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情感加强感性学习 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时间:2022-09-24 04:10:37

渗透情感加强感性学习 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以来,我们的许多教师将语文学科的任务局限于工具性的一面,忽视其他语文素质的培养和情感教育,社会各界和家长曾对语文教育现状提出尖锐的批评。究其原因,仍是教师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把活灵活现、充满情趣的语文课教成了呆若木鸡的记忆课、思维课,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发展,束缚了学生个体情感参与学习与领悟的天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将其贯穿于各阶段的目标中;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不是靠灌输。”现笔者就粗浅的谈谈对“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认识和做法。

一、重新认识并强化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是创造真善美之活人。”这就充分说明,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实践也证明,感情如水,理性如冰。假如我们语文教师完全是理性的执教,师生们也就体会不到文本和作者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各种情感,课堂永远都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和动力,学生获取的知识只是框架,只是表象,建构的知识网络也是残破不全,没有知识的灵与肉的链接和补充,这样的语文教学,还谈何意义呢?其实,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学生是独立的人、是发展的人,有着他们自身特色的情感世界,他们渴求通过文本的学习来满足情感提升,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善自己的内涵;也需要在学习文本时结合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去想象、去创造。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避免过于刻板的理性化教学,真正做到让学生用“心”去学语文,用脑去感悟文本的精神世界,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妙用感性教学,增添语文教学的色彩

1、妙用感性教学,激活并充实学生情感

学生学习语文,不能过分的停留或“疯狂”的去追求理性层面,而要兢兢业业的去感性的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情境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活他们内心的感情因素,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充满激情地走进文本,细细品味、潜心的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在精神上、情感上与教师、同学、作者以及文本产生共鸣,并且让他们运用这些共鸣和情愫,去体验、去联想、去写作,从而领悟到更多的新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充实他们的情感内容,提高他们自觉领悟的能力。如,教《热爱生命》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著名诗人汪国真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事实往往就是如此,人类只要热爱生命,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相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就此,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也激活了学生对仁爱,对关爱自己和别人生命的慈念和豪举。

2、妙用感性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文本的能力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领悟情感的技能和技巧后,我们一定要想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的读好课文,要指导全班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连贯,做到“披文入情”,让他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语言,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让他们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关心文中的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让文中“情”和心中“情”交融,把能引起相通情感的事情、情景串起来,透视文本的内在,提升他们的领悟的层次和欣赏水准。

3、妙用感性教学,培养学生朴实纯真的情感

最新修订的新课标中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现实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感性教学,以情换情,踏实培养学生朴素无华、纯真健康的情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虽然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多元,多维度的,但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汲取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亲友之情、爱国之情、社会公益之情等各种情感,请教别人对人世间各种情感的态度和看法,并能判断其是与非,从而定位好自己,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健康发展,提升自我。如《热爱生命》,我让感性的复述故事梗概,使他们体验到小说主人公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人生信念。从而使他们深刻理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的价值”,即使是牺牲,也要牺牲在有社会价值的地方;《生命与和平相爱》使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主要人物,知道犹太民族重视文化教育,重视培养生存能力的情况并能体会出犹太民族珍惜生命,向往和平的感情,进而让学生升华感想当今的世界和平是何等的重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海内而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改昔日的儿女情长,把朋友之情上升到一个境界。此举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构筑自己的心灵世界。

总之,笔者认为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切实做到感性的教语文、学语文,这样师生、生生才能真真实实地用情去悟、用心品味,方可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与此同时也会使干瘪瘪、冷冰冰的情理、事理、道理变得生动、真实、豪华,学生的体验才深刻,才刻骨铭心。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实验整合 展现双重学科魅力 下一篇:阅读教学要深耕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