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丝织品色彩应用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24 06:37:49

汉初丝织品色彩应用特征分析

色彩审美观作为一个时代的反映,其应用必然受当时思想文化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品的色彩应用,试图了解汉初的色彩审美观及其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因素,给予服装的色彩设计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丝织品的色彩应用概况

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品以一号、三号墓为最多,保存完好的丝织品及服饰一百余件;三号汉墓丝织物出土数量甚多,但保存状况甚差,多己朽烂成残片,色彩也十分晦暗。一号汉墓出土丝织刺绣品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呈现出五彩并施,热烈斑斓的色彩特征。出土的丝织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纱、绢、罗、绮、锦、绦等。

纱是一种外观有明显方孔的平纹组织丝织物,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素纱襌衣,轻薄而透明,素纱丝缕极细,重仅49克,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还有一件印花敷彩纱绵袍是印花与绘彩相结合的杰作,用色十分丰富,以朱红色绘出花穗,重墨点出花穗的子房,绘浅银灰色的叶、蓓蕾和纹点,暖灰色的叶和蓓蕾苞片等,所印花纹,线条流畅,层次分明。

绢是一种质地比较细薄的平纹丝织物。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衣物中有68件用绢,一般用作衣物的里、缘、面。另外还有22卷单幅绢,其中绛红绢地绣残片,是在黄色绢地上用浅棕红、橄榄绿、紫灰、深绿等色丝线,以锁绣针法绣穗状变体云纹和花枝纹。黄绢地长寿绣残片主要用红棕、紫灰、橄榄绿、深绿等色丝线绣成。绣法主要是锁绣。深黄绢地信期绣夹袱是在深黄色绢地上用朱红、浅棕色、深绿、深蓝、黄色丝线绣出穗状流云纹和花草文。

绮是平纹地起斜纹或浮长花的单色提花丝织品。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绮较多,依织纹不同可分为菱纹绮和对鸟菱纹绮。其中出土的黄绮地乘云绣残片以朱红、黑、紫红、灰色丝线绣乘云纹。色彩对比强烈,清新明朗。这种乘云纹布局匀称,流转生韵,华丽精美,是汉代典型的图案。浅黄色对鸟菱纹绮地乘云绣残片,底色为大面积的浅黄色,绣以小面积的朱红、浅棕红、橄榄绿、藏青等色变体云纹,色彩搭配清新、雅静,每组图案单元中有似眼状的如意云形纹,神秘浪漫。

锦是用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提花的多彩织物,主要利用经纬色彩的变化来显现花纹。锦是汉代丝织物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其中绒圈锦,是三枚经线提花并起绒圈的经四重组织,花型层次分明,圈大小交替,纹样呈现立体效果,外观甚为华丽。其组织结构十分复杂,织造工艺高超,是这批汉代丝织物中的一项重要发现。

据统计,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物所使用的色谱,有浅棕红、朱红、桔红、绛红、绛紫、黄、金黄、土黄、墨绿、深绿、橄榄绿、草绿、紫灰、深蓝、棕、青黑、黑、深灰、银灰、银白、粉白、金等36种色彩,其中浸染色29种,涂染色7种。

色彩应用特点分析

从出土丝织品色彩应用的整体状况看,汉初色彩应用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 色彩应用特征

(1) 红色为主

在出土的丝织物中,红色系色彩基本在所有的丝织品中都有使用,有以红色为主的朱红菱纹罗曲裾式丝绵袍、绛红绢地长寿绣残片,还有点缀于织品上的小面积红色纹样。

(2)“五正色”、“五间色”

出土丝织品的色彩整体遵循五色,广泛应用五正色—青、赤、白、黑、黄和五间色—红、绿、碧、紫、骝(淡黄色),并且对五色的邻近色棕色、墨绿、橄榄绿等色加以灵活运用,使得色调丰富多彩而又和谐统一。

2. 色彩搭配特征

(1)浓艳与淡雅并举

出土丝织品的色彩搭配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浓艳风格,如将深红色作底,纹样用朱红、深红、蓝黑、浅蓝、绿等色,一种则比较淡雅,底色用米黄色,同时用小面积的朱红色作点缀。

