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难点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4 12:14:50

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难点及对策研究

摘要:厂办大集体改革的基本政策已经制定,并且正在处于试点阶段,文章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了实施改革的难点,提出了针对难点的对策研究,以期对实施厂办大集体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厂办大集体;改革难点;对策研究

国函[2005]88号文件对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改革方式、有关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障政策等作了明确的阐述,可以说是解决厂办集体企业问题的纲领性文件,为厂办集体企业改革指明了基本的方向。政策已经明确,但在具体操作层次上,还有一些难点尚待解决,如处理不好,则会使好政策流于形式,化为乌有,起不到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果。

一、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难点

(一)厂办大集体企业层次较多,改革需协调的部门较多

作为一个盈利性实体的企业,只有与投资方才形成投资与被投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与行政机构本无从属与控制关系。但是我国在1993年之前,基本上是政府办企业,处于多个部门齐抓共管而又都不管的状况。1993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以来,我国一直探索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体系,目前基本形成国务院、省、市三级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监管原各自投资形成的国有企业。所以从出资或出力主办集体企业的国有企业隶属层次上看,有中央直属企业、中央下放地方(省、市)的企业、省属企业、市属企业四个层次,从目前的统计来看,也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来进行,如锦州市对厂办大集体就是按照这样几个层次来统计的。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所属的厂办大集体改革要由企业和地方政府协商确定,政府就涉及到省市两级政府的国资委、经贸委、国税、地税等多个部门,牵涉的部门很多,难免会出现相互推委、扯皮的现象。

(二)市属厂办大集体的现存基本状况调查难度较大,准确性低

中央企业、省属企业的厂办大集体,因其主办单位管理规范,并且经营状况较好,受其主办单位影响,其管理也比较规范,所以有关资产、债务、人员等基本状况调查较容易,也比较准确。市属企业的状况就很不乐观。据锦州市2005年末调查(注:所有数字如无其他注明,均来自锦州市统计资料),市属厂办大集体企业共计101家(其中15户因停产放假没有找到人而估计数字),职工总数为11795人(不包括离退休),其中在岗人数为2695人,离岗人数为9100,在岗率为23%,不到四分之一。在岗人数10人以下的有71户,占70%,其中无人在岗的企业为61户,占60%。从在岗人数上看,能够正常生产的仅23户,且规模较小,也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除能正常生产的企业,其余的企业,人员、资产、债权、债务等企业基本情况调查受限,不是很准确。尤其是债务状况,一些企业的隐形债务巨大。据调查,某一已停产放假集体企业,所欠职工的债务,包括工资、基本养老保险、医药费等,平均每个职工达四万多元,而这些债务在企业的账簿中并没有反映。市属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这种状况,锦州市决不是特例,在辽宁,乃至黑龙江、吉林各个城市均普遍存在。

(三)人员问题解决难

人员是否妥善安置是厂办集体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多厂办大集体企业,早已停产放假,但苦于以前没有政策,迟迟没有破产,放假职工也多在劳务市场找短工做,没有养老保险,面对未来的养老和医疗问题,职工心中充满了茫然与恐惧。同时,厂办大集体职工队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人员年龄偏大,多为“4050”人员,家庭负担较重,生活困难较大,并且无一技之长,可供选择和安置的岗位不多。

另外,中央企业的大集体职工又安于现状,改制愿望不强。这些大集体企业的人员不想离开主办企业这条大船,抱有主办企业有饭吃,就少不了我们粥喝的想法,对改革后的企业预期不理想。同时,主办单位的有关领导也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不愿意让集体企业脱离主办企业。同时,大部分中央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都是主办企业派出的,身份为国有企业正式员工,他们一旦全部撤出,集体企业将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笔者在实际调查时,就发现这样的情况:集体企业改革,主办企业派出的员工全部撤回,新选出的集体企业负责人没有管理经验,结果红红火火的企业变成了一堆烂摊子,实在可惜。集体企业改革,主办单位的管理人员又不愿意留在集体企业,一旦撤回,集体企业又出现管理真空,陷入两难的境地。

(四)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所需资金较多,改革成本较大

这里的资金主要是指破产企业所欠职工的工资、医药费以及经济补偿金等,所欠的税款以及其他债务。对于经济补偿金部分,在[2005]88号文件已做出明确的规定:“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其中,对地方国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30%;对中央企业及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将根据企业效益等具体情况确定补助比例,原则上不超过50%。”中央企业所属的厂办大集体,由于其经营状况较好,主办企业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其改革的目标是明确产权关系,面向竞争市场,而不是破产关闭和人员安置,所以,资金不是其主要问题。资金困难的是地方国有企业的厂办集体企业的改革,这些市属、省属的国有企业,自身经济效益较差,其所属的厂办大集体也多处于停产状态,锦州市2005年末有厂办大集体企业101户,正常经营的只有23户,离岗职工近万人,仅支付职工的各项债务(包括经济补偿金)据测算就达2亿元,而锦州市2006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有20.6亿元,地方所需筹集资金数额多,困难较大。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保持当地稳定,另一放面在解决厂办大集体方面既无资金又无政策,所以对厂办大集体问题拖延至今。

