点。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很重要,但是学会聆听更加重要,倾听也是尊重他人,才能优势互补。此外,要学生敢于质疑。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学生应该掌握话语权,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不沦为权威观点的附庸。

3、规范纪律组织

“无规律,不成方圆”,小组学习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组织纪律。组织纪律可以约束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这样才有秩序,学习任务才能完成。有的小组学习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浑水摸鱼,有的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等。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加以约束。

结束语:教学质量要想提高,小组学习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目前,小组学习的模式在发展之中,虽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这是难免的。只要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课堂效益就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徐海英. 英语教学中的个体小组学习和综合小组学习中学课程辅导[J].教学研究.2011(13).

[2] 尉陇红.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新一代[J].辽宁教育研究.2012(4).

上一篇:信息技术促进初中体育课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给学生留出语文实践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