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自己

时间:2022-09-24 06:19:40

学习改变自己

三年前,当我顶着洋博士的头衔,却回到北京开了一所小小的幼儿园时,曾引起过一些关注。媒体的专访题目很醒目:《耶鲁博士为儿子办了个幼儿园》。三年多过去了,儿子马上要上小学了,皮肤黝黑,酷爱足球和数学;而我所孕育、和我的家长朋友们一起养大的第二个孩子――小橡树幼儿园,也逐步长大,在业界有了一点小名气。

“你如何提高自己做父母的水平?”如果是几年前拿到这个题目,我马上会说:我会读书呀,我会思考呀,我会实践呀,等等。

今天,我更想说的却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会改变自己。

的确,我是个会读书的人。和不少知识女性一样,我也属于“照书带孩子”一族,不过我的照书带孩子,还是有不少得天独厚的条件。孩子出生在美国,因此社会支持资源比较丰富。再加上我多年来接受的学术训练,自认是寻找信息的高手。在大学体育馆参加产前、产后的运动训练班,和先生一起参加分娩学习班,我视作枕中秘笈的非常实用的几本英文孕期和育儿书,孩子出生后医院里发放的各种小册子、免费赠送进而订阅的杂志,循环播放的照料新生儿的各种录像,都帮助新手妈妈建立了最初的信心。

照书带关键就是要选对书。我的婆婆就曾非常反对照书带孩子,因为“书里说的都不一样。”她老人家的观察很正确,因此选书非常重要。不过后来,她看到我遵循母乳喂养指南的做法,硬是在离开孩子20天的情况下还能继续喂奶,孩子1岁时大人孩子都没有痛苦地断了奶,尤其是后来还照着一本《儿科学》指出了若干医生的误诊,并得到验证之后,老人家终于肯定了“照书带”也是带孩子的方法之一,而且效果不错。

我也是个爱思考的人。曾经身处不同文化,我自己学习的专业又是关注人类文化形态的人类学,自然对东西方不同的养育方式产生强烈的兴趣。孩子摔倒,抱还是不抱?孩子摔了,要不要告诉孩子是地的过错?孩子是不是需要大人一直不停地在旁边逗着玩?孩子的环境中应不应该存在挑战?亲历中美不同的教育体制,从幼儿园到大学和研究生院,更使我反思我从小到大所受教育的长处与弊端。智商和情商孰轻孰重?如何鼓励孩子发展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信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如何处理自由和纪律这一对矛盾?

带着这些问题,和不少年轻母亲一样,我踏上了探寻各种幼儿教育理论方法的历程。蒙台梭利教学法、华德福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戈登早期音乐教育、多元智能理论等等等等,不胜枚举。也许是为了调剂枯燥的博士论文写作吧,我阅读过的幼儿教育书籍,远远超出了论文参考资料的数字。可能也是为了对得起这么大量的学习吧,终于归国后创办了自己的幼儿园。

为了孩子,我也学会了行动

在小橡树幼儿园里,我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教师、家长一起,引进境外课程,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幼儿教育的新路。

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可以说我们是相当大胆的。如果在孩子两岁的时候,不强迫他参加集体活动,那么他到6岁时,会不会变成完全没有纪律的孩子?如果孩子从小涂鸦,不经过范画的阶段,是不是长大了就不会画画?如果孩子没有从3岁就开始痛苦地学琴,是不是音乐之门今后就不能对孩子打开?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也不断碰上新的问题,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不仅带给孩子全新的体验,也带给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许多感悟的机会。

读书、思考和实践,都帮助我成长,掌握更多的做父母、做人的技巧。可是,更令我始料不及的是,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个人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这种成长,远远超出我的预期。而父母自身的成长和变化,我认为,是提高做父母水平的最重要的部分。

做母亲,首先让我学会了选择和取舍。曾经,我是一个非常优柔寡断的人,而这种优柔寡断来自对完美的追求。从小是好学生,我好胜好强,希望一切尽善尽美。由于追求完美而难于选择,由于难以选择而优柔寡断。还记得当年,有时就是为了挑选一款样样合心的挎包,可能在柜台前徘徊几个小时而自己浑然不觉。

可是做了母亲之后,面临种种重要的选择。本来应该早早完成的学业,由于小家伙的出生而可能延长。看到别的同学毕业,心里自然不是滋味。本来应该去高校教书,由于心心念念想办个幼儿园,分身乏术,必须有所放弃。两条路摆在面前,选择哪一条,都有可能觉得另一条更风光无限。

一位朋友的话启发了我,她说:“咳,你的论文总是在那儿,可是孩子的童年就这么一次呀!”这句话使我豁然开朗。我明白了,什么是生活的意义,生活中的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就这样,我学会了放弃,放弃的同时,是心甘情愿的、快乐的选择。

做母亲,也使我学会了接受自己和他人,学会了谦卑

作为父母,我们很容易希望孩子完美,我们作出的种种努力都要把孩子推向完美,而不顾孩子的意愿和特点。我的儿子一岁多时,突然变得害羞,在外人面前不吭声,令我格外紧张和尴尬。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在于对自己孩子不完美的恐惧。孩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排除了作为父母的内心恐惧,真正地接纳孩子,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就能够自然地帮助孩子度过这一发展阶段。

接纳孩子的结果,不仅带来更快乐的亲子关系,也带来意外的惊喜,今天的儿子,成了课堂上举手发言最踊跃的一个。

先改变自己,一切都跟着改变了。

我的育儿格言:共同的成长,是真正的教育。

上一篇:孩子让我的生命升级 下一篇:打造个性化婴儿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