(2)色调统一和谐

大量运用邻近色和调和色,在绛红色调织品上搭配相近的朱红、浅棕色丝线织成的纹样或大面积的茶黄色调点缀浅棕红及深绿色的穗状流云、卷枝花草纹饰,使色彩杂而不乱,达到色调统一和谐的美感。

色彩形成原因分析

1. 楚文化的影响—尚赤

楚文化是中国古代诸侯国楚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刘汉王朝统治集团的楚文化背景,使得汉初整个社会的风俗习惯,以及色彩审美观念无不渗透着楚文化的影子。在楚文化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楚人尚赤,楚人自认高阳(即炎帝)之后,故特别重视红色。自汉高祖始,至汉武帝前期,无不尚赤。《尚书·尧典》:“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郑玄注:“三帛所以荐玉者。……帛必三者,高阳氏之后用赤缯,高辛氏之后用黑缯,其余诸侯皆用白缯。”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绝大多数丝织品中,无论是服饰还是单幅丝织品,红色几乎在每一件中都有运用,或是整体色调为红色,或是纹样用红色丝线绣织而成,在黄绮地乘云绣绣片中,就有以朱红、绛红色丝线辫绣花纹;绛红色的绢地长寿绣。由于崇日尚红,楚文化中对于暖色,尤其是接近太阳色的棕红色,黄色,绛紫色也同样喜爱,这在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品的色系中表现尤为明显,在丝织品的整体色调中,黄色调、棕红色调占相当大的比例。

2. 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色调统一和谐

汉初统治思想为“黄老无为”的道教思想,黄老之学萌生于战国末期,属于道家的一个特殊派别,以道家思想为基础,推行“无为而治”。道家在物质生活上强调“寡欲”和淡泊无为的思想,崇尚自然,崇尚黑色,认为黑色是高居于其他一切色之上的色。在色彩审美上,对黑色及雅静平淡的色彩搭配追求平淡和谐之美。庄子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作为汉初统治思想,其追求平淡和谐之美的色彩观,也必然影响汉初整个社会的色彩审美取向,表现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品色运用方面就是邻近色和调和色的大量使用,以及追求古朴雅静的色彩搭配。在丝织品色彩运用方面,虽然涉及到的种类很多,但是按色系归类却并不多,如茶黄色地上用浅黄色、土黄色、草绿色等邻近色,绛红色地上用绛紫、紫灰、浅棕红等邻近色,充分运用邻近色将色彩的对比限制在一定的程度,显示一种和谐的美感。这些色调组合均给人以沉著、和谐、古朴、典雅的感觉。

3. 儒家思想的影响—五色

由于汉初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植,儒家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儒家的色彩观也随之影响了汉初的社会文化生活。儒家推崇周礼,色彩也效仿周礼。《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儒家将五色与礼相结合,以色示五方,以色识尊卑。《周礼注疏·考工记》郑玄引黄侃语:“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旈黄是也。……”由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与重视,加之楚文化长期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交流,总体说来,汉初的色彩意识并没有超离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仍承袭周礼五正色、五间色的色彩观;被视作正色的青、赤、白、黑、黄在马王堆汉墓出土两幅T形帛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处于上部的日、月分别绘以赤、白二色,日中之乌自然呈黑色,穿谷璧而沟通画面几个空间的两条龙分别敷以青、赤二色(三号汉墓T形帛画的四条龙分别着青、黄、朱、白色)其他另有赤豹、赤黄相间的天门、黑色的华盖、白色的羽人、白衣或青衣的帝阍形象,处处充斥着五色并置的秩序之美,另外在色彩运用方面,还呈现出灵活运用“五色”的特点,“五色”的邻近色土黄、浅棕、橄榄绿、深蓝、粉白、青黑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 结

从马王堆汉墓出土丝织品的色彩应用看,汉初的色彩审美观因为受到当时“黄老无为”的统治思想和楚文化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色彩运用方面呈现出尚赤、遵循五色的特点,在色彩搭配方面呈现出浓艳与淡雅并举、追求色调统一和谐的特点,其丰富色彩的运用、不同明度、纯度的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合理搭配,对我们当代服装及染织品的色彩设计与搭配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上一篇: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探析生物符号在东西方文化中的不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