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湖北武汉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时间:2022-09-24 02:45:38

2013 年湖北武汉中考优秀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看山水,如何看见生命的灵性?

看人间,如何看见世事的真像?

看史传,如何看见人性的善恶?

看生活,如何看见人情的冷暖?

看,需要眼睛;看见,则需要头脑和灵魂。

请以“看见”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命题解读与选材指导】

武汉的中考作文题一直延续文艺清新风,这次也不例外。题目内容强调关注周遭,留心生活,可引发考生从人、社会、自然等不同层面,选择自己熟悉的切入点,如亲情、友情、幸福、传统、礼仪、道德和环境等,进行“我们看什么”、“我们要怎样才能看见”、“看见了会怎样”等不同层次的深入思考,对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理性的探究和多元思考,题目为考生写作提供了积极的引导,开放有度,探究可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题目具有了思想性与人文性。

写好本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审清材料指向,确定写作范围,扣紧文题。材料是命题者给我们写作指出的方向,写作时不能脱离这个方向性而发挥。我们来分析材料关键词“看”与“看见”,材料中呈现出表层的“看”,即用眼睛看,深层的“看”,即用头脑和灵魂看见,可见只用眼不用脑那是“看”,用眼又用脑那叫“看见”,所以,材料告诉我们,写作既要写看到的表层现象,又要写看见背后的问题与思考,只有这样的立意才最符合文题要求。

二是结合生活,以小见大,写出深度与新意。“看见”的内容是来自生活实际的展示,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因此,选材时要特别留心,要选择那些有思考价值,有社会意义的事件。事件要写小,贴近生活,让人有共鸣。或回忆生活中的点滴,抓住难忘的真善美;或把目光放到社会。例如:关注身边的亲情、友情、师生情;关注社会的重大事件,如雅安地震中,我们看见了许多令人震撼的故事,让我们置身于感动之中,让我们感悟到人性道德的光辉与民族精神的伟大。

三是细节要突出,用细节突出主旨。文章如果只关注“看见”的内容,很容易留于表层,变成流水账。因此,记叙文中要重点突出看见的动人的细节内容,用细节来突出主题。例如:在写散文时,看见生活中的植物,写它让“我”明白了生活的哲理,这时要抓住动人点来描写;看见某本书,写它带给“我”的阅读感受时,要重点描绘带给我阅读感受的那点。

【考场佳作一】

看 见

武汉一考生

早晨跑步,跑着跑着,前面的同学突然扭过头来,说:“你看,山的那边好美啊!”我向那边望去,嗯,真的好美呢,一轮红日越过山头,冉冉升起,几缕阳光仿佛为云层镶上了金边。这时的光亮并不刺眼,只是金灿灿的。云朵与阳光混合在一起,染红了半边天。“这有什么。”旁边的一个女生插上一句,“每天不都是这样的吗,看多了,都腻了。”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游人听说有一处山间开满了如雪的桐花,恍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桐花开。傍晚枝头还是稀疏的几颗花骨朵,到了早晨,桐花却热烈地绽放着它的冰清玉洁,姿色俊秀。大家就都慕名前去观赏。当人们来到山间时,看见一个妇人,身着缀满细花的衣裳,连脚上也是一双小巧的绣着细碎花朵的布鞋,手臂上挎着一个竹篮。她掠了掠耳边垂下的几缕发丝,问:“你们是来找人的吗?”导游连忙走上去:“哦,不,我们是来看花的。”妇人面露疑惑:“花,哪里有花?”说完便又匆匆踏上那条延伸到密林的小径。游人们都惊呆了,那条小径的两旁,不正开满了雪白的桐花吗?

看了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嘲笑妇人的疏忽大意,但你深思过你在生活中是否发生过这样的事呢?我们在都市的繁华中遗失了太多的美好,遗失了太多的纯真,我们的灵魂已渐渐地腐朽。这些美好在不知不觉中已从我们的指缝中悄悄溜走,再也看不到了。也许,在多少年后,暮然回首,望见往事,在窗间射进一米阳光的地方,慢慢升起些许灰烬。那么多的美好,只是我们不懂得珍惜吧!

深秋时节,你漫步在庭院内,踩着厚厚的树叶铺成的地毯,你是否会为看见枝头的那一抹绿而感叹而惊喜呢?别怪自己的生活日渐平淡,其实只有懂得去留意,去珍惜身边的事物,你才会看到足够多的美好。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富于哲理,思想性强。作者从生活万象中剥茧抽丝后发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才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这一富有哲理的认识是很有高度的,从这一引人积极向上的深刻主旨上,就能窥见考生对生活的洞察感悟能力之强。

精选素材,叙议结合。作者没有简单地列举素材,而是精选好素材,自己的经历与妇人的故事巧妙融合,思路非常清晰。对每个素材既简要叙述又适当议论分析,较好地起到了印证中心的作用。

【考场佳作二】

看 见

武汉一考生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人们说的天空蓝,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我望向你的脸,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

――题记

夜有点深,风有点凉,清风吹拂起窗帘的一角,也吹走我心头积压许久的烦躁、郁闷,我抬起头,眼光离开手中的书,思绪开始漂浮――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去看什么,我能看见什么?

比如此刻,我在看我手中妈妈送给我的这本书,绿色封面充满着生命的色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八个大字黑白分明。

书中的那位不屈服于命运的女子说: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我不需要用“假如”一词,我自有眼睛,可以去看,那么我又能看见什么?

我仿佛看见一个孤独无助的影子,在角落中默默落泪。她看不见,她听不见,她埋怨着这个世界,悲怨地发泄着怒气,因为她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欢乐。

我仿佛看见沙利文老师翩然而来,点亮了烛火,照亮了海伦那曾经漆黑一片的空间,带来了叫做“光明”与“希望”的种子,撒播在海伦的心田。

于是,我看见一个比谁都渴望光明的人,站在自然里,看蓝的天,看白的云,看绿的草,看粉的花,渴望与翩跹的蝴蝶共舞,与嬉戏的蜜蜂追逐……

我看见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当命运的风雨向她袭来,她擦干眼泪,在风风雨雨中顽强地坚持着,不屈于自身的缺陷,超越自己,超越极限。

命运痛伤吻我,我回报以歌。这就是海伦・凯勒。

在87年无光、无声的时间里,海伦凭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用双手读出了美妙的文字,听到了天籁之音,“看见”了这个多彩的世界,还用双手填满了一个个本应空虚的生命……

合上书页,我嗅到了小雏菊的清香。微闭双眼,我听到了热爱生命的旋律。

我终于明白,上帝不是忘了掀开眼前的帘,而是希望借这层帘,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世界。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逆向思维,凸显创意。作文题为“看见”,作者却写看不见的海伦・凯勒,构思出人意表,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动于作者的这一份匠心,海伦眼虽盲,心却是明亮的,正如作文材料中所言:“看,需要眼睛;看见,则需要头脑和灵魂。”

素材经典,选点自然。选择伟大女性海伦・凯勒事迹入文,有说服力。使用素材时注意切入角度,作者巧妙引用 “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的相关文字,并用“我仿佛看见”“我看见”概括海伦的事迹,自然引出“我”读书的感受,表现文章中心。

上一篇:对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体制内年轻人会成为“悲催”一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