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4 05:03:32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发现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抢救时应合理分工,把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位。护理中一定要使各项操作快速、准确、有重点、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护理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62

作者单位:453000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

外伤性脾破裂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在腹部外伤中约占20%~40%,且多合并头颅、胸部、四肢及腹内其他脏器损伤,患者病情危急,如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文章对收治的5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9~45岁,车祸致伤21例,坠落伤10例,斗殴伤9例,撞击伤6例,重物压榨伤4例。单纯性脾损伤35例,复合型脾损伤15例,其中迟发性脾破裂6例,所有病例经临床病史、B超、CT、腹腔穿刺或手术确诊。

1.2 急救处理 详细询问受伤史,全面查体,快速进行辅助检查,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配血、留置导尿管,遵医嘱用药。不间断地辅助B超判断伤情的发展,以及腹腔穿刺有无血腹,尽快做出初步诊断。检查患者有无呼吸道梗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氧气吸入,浓度不宜超过40%,流量为2~4 L/min。积极抗休克,迅速建立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输血、输液,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保持收缩压>12 kPa(1 mm Hg=0.133 kPa),脉率在120次/min以下。全部病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1.3 病情评估 护士询问受伤经过,评估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受伤情况,有无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有无并发症,发现护理问题,注意有无潜在的护理问题,如心输出量减少、大出血、休克、清理呼吸道无效、活动受限、脑外伤等。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积极抗休克治疗,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静脉通道最好选用易穿刺、粗而表浅的静脉血管,如上肢肘正中静脉、下肢大隐静脉,选用9~12号针头,并备三通管,以利于快速及时补充血容量,一般30 min输入液体300 ml。严密监护病情,观察休克早期症状,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意识表情、末梢循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尿量,以判断病情发展的趋势以及补液的量及速度。

2.2 严密观察腹部体征 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是及时治疗此病的关键。每15~30分钟检查一次腹部体征,体温是反映术后有无感染的一个指标,一般术后3 d有轻度发热,若出现高热或体温正常后又发热,则注意发生感染。注意腹膜刺激征程度和范围的改变;如有持续性左上腹疼痛,进行性加重,腹膜刺激征范围扩大者,应怀疑脾破裂可能,必要时重复进行诊断性腹穿。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呼吸道往往缺乏自净能力而造成呼吸道阻塞,妨碍肺的正常氧合,因此充分给氧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措施。保持呼吸道畅通,充分给予持续吸氧,在给氧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氧浓度。氧流量2~4 L/min,对重度失血性休克者,可加大氧流量4~6 L/min,以提高血氧含量,要始终保持呼吸道畅通,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缺氧程度。

2.4 并发症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瞳孔并监测颅内压的变化情况,昏迷患者应防止舌后坠,如有发生,可用舌钳夹出。对开放性创伤可作简单清创,并用三角巾包扎固定,以利观察、止血并减少感染的机会。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则用夹板固定;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使用脊柱板固定;如遇高坠伤患者,观察有无颈椎骨折,可用颈托固定制动,待病情稳定以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2.5 术前准备 迅速备皮、做好药物皮试,协助完成各项检查包括心电图、胸片、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血型及出凝血时间、交叉配血等。插好胃管和尿管,并固定,经常检查,保持其引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并注意其引出液的颜色、量,并做好记录。禁食、禁水,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6 术后引流 脾切除后在脾窝放置引流管,目的是引流腹腔积血,观察术后有无再出血,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扭曲,保持引流通畅;观察腹腔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及时记录。如果引流液超过100 ml/h,连续3 h或第1小时引流液超过150 ml时,立即报告医生,引流管一般24~48 h拔除。

2.7 预防感染 术后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褥疮发生。在抢救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时,要对病情变化有预见性,密切观察休克早期症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止血、早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3 小结

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在腹部外伤中约占20%~40%,其病情变化快,常发生失血性休克,且多合并头颅、胸部、四肢及腹内其他脏器损伤,患者病情危急,如抢救不及时,可迅速死亡。早期发现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抢救时应合理分工,把护理工作真正做到位。护理中一定要使各项操作快速、准确、有重点、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2.

[2] 杨平,田建洪,钱忠亚.外伤性脾破裂41例非手术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12):763.

[3]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7.

[4] 朱忠俊,孙海燕,孙丽萍.延迟性脾破裂护理体会.实用医药杂志,2003,20(2):95.

上一篇:超声造影的护理 下一篇:我院2003~疾病构成及健康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