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时间:2022-09-24 02:56:38

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变电运行集控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我国变电运行管理水平,变电运行承担着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等工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供电质量与供电安全,因此,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管理。本文主要对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创新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县级电网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网运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县级电网规划不合理,网架结构薄弱

县级电网建设初期,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各自为政,造成县级电网发展不合理,高压电网网架结构薄弱,电磁环网交错,运行方式很难调整,难以充分发挥电网输送能力;中低压配电网容量不够,负荷高峰期容易出现瓶颈现象,导致供电可靠性低、电压质量低、线损高等一系列问题,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力资源的浪费,而且还阻碍经济的发展,在县级供电企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

2、电网无功补偿不足

电网无功补偿容量不足,部分变电站没有严格按照无功补偿配置标准配置,加上长期以来用户无功补偿力率标准为0.8~0.85,极大的低于电力行业标准,尤其是一些工业大用户,忽略功率因数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无功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电网负荷低谷和高峰期间功率因数波动很大,影响电压质量,进而造成部分供电区域电压波动幅度大,对人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造成影响。

3、自动保护动作装置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为县级电网结构相对比较薄弱,设备装备水平、维护水平较低,电网外力破坏与设备故障事故很多,而电网安全对自动保护装置可靠性的依靠程度很高,一旦二次系统出现问题,容易导致电网事故。当前,县域电网电压等级增加,35千伏线路故障就会导致220千伏输变电系统故障。长期以来县公司二次系统的自动化、通信、继电保护各个专业系统整体运作效率较低,再者二次系统的运营维护人才短缺,二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变电运行设备巡检存在的问题

设备巡检是变电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巡视路线细心巡检设备,及早发现并处理设备缺陷和异常。但由于变电运行巡检工作极为单调枯燥,每天的工作内容基本相同,尤其是在设备运行较为稳定的情况下,设备巡检工作似乎只是监视和例行维护,极易使工作人员思想麻痹、产生厌倦情绪,无法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个别工作人员甚至走马观花,使设备巡检工作成为走过场。在巡检路线的制定上,不合理现象也较为普遍,再加上变电站扩建和设备改型未能及时修订巡检路线图,标志脱落不清等原因,造成不少设备成为巡检路线上的盲区,极易使设备巡检不到位、巡检工作不全面。此外,由于变电站设备众多,占地面积较大,巡检工作繁琐复杂,还会受天气、负荷情况、运行情况等影响,极易影响工作人员对细微异常的判断和反应能力,而无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变电运行设备维修存在的问题

我国变电运行设备的维修主要采用定期维修制度,在这种维修管理制度下,能有效减少和防止变电设备突发故障的发生,并预防隐蔽性故障。但这种维修管理方法极容易造成设备检修不足,维修重点不清,检修过于频繁加剧设备磨损,缺乏针对性,出现盲目维修等现象。同时,由于定期维修是一种到期必修的方法,无论设备是否存在问题,工作人员都需要执行维修工作,会对设备日常工作状态的观测积极性造成影响。虽然近年来不少变电站采用了状态维修与定期维修相结合的方法,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变电运行调度操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迅速发展,其结构越来越复杂,变电运行人员在调度操作中,极易因为误操作而引起或扩大事故,如误拉合断路器、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接地线、带接地线合闸、非同期并列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设备环境因素。如变电人员由于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工作态度等方面的原因,使调度操作过程中判断不准确、技术水平不达标,包括操作票填写错误、无票操作或擅改操作顺序、无调度命令擅自操作、盲目操作、操作核对和检查不到位、监护不力或未有效监护等。

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创新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创新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安全生产是变电运行管理的关键,创新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提升变电运行管理水平,必须落实安全管理责任。针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起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根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目标和任务,以及各岗位人员的职能分工,将安全管理责任具体化、规范化、条理化,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构建科学合理的设备巡检维护机制

设备巡检维护对及时发现变电运行设备异常,及时排除变电运行设备故障,保障设备正常运行,保障供电可靠性和供电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必须创新设备巡检维护机制,使设备巡检维护工作科学合理。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巡检路线图,并及时根据设备调整情况修改和完善。巡检路线要充分结合设备分布情况,保证巡检路线的简捷性以及覆盖能力,确保巡检时不会出现遗漏、重复等现象,由于巡检路线的标志容易因为绿化、改造、腐蚀等影响而缺损模糊,应当及时补充和更换相关标志。在进行巡检维护工作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当分清主次,重点根据设备工况和负荷特点来调整,此外还应当根据气候因素、设备缺陷状态、设备故障发生概率、设备故障发展规律等来确定巡检维护要求和重点。整个巡检维护工作应当实行标准化作业,尽量将巡检维护工作细化、量化、标准化,以规范工作人员的巡检维护行为,提高巡检维护工作落实度,明晰作业任务、作业程序和预防措施。

制度创新

在生产技术管理、运行管理部门制定运行资源配置评估制度,建立专业的专家队伍对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性评估,依据新建变电站不断增多的状况动态,及时调整操作队管辖的范围,致使人员素质与数量及所辖的车程、变电站数等要素达到最佳的配合。运用实现补贴形式推出私家车辆公用来缓解车辆紧缺与减少生产成本的矛盾。

县级电网的完善和发展

加大电网的建设,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首先,需要加强35 kV与110 kV网络的建设,使每个35 kV变电站与110 kV变电站都处在环网供电范围内;其次,单主变的变电站要及时增加主变,防止因主变故障或检修时对用户供电的影响;再次,对35kV与110 kV的开关进行无油化优化,来降低开关的故障率,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二)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完善变电站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系统。县供电企业很多变电站都是常规的监控模式,未进行数字化改造,尤其是电磁型的保护装置,在运行中不能改变保护定值,造成了运行方式的障碍。完善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可以对系统内的设备进行遥控与监测,同时能够和上级调度进行信息共享,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有良好的效果。

总之,随着社会对供电的需求和电网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我国现行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要对电力变电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安全。

参考文献

[1]白金.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2]陈光明 .关于电网安全管理的思考 [J].中国科技财富,2010,(10).

上一篇:污水处理设备国产化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小型餐饮废水一体化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