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基本模式的架构

时间:2022-05-31 12:36:31

论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基本模式的架构

摘要: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高校的后勤机构社会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因此高校后勤机构管理发展的道路应结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从而有效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其工作效率。本文对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且对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基本模式的架构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基本架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指针对高校环境中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结合社会各种服务型机构的特点的改革,其改革的内容包括服务的范围改革、服务质量改革等。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相关机构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学习机构改革变化的一种产物。因此,在后勤管理上引入信息化技术管理,能有效提高其服务质量和范围,同时,也是高校后勤发展变革的重要路径。

一、高效后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可以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高校后勤的服务不仅仅是为了给高校环境中的人员提供服务,也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进行服务,在高校的环境中后勤服务有重要的责任。因此,运用信息化管理的结合,能够使高校后勤的资源、服务等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管理和服务的有效融合,能够使得其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为校内人员提供更多的快捷和方便。再者,后勤信息化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挖掘服务对象,能够有效扩大服务范围;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后勤管理时,不仅能有效提升管理的效率,而且在管理的功能上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可以使后勤的管理实现办公无纸化、决策科学化等,而且通过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能够使服务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服务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可以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益

对于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其管理中一般存在管理周期长、后勤实体多、统计时间长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后勤管理,多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人工管理与信息化的管理区别在于,人工管理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其过程耗费的时间长、出错率高等,如果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数据分析,而人工管理会延长管理实施的周期,甚至出错,因此运用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点,为后勤管理的效益提供更有力的保证。运用后勤信息化管理不仅能使管理信息搜集的速度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对于数据的搜集做统计分析也相对加快,而且分析统计的相关资料显示都很规范统一,不存在人工管理统计的个人习惯问题。例如后勤管理中的水电费收缴,人工管理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逐户地进行查询统计,不仅耗费时间,且用户流动而统计不及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利用信息化管理,水电的停续都由信息系统操控,一旦水电费用超出用户之前缴纳的费用,那么用户的水电会停用,用户会及时上缴水电,不仅避免了后勤机构的损失,而且省去了工作人员逐户查询的步骤,是提高人力、物力工作效益的良好措施。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基本模式的架构分析

(一)后勤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的条件

要实现高校后勤信息化的管理体系,那么就少不了相关条件的助推,其实现这种体系的条件包括硬件、软件以及技术上的条件。从硬件上讲,很多高校的硬件配备都比较完整,大多学校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网,也有诸多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在硬件这一点上,很多高中学校机构足以满足。从软件上看,信息化技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运用,后勤人员队伍的素质有整体性的提高,队伍日益趋向于知识化、年轻化,这些因素都是信息软件应用的良好条件。从技术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学生公寓管理系统、水电计费系统在很多高校都有运用。因此从软件、硬件和技术这三个方面讲,大多的高校都具备实现信息化后勤管理体系建立的条件。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基本模式的架构

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基本模式的架构应建立起良好的管理体制,首先,应建立后勤管理部门(集团)与其下属各个中心(后勤实体) 的沟通管道,通过管道的建立形成一种办公室管理系统的形式,通过办公室管理建系统建立可以向下发达指令,指挥整个管理系统工作的正常运作,也可以让下属单位上传、汇报、审批等工作能够向上及时反应,有效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是建立各个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对于每个中心中的岗位职责和权利要有效划分,建立完善、合理的岗位考核和绩效评估制度,使每个中心的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条理清晰,职责明确。在职责和权利划分清晰以后,应对已有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例如一卡通系统、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对于这些系统的信息要全部整合入一个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通过这种整合方式,能够让相关管理者及时地对各个部门中所遇到的情况做出有效决策。要建立起完整、高效的后勤信息化服务管理,包括以下几点:

1、建立起相关管理的信息资源库

建立后勤信息管理资源库,类似于我国企业ERP系统,其资源库的内容包括物资、人员、财务等各个数据的信息资源,这个信息资源库可以与URP(University Resource Planning 大学资源计划系统)相结合运用,可以实现学校资源计划系统的有效建立,通过这个系统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对物资、人员、财务的情况进行有效查询,同时也可以对这些诸多的信息统一整合,便于管理决策者的决策实施。

2、要有对外和对内网络的建立

高校后勤信息管理的网络建立不仅只局限于校园内部的网络,也应发展对外网络的建立。在对外网络的建立,可以对高校特色进行宣传,通过网络平台展示校园的教育特色和服务特色,其特色建立可以实现服务控制的电子化,重点解决信息查询、服务监督等功能、后勤门户网站是其他用户了解后勤寻求服务的唯一入口,包括了解后勤服务功能,最终形成高校后勤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在内部网络的建立,后勤内部办公网应以校园网为依托,将后勤各部门纳入其中,形成逻辑上独立、管理上可控的后勤内部网络;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则通过建立高校后勤资源计划系统,实现后勤整个服务中人、财、物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做到管理控制的数字化。对后勤内部网络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架构,主要包括四个平台,一是财务管理平台,这个平台是利用财务计算的相关软件,对后勤管理系统中的人力、物力所产生的耗费做货币的统计。二是后勤办公平台,这个平台在上文有所分析,其作用是办公室向下发达指令,下属单位向上反映情况、做出汇报的系统平台。三是后勤人事管理的平台,这个平台主要是针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运用相关软件对校内所有人员信息事先统计,而得以实现迅速查阅各个人员信息的功能。第四是其他类型的平台,这些平台是除了前三个平台之外的补充,如水电计费、校园一卡通等,这些平台中有些是专网专用,用于后勤内部经营管理,有些则直接接入校网,面向广大师生服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信息化后勤管理的建立,可以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是信息化技术被人们广泛应用而产生的管理模式,符合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充分发挥高校后勤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作用,其不仅能推进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为高校信息化后勤管理的普及做良好铺垫,而且能有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桂芳.浅析高职院校后勤信息化管理[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49-51.

[2]王洪健.对现阶段后勤改革思考[J].中国经贸,2011,(14):171-172.

[3]袁涛.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0,23(9):102-103.

上一篇:关于媒体报道中二次伤害现象分析 下一篇:徽派建筑形式美在苏州博物馆中的运用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