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01-29 08:24:41

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玉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亿万年复杂的地质运动形成的,是极其稀少珍贵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为解决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玉石原料色彩利用,对玉石原料进行综合运用,重视玉石原料的从分利用,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玉雕业所使用的原料,是高贵的玉石材料,它在自然界分布有限,且是不可再生性资源。玉石由不同的人加工,其艺术价值迥异,有的可能价值连城,也有的可能成为废品。所以,玉石这种稀有的一次性资源,不该允许粗制滥造,对于玉石矿更不能狂采乱挖。长期以来,南阳地区对独山玉过度开采,政府未引起高度重视,也没有对独山玉资源进行长期规划和宏观调控。昔日闻名遐迩的南阳独山玉的黄金时代也是昙花一现,现在独山玉的存量已很有限。在当前条件下,探讨南阳独山玉产业现状以及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南阳玉雕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独山玉产业现状

1. 工艺粗糙,精品甚少

好的玉器从原料加工到最终完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以至于好的玉器价格能动辄上百万。从玉器的制作过程来看,它具技术工艺复杂;有耗费工时多;生产周期长;原料稀少、昂贵;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并举等特点。因此,玉器的成本高,这从本质上就决定了玉器应归属于高档商品。玉器属于特殊商品,主要是供人观赏和收藏所用。一件玉器作品有无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是决定它有无存在的意义,能否适应市场需求的基本条件。南阳玉雕业历史悠久,也出现很多精品,如:一代宗师仵永甲的《济公》、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件应文的《双层转动花薰》、张克钊的独玉《妙算》、仵金满的《白菜》、《九龙缸》,魏玉忠的翡翠五环炉》、刘国皓的独玉《山行》等一大批名作名品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级大奖;仵应文的水晶《大威德力士明王》被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仵海洲的《鹿鹤同春》被中国美术馆长期收藏。但多年来整体南阳独山玉件粗制滥造,缺乏精雕细刻;如加工中省去中间环节,不抛光;将极其低档的大理石、玻璃等加工成粗糙的玉器而大量低价抛售等等。以至于南阳独山玉产品给人以工艺粗糙、款式陈旧的印象。

2. 市场混乱,恶性竞争

南阳是全国最大的玉器加工集散地,并形成一个个大的批发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玉器经营商户达9000多户;绝大多数玉器是商户自行加工自行出售,省去中间环节,以至于商户将价格压到最低;南阳地域经济相对伺候,劳动力充沛价廉,绝大多数玉器出自农产,玉器生产成本低;“薄利多销”的经营之道在玉器交易中比较广泛,以至南阳市场上的玉器在全国价格是最低的。这种普遍而又长期的市场恶性竞争现象,使其扰乱了整个南阳乃至全国玉雕市场。

3. 缺乏重视,品牌滞后

“南阳独玉”在国内外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比起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等品牌而逊色了许多。这其中的主要缘由,一是政府没有足够的重视,也未将玉雕产业作为南阳经济的支柱产业,以至缺乏统一有力的支持;二是由于南阳玉雕业以个体经营为主,未形成合力之势,加之地处中原人们思想保守消极、管理困难,且不注重对外宣传,从而影响了“南阳独玉”品牌的塑造。三是由南阳宝玉石协会主办的在全国最早颇有影响的“全国宝玉石学术研讨会和展览会”以及镇平县政府主办的“镇平国际玉雕节”,由于政府及主办方没有真正将其视为“南阳独玉”对外宣传和品牌培育的平台,举办过几届后便销声匿迹了;使其失“南阳独玉”品牌滞后。

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1. 玉石原料的色彩利用,充分挖掘艺术价值

独山玉以绚丽多彩的色泽而著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独山玉中,白、墨绿、青、蓝等传统色彩往往被重视,充分利用。人们往往忽视黑色,多用作山石的陪衬。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玉雕设计师对独山玉石色彩的深入研究,黑白玉料也能赋予它很高的艺术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玉石是不可再生资源,且独山玉资源是有限的,现在传统意义上的经典好料非常匮乏。这就要求玉雕设计者从分利用独山玉石原料特有的色彩,创作出更高艺术价值的玉雕精品。

