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门诊用药监护的探讨

时间:2022-09-24 01:40:57

对门诊用药监护的探讨

【关键词】 门诊;用药;安全;监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45-01

门诊用药有其特殊性,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医生来自多个部门,由于内科、外科、妇科,还有一些特殊科室的用药方式不尽相同,加之医生的水平也高低不等;二是医生的门诊用药重视程度不够,用药过程跟踪不到位;三是各种年龄段的病人不等,病种复杂,用药范围广泛;四是随着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药物更新换代也随之加快。尽管用药合理与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护士的用药监护在临床上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1]。

所谓用药监护,就是药物使用时的护理和健康教育。注意药物间、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静脉用药配制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因此提高门诊用药的监护水平、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保障门诊优质护理的顺利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1 改变原来固有的思想模式

1.1 药品使用说明书也是在不断修订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查阅奥硝唑说明书中无任何配伍禁忌提示,但在SFDA批准的奥硝唑说明书中对其使用方法明确规定:本品配伍禁忌药物甚多,所以应单独给药。临床也有报道,注射用头孢他啶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用药发生变色反应。

1.2 缺乏风险意识 未落实查对制度,形成思维定势,凭主观印象给药,多是护士凭空想象和既往经验给药或给药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干扰。例如药物外包装相似;溶解药物液体不符合;查对药名时首尾不能相顾,加上药物名称有不少易混淆的字;只注重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有过敏反应的发生,而忽视不用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同样可以发生过敏反应。临床有报道,黄芪注射液就有多次过敏反应发生;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也发生过多次过敏反应。所以一定要把用药安全意识视为重中之重,严格实行用药监护。包括药名的仔细核对、用药前详细询问病人的既往用药史、刚开始均要缓慢输入,时刻警惕用药意外的发生,防止疏忽大意酿成纠纷。

1.3 配制方法不规范 配制药物要有两名护士进行认真核对,详细检查药液的质量,规范配药,注明配药时间,配药者签名,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留下任何隐患。特别是中药制剂,因中药制剂正处于研发当中,受保存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发生药液的变质,对光检查如发现药液浑浊,沉淀,变色时立即更换,并上报药剂科和护理部,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1.4 药物现用现配,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炎琥宁、黄芪注射液、复方麝香注射液等。

2 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

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制及应用,不同种类药物的配伍使用在临床中越来越多,而这些新药的配伍未能及时引入《静脉药物配伍禁忌表》中,这就要求用药监护人员一定要详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例如:舒血宁注射液的敷料中有酒精成分,属纯中药制剂,不能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中混合使用。禁止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尤其不能与青霉素类高敏类药物合并使用。应现用现配。临床上有过报道,舒血宁注射液与头孢哌酮注射液联合用药导致中毒致死的案例。

3 医务人员加强沟通交流

医生开方时应把好第一道关,严格把握配伍禁忌,该开冲管的液体不漏开;药剂人员把好第二道关,发现开方有不当之处及时提醒;临床护士把好第三道关,确实无误,方可应用到患者。

3.1 从临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高不下的现状,提示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医生、药师、护士共同监管。

3.2 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给药剂量过大、联合用药、输液距配液时间过长、用药前没有进行肝肾功能检查、适应证不合理、说明书中用法用量不详细、没有药理作用的说明等。护士是整个用药过程的最后一环,是患者用药的直接实施者。患者经过了开方、交款、取药等一系列环节,往往到护士用药时一般都产生一定的不耐烦情绪,急切希望马上用药,此种情况下,护士一定不要受患者情绪的影响,热情接待的同时,快中求细,确保用药安全。

3.3 医生开错处方,护士查出错误或有疑问,有权提示医生更改。

4 及时修订管理制度及流程,充分发挥护士长作用,做好护理管理

4.1 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管理制度及流程。如:将科室常用药品使用说明书按药理作用逐一分类,装订成册,同时一定要不断更新,并把注意要点等做显要标记,张贴在治疗室明显位置,便于查询。护士尤其要注意临床中新药的配制,重点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禁忌。

4.2 举办用药安全监管讨论、原因分析、职业生涯安全保障会,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

4.3 与药剂科协作,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药物知识培训,护理管理者也应搜集药品说明书,组织护士进行学习,使护士能够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2]。

4.4 规范护士的行为,制定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4.5 完善药品监管办法,开设每个患者一个药筐,不允许提前摆药,严格按照执行医嘱流程注射、输液。

4.6 加强督导,杜绝违规行为。管理者有意识地警惕高危环节,发现薄弱环节,通过环节控制弥补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疏忽。

5 经常巡视,及时处理

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密切观察,做好登记,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保证治疗护理安全。

6 对病人进行医学科普安全教育

例如:头孢类药物、替硝唑药物禁止饮酒,不可随意调解滴数等。加强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视程度。

护士安全用药是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与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应加强门诊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医院规章制度,不断更新药物知识,提高临床用药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以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病人的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3]。

参考文献

[1] 《现代护理报》第4期第11版 总第1625期 如何避免临床用药差错.作者:郭晓燕.

[2] 《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5期 护士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 作者:罗淑霞,杨红英,陈月辉.

[3]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年03期 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作者:邱华珍.

上一篇:烫伤后马上用冷水冲洗 下一篇:浅论医院药品监督管理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