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形式美在苏州博物馆中的运用之我见

时间:2022-09-24 06:24:18

徽派建筑形式美在苏州博物馆中的运用之我见

作者简介:韩璐,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

摘要:从徽派建筑形式美的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五个方面在苏州博物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通过对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探索徽派建筑形式美的多种可行性。

关键词:徽派建筑,形式美,苏州博物馆

“建筑是人居住的机器”。建筑可以广义的理解成是人造的空间环境。那么,是什么构成了这种空间环境呢?一方面是功能使用上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精神感受上的要求;前者构成了实用属性,后者构成了美的属性。美的属性必然衍生出美的空间环境,只有遵循了美的法则才能创造出美的空间环境。

何为美的法则?从建筑的发展来看,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形式美的法则即多样统一,也称作有机统一或者有秩序的变化。任何造型艺术,都是由若干个不同的部分组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整体。各部分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多样性和变化;而各部分间的联系,可以看到和谐与秩序。变化与秩序就是一切造型艺术必须追随的原则。

一、建筑形式美中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肯定、简单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构成几何形状的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近代建筑巨匠勒·柯布西耶也强调:“原始的体型是美的体型,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地辨认”[1]。这里所说的原始的体型即是指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等简单的几何形状。而所谓的清晰的辨认指正方形、正三角形等正多边形各个边长必须相等,这就构成了几何形状间相互严格的制约关系。

苏州博物馆新馆,基本上借助于一系列的三角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形状作为构图的基本要素,并且通过严谨而巧妙的结合获得了形式上的完整性和有机统一性。

二、建筑形式美中主从与重点

在若干构成建筑整体的要素中,每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占比重比例和所处地位的不同,势必会对整体的统一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对于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不能相同的对待,需要加以区别对待。倘若不分主次,各要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难免会流于松散、无趣而丧失统一性。古代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趋向差异对立,协调是从差异对立而不是从类似的东西产生的”。[2]

在徽派建筑中,徽州民居建筑形式中,多以均衡对称的形式把厅堂作为主体而置于中轴线的中央,把隶属于从属地位的要素厢房分别置于两侧,从而形成左右对称的组合形式。左右对称的形式呈一主两从的关系,主体部分位于轴线上,不仅可以突出其主体地位,还可以利用两边处于从属地位的要素衬托其主体地位,形成主从关系异常明显的统一体。

三、建筑形式美中对比与微差

建筑的主要内容是功能,建筑形式必须反应建筑的功能,而建筑的功能又是千差万别,这样建筑功能又反作用于建筑形式,使建筑形式因功能的不同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差异。对比与微差正是通过探究建筑形式的差异来求得建筑形式的整体统一。对比指的是各要素间显著的差异,微差指的是个要素间不显著的差异。对比与微差对于建筑的形式美是缺一不可的。对比可以衬托出变化,没对比会显得单调乏味;微差可以求得和谐没有微差会显得杂乱。[3]

对比与微差只存在于同一性质的差别之中,不同色彩之间:徽派建筑的色彩可以用“粉墙黛瓦”四个字精辟的概括,采用的基本色黑、白、灰在大自然这个美妙的背影的衬托下,如同水墨画一般,给人淡淡的温暖之感,古城的韵味便悄悄开始蔓延开来。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屋面和墙体的边缘运用深灰色石材,与白色墙面呼应,淡雅自然。如若这里采用深色墙体,一则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其二,体现不出丰富的色彩构成与层次感。

四、建筑形式美中韵律与节奏

韵律美普遍的存在于建筑之中,无论是东方建筑还是西方建筑,亦或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之所以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是因为它能给人以美的韵律节奏感。许多事物由于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或有秩序的变化,激发了人们的美感。韵律美是指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

徽派民居建筑通过粉墙黛瓦和马头墙的组合,虽然丧失了作为单体的个性,但建筑形式上群体组合的韵律更突出。韵律与节奏在苏州博物馆新馆中的运用更是淋漓尽致,走道顶部在玻璃屋顶之下运用的木纹金属遮光条,不断的连续重复而获得了连续的韵律,给人以很强烈的节奏感。

五、建筑形式美中比例与尺度

比例的和谐与否决定着造型艺术能否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唤起人的美感。任何物体都存在着长、宽、高三者间的比例关系和各体量间的比例关系。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中数的原则统摄着一切的规律,并将此推广到音乐、建筑、雕刻等造型艺术中去。著名的“黄金分割”就是这个学派提出来的。要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比例关系,不能忽略功能而单纯只考虑形式。在研究建筑物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时,内部分割的处理也应考虑在内。

例如墙面与窗,一幢建筑,无论其规模如何,立面上总要开窗,怎么处理呢?徽派建筑中的民居由于家中男主人在外经商,为防盗贼,墙建造的很高,底层不开窗户,二楼才开一个小窗户[4]。

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将墙、窗洞、柱、墙面分割线等等各种要素组织在一起,使之井然有序中又有变化,变化中又有条理,从而使立面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尺度所研究的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2]。徽派民居建筑由于窗小,使得建筑小而见其大,使人感到高大,这就达到了合理处理尺度的效果。踏步、栏杆、坐凳等,由于功能要求一般都具有比较确定的大小及尺寸,然而一经处理,便可以根据门、窗、踏步等要素的处理而感受到建筑物的大小及尺度。

六、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功能、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建筑形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变革。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美的法则—多样统一。任何偏执、孤立的观点运用于建筑之中,都会过犹不及,让建筑物看上去怪异、扭曲,产生不舒适的感觉。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历史传承不同,在对待建筑形式的处理上,也有各自的标准。但建筑的载体是人,是为了能为人类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模式的愿望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时代建筑的理解应当是全面的,从建筑的形式美的表现形式来进行分析,目的就在于发掘其一般规律,以作用于现代建筑。(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纲要 殷一和译

[2]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上卷 商务印书馆

[3]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第3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江世龙 中国徽派建筑之旅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论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基本模式的架构 下一篇: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