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9-24 02:10:33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工生命支持技术,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措施。方法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采用机械通气。结果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在医疗护理上防重于治。结论护理人员在护理机械通气患儿时,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应重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道湿化,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而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 机械通气;感染;护理对策

机械通气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人工生命支持技术,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重要措施,在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出血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疾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使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1]。但其并发症感染是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在医疗护理上防重于治。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在护理机械通气患儿时,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还重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道湿化,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而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原因

1.1机械通气的时间近年来强调口腔和胃肠道定殖的细

菌吸入导致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 [3]为其主要机制,属于内源性感染。正常口咽部分泌物中,每1 ml含有107~108个细菌,即使吸入0.01 ml都会有大量细菌进入肺部而导致肺部感染。于凤琴等[4]报道,新生儿机械通气持续24 h内、24~48 h、48~72 h、72~120 h、7 d以上,气道分泌物培养率依次为26.55%、55%、93 3%、100%。可见通气时间越长,发生VAP的机率越大。

1.2感染途径呼吸机管道、湿化罐、复苏器等消毒不严,医护人员不注意洗手是造成外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使用上述器械患儿痰培养与上述各部分的培养一致菌种达98%。有研究对上机24 h呼吸机管道和管内凝聚液的细菌定殖情况进行调查,近患儿端细菌污染率及浓度均高,机械通气后迅速定殖,2 h定殖率为63%,12 h为64%,24 h为80%,凝聚液形成速度平均30 ml/h,24 h后细菌浓度达2×105/ml,病菌通常与患儿痰分离出的一致,提示患儿口咽寄居的微生物是管道污染的原始来源,高污染率的凝聚液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

1.3新生儿呼吸道生理特点新生儿气道相对狭窄,弹性纤维及肌肉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塌陷,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及纤毛运动差,不仅容易发生感染,而且可导致阻塞,出现呼吸困难。母亲的特异性抗体对新生儿抗感染免疫非常重要,极低体质量儿及早产儿免疫功能发育差,是由于过早娩出未能从母体获得足量的IgG,加上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能力不足,容易发生低IgG血症,从而容易发生感染。

1.4有创性操作经鼻或口插管,增加了将口咽的微生物直接接种于下呼吸道的危险性,气管插管会破坏会厌部正常屏障,减弱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气管导管气囊周围分泌物的淤积和下漏,使细菌极易进入支气管和肺部。放置胃管可以增加口咽部细菌定殖,导致口咽部分泌物停滞,增加了反流误吸的危险性。分析显示,放置胃管是医院内肺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1.5抗酸剂的应用及因素仰卧位易致反流及误吸,使胃肠道内革兰阴性杆菌逆行感染。有研究发现,在机械通气24 h内,患儿仰卧位也是获得性VAP的一个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胃液pH值约为1.0,胃内保持无菌状态。疾病状态改变了机体内环境及胃液酸度,重症患儿尤其是呼吸衰竭患儿常使H2受体阻断剂和抗酸剂,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进一步降低胃液酸度,增加细菌定殖。研究表明,当胃液pH值>4.0时,60%以上患儿胃液内有革兰阴性杆菌定殖。

1.6滥用抗生素虽然使用适当的抗生素可以提高VAP患儿的存活率,但是仅凭经验对没有感染的患儿使用广谱的抗生素是具有潜在危害的。它会增加多重耐药微生物细菌的定殖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了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与大肠杆菌和其他病原菌的多重耐药之间存在相关性,对ICU内患儿不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不仅导致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同时也增加了发生严重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2护理对策

2.1一般护理注意远红外线治疗台的温度调节,使患儿体温维持于36℃~37℃之间。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感染,每2 h翻身,随时更换湿污的衣物,每天用生理盐水擦洗双眼,必要时用红霉素眼药水点眼2~3次/d。注意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根据患儿血糖调节输液速度及糖的浓度。

2.2加强基础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后,口咽部寄生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感染源。应口腔护理3次/d,也可局部使用非吸收抗生素,如:2%多黏菌素E、2%两性霉素B,防止口咽部及消化道细菌寄生。保持头肩部抬高30°,应用胃动力药可很好地防止误吸致胃食管反流。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始终保持清洁和舒适。

2.3保持无菌操作、环境清洁医护人员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戴手套,每个患儿床边放一瓶洗手的消毒液,气道吸引时更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室内空气应用紫外线循环消毒机消毒,室内物品、桌面、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拖洗,环境一定保证符合卫生部要求的Ⅱ类环境标准,病区全封闭,谢绝家属入内探视。

2.4呼吸机治疗器械的管理气道湿化液和湿化器内的液体必须无菌,24 h更换1次呼吸机装置(气路管道),复苏气囊消毒好备用,一次性物品绝不重复使用。喉镜、吸痰器、婴儿暖箱等所有医疗器械均要彻底消毒或灭菌后使用,并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由专人负责检查保养登记。

2.5物理治疗和吸痰每2 h翻身1次,并给予胸背部叩拍或振动,体

质量

3小结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在医疗护理上防重于治。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机械通气的患儿时,除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应重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道湿化,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从而杜绝和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唐笑青.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护理与康复,2005,4(5)359-360.

2徐群力,耿艳丽.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2):83-85.

3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79.

4于凤琴,郭在晨,徐淑玲.新生儿机械通气并下呼吸道感染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428-42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对比观察 下一篇:网状切开硬脑膜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