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游戏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24 03:45:29

让游戏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普遍的活动。广义上讲,游戏是人类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儿童是自由者、探索者和游戏者,这是他们的天性、本义和生活方式。儿童文化的核心就是游戏精神。游戏作为儿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数学游戏”的特征

(一)形象性

从数学角度来看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学生需要借助一个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来理解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例子:我们问学生:“1/2+1/2=?”学生回答不出来,但如果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想一想:半个饼加上半个饼是几个饼?他们却能很快回答出来。因为此时,学生将2个l/2与2份半个饼联系在一起了,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具体形象的事例来计算。可见,数学游戏就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通过一个个具体形象的事例或生活情节来表现的一种活动。

(二)灵活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中,习题的形式往往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计算类的训练,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厌而生烦,这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希望有新颖多样的活动出现,来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数学游戏就是利用游戏的特点,把数学知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现出来。现一、二年级的数学课本就编入了许多数学游戏,有“玩转盘”“火星探险”“抛硬币”等等。这些游戏有独自进行的,也有多人合作的,学生可以根据学内容灵活运用,即使是同一个学习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游戏的形式。

(三)科学性和趣味性

数学以精确著称,数学游戏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也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像童谣《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讲述的就是量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如用数学符号表示就是:1、2、4;2、4、8;3、6、12……平铺直叙,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把它与蛤蟆的形象、生动的文字语言联系在一起,就变得活泼有趣了。我曾让学生玩过这个游戏,学生兴致盎然,有的边唱边学蛤蟆的样子跳,有的则在旁边模仿蛤蟆的叫声,课堂中充满了热烈的气氛。最后,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了这首童谣的规律,并用字母表述为:n只蛤蟆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可见,数学游戏在展现科学知识的时候,辅以各种有趣的形式或语言,可以让数学变成一种轻松有趣的活动。

二、数学游戏的作用

(一)娱乐型游戏

娱乐型游戏注重的是数学游戏的娱乐功能,在形式上更多地是体现出数学游戏的形象性和灵活性,这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极具吸引力。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其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都还带有幼儿园小朋友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可以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智力型游戏

智力型游戏比较注重游戏的内在形式,知识性比较强,外在形式则相对单一,以学生的脑力活动为主,接近真正的数学活动,适合高年级的学生进行。因为高年级的学生随年龄的不断增长,不再像低年级时期那么好动,加上已经具有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逐步从对游戏的兴趣转变为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他们更喜欢动脑筋之类的游戏。智力型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而且还可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数学游戏运用的思考

(一)适应性

数学游戏运用在数学教学上,并不是为了在课堂上添一些小花样,数学游戏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以及班级条件来开展数学游戏,并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都要开展数学游戏,游戏内容要紧扣本课的教学重点。例如,在《认识上下》这一课中,我安排了一个学生比较爱玩传统游戏――“点鼻子”。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上下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本节课中利用这个游戏,目的是让那些对于“上下左右”空间位置不清楚的学生乐意用游戏来认识它。

(二)全员性

在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存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我认为教师应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游戏之前,我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上是0到10的任意一个数。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是你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我接着又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的才是好朋友!”欢快的音乐声又开始伴随着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这快乐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学生牢牢地记住了。

(三)迁移性

在进行数学游戏的时候,我认为教师还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游戏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游戏结束之后,要让学生自我总结、体会、交流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因为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求得知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要注重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调控,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

总之,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关注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应适当地利用它,使这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的教学形式更贴近学生的心,使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小学英语‘语篇整体输入’教学模式研讨”课... 下一篇: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