例如玉雕工艺品《牡丹争艳》利用玉石天然形成的色彩,把绿色和黑色设计成叶子,把红色和白色设设计成牡丹花,色彩过渡自然,内涵丰富,外观更为绮丽,雕刻出牡丹国色天香的风韵,使人耳目一新。南阳市玉器石在1993年制作完工的巨型玉雕《卧龙出山》,重3.8吨,长2.5米,高1 .6米,就是将南阳汉画像玉石艺术中的抽象夸张书等处理方法和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巧妙运用独山玉特有自然色彩,把绿色设计成苍松翠柏,红色设计成燃烧的熊熊烈火,白色设计成白云流水……人物、动物巧妙分布在这风景秀丽的卧龙岗下,把“徐庶荐诸葛”、“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三个发生在南阳的三国故事,刻画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整件作品气势雄伟,精妙绝伦。

2. 玉石原料的综合运用,展现材质的包容性

大料搭配小料的玉雕表现形式在玉雕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它脱离了玉雕必须是一整块玉的传统表现形式。

“大料搭配小料”是大料上刻画主题内容或人物,小料上刻画的内容对大料主题进行补充完善与陪衬。大料与小料“形”分离但“神”未分离,它们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表现形式可以让玉雕设计人员进行玉雕创意时,不再受到一块玉料的限制,可以把创意思想的表达延伸到一块之外的玉石上,充分的表达创意主题。从珍惜、充分利用原材料角度讲,可以把传统认为没有用的小料充分利用,实现独山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南阳市玉器厂1999年制作的河南省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礼品南阳玉雕《九龙晷》,是精选一块完整的优质独山玉,工艺美术设计师精心制作雕刻而成,该礼品设计风格新颖独特、巧妙、匠心独具,把南阳独山玉特有的各种色彩

巧妙利用,采用浮雕、镂空、线刻等多种雕刻手法,使这件作品线路流畅,形神兼备,气势雄伟。九条盘龙因料施艺,巧用俏色,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来自大自然的生动美感。在庆祝澳门回归大会上,这件稀世珍宝的独特艺术魅力,令世界各国人称赞不已。

3. 玉石原料的充分利用,使资源利用最大化

南阳市北郊之独山,因一山独立,满目苍翠,而得名独山。山中珍藏着举世闻名的美玉“独山玉”,又称为“南阳玉”。其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还有较少量的黝帘石,绿帘石、阳起石、透闪石和各种云母。玉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亿万年复杂的地质运动形成的,是极其稀少珍贵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玉雕艺人传统审美意识影响,总认为玉雕作品体型一定要大才有气势,以至于切、割、磨下的小料和玉石碎片就丢弃掉,玉石资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就浪费掉,非常痛惜。为玉石原料的充分利用,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应改进设备使其能够对边角废料进行更好的加工。作为玉雕从业者业可以尝试去进行一些玉雕小品创作,以小见大让玉石原料发挥更大的经济和艺术价值。

如《荷塘白鹭》,是用独山白玉边角废料制作的工艺精品,单一纯正的颜色,再现花鸟的神态,其质地细腻、洁净、冰清玉洁、状若凝冻尽显白玉艺术魅力,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广受大众欢迎。又如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主持立项的《彩玉石组合浮雕工艺研究与开发》项目。该项目运用独山玉的多色性,采用多种玉石雕刻手法,把废弃的玉石组合起来,形成合力,变废为宝,相继涌现出一系列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品味高雅,产品供不应求的彩玉组合巨型浮雕玉文化产品,有《清明上河图》、《三顾茅庐》、《开封铁塔》等。此类产品的问世,可将珍贵的玉石原料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节约了原材料;增加了新的玉文化内涵,也使玉石原料发挥更大的经济和艺术价值。

基金项目: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青年项目,课题名称《独山玉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编号:QN2012020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钱舜(1981- ),男,重庆石柱人,硕士研究生,现为南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邮政编码:473061。

上一篇:探析吊脚楼建筑艺术价值的传承及运用 下一篇:汉初丝织品色彩应用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