国函[2005]88号文件可以说是厂办大集体改革的福音,虽然目前只是在东北辽沈阳、大连、鞍山、长春、哈尔滨五城市试点,但是预计将很快在东北推开。所以尽早摸清情况,根据国家政策,确定具体的实施对策是当务之急。

二、对策研究

(一)采取不同措施,分层次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

前面已经分析,厂办大集体按其主办企业的隶属关系,可以分为中央直属国有企业主办的、省属国有企业主办的和市属国有企业主办的三个层次(中央下放地方的可归属到省属或市属层次)。中央企业主办的厂办大集体其经营状况较好,产品或劳务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其改革的目标是和主办单位理顺产权关系,使其成为出资明确、产权清晰、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由竞争的法人主体,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厂办大集体明晰的产权制度和明确主办单位与其投资、被投资关系,必要时,主办单位可以出售其持有的厂办大集体股权,彻底与厂办大集体脱离关系。省属、市属国有企业主办的厂办大集体因其大部分经济效益不好,处于停产放假状态,其改革的重点是清产核资、净资产变现、偿还债务和妥善安置职工,所以,处于不同层次、不同状态的大集体企业,其改革模式是不一样的,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必要时,可采取“一厂一策、一厂一议”的方式,彻底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

(二)深入企业,逐户落实

针对厂办大集体企业调查难度大,上报资料不准的问题,可以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进行调查,不仅要掌握集体企业账面的资产、负债、人员等情况,还要掌握其潜在的债权、债务,尤其是潜在的债务,如欠职工的款项等,逐人落实,为下一步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抽调相关部门精干人员,成立临时性组织

厂办大集体层次多,改革牵涉部门也较多,并且改革任务较细碎,所以应在省级部门成立厂办大集体改革领导小组,在市级部门也应抽调财政、国资委、经贸委、税务等人员成立临时性组织,专门研究和实施厂办大集体的改革,此举是非常必要的,可节约很多协调的时间和成本。

(四)除国家补贴外,其他资金筹集方式

除采用大集体企业净资产变现和地方财政补贴的方式,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主办国有企业拿出一部分资产变现用于安置职工。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一户省属的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为劳动服务公司,多年处于放假状态,工资停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也没有办理,并且企业基本没有可供变现的净资产,职工经常找到主办企业,要求只要办理并交纳养老和医疗保险就可以。主办国有企业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最后拿出一块土地变现后解决了大集体的问题。二是政府协调,主办国有企业采取土地置换、利用土地差价解决部分资金来源。一些国有企业地处所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属于黄金地段,地价较高,政府可以协调将其搬迁至在工业区或其他地价较低的地区,利用土地差价解决安置的部分资金来源。三是税收支持政策,对于厂办大集体净资产的出售变现、主办国有企业资产出售变现要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人员安置的若干途径

让企业更发展,让人民工作生活得更好,是国企改制的初衷,同时也是厂办大集体企业改制的初衷。国函[2005]88号文件对厂办大集体企业职工安置作了很明确的阐述,基本保持了和国有正式职工政策、待遇完全相一致的原则。这里再推荐其两种具体的安置办法:

1、主办国有企业“重新聘用”。支付职工经济补偿金,俗称“买断工龄”,使职工身份发生转变,由“集体人”或“单位人”变成身份自由的“社会人”。彻底使厂办大集体成为历史。对于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或“4050”的大集体职工,主办国有企业可以重新聘用为管理或技术或保洁人员,但这时企业和职工就是完全的工作合同关系,并且按照国家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政策,企业还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2、对于经济效益较好的大集体企业,主办企业的派出人员,择其主要负责人和优秀的管理人员,在集体企业改革时留任集体企业,给予特殊政策。即保留国有企业正式职工身份、待遇,集体企业改革完成后或继续留在集体企业或撤回主办单位可由其自行选择。

3、充分利用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政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安置下岗职工、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所得税优惠等原只对国有企业职工的政策,厂办大集体职工均可享受,为厂办大集体职工的重新就业扫清了障碍。厂办大集体职工要充分利用这些政策。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厅B类立项“厂办集体企业改革研究”(项目批准号:2005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纪茂利,渤海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李光华,锦州市经贸委处长,高级经济师)

上一篇:论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互动 下一篇:股份制改革对国有银行绩效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