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技术改造及其对催化收率的影响

时间:2022-09-23 11:10:25

MIP技术改造及其对催化收率的影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车用燃料的消耗量与日俱增,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越来越大,为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要求从2009年12月31日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新的车用汽油国III标准,其中一项,汽油烯烃含量由原来的≯35v%变为≯30v%,而我国成品汽油中催化裂化汽油占80%以上,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烯烃含量为40v-65v%,使得成品汽油中的烯烃含量明显高于汽油新规格指标。出厂汽油难达到此标准,不得不进行降汽油烯烃技改。于是我厂在本年度大修期间对50万吨/年催化装置进行了mip技术改造。这一工艺技术早在2001年已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技开发部技术评议,于2001年-2002年在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厂三催化装置进行了MIP工艺的工业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MIP工艺反应机理:

来自罐区的混合原料油进入反-再系统,通过短反应时间的反应一区产生高浓度的丙烯和富含烯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然后反应中的油气与催化剂进入第二反应区,通过二反在相对低的反应温度、长时间接触条件下,发生氢转移反应和异构化反应,使汽油组分中的烯烃向异构烷烃和芳烃方向转化,降低汽油的烯烃含量并继续增产丙烯。

采用串联提升管反应器,优化催化裂化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从而减少干气和焦炭产率,有利于产品分布的改善。串联提升管反应器分为两个反应区:第一反应区以一次裂化反应为主,采用较高的反应强度,经较短的停留时间后(第一反应区出口的汽油组分中富含低碳(C5/C6)烯烃)进入扩径的第二反应区下部,第二反应区通过扩径、补充待生催化剂等措施,降低油气和催化剂的流速、降低该区的反应温度,以增加氢转移和异构化反应,适度控制二次裂化反应。在二次裂化反应和氢转移反应的双重作用下,汽油中的烯烃转化为丙烯和异构烷烃,使汽油中的烯烃大幅度下降,而汽油的辛烷值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液化气产量则大幅度上升。

从以上MIP技术改造工艺可看出,该方案以多产汽油为主,主要产品有低烯烃含量的高辛烷值汽油、轻柴油组分和液化石油气,不产重柴油,副产少量干气和油浆。

由于我厂50万吨/年催化装置MIP改造是在装置大修后4月14日开始运行的,故要比较改造前后同期收率,1-4月份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不予考虑。

1.汽柴液收率

从表4可以看出20xx年5-8月份,除5月份外,6、7、8月份汽柴液收率均高于20xx年。而5月份主要是催化剂活性高,平衡剂加注量大,导致油浆固含高,只能加大外甩量,从而影响了装置收率。

鉴于收率现状,7月初,经领导和技术人员研究决定采取如下措施:

(1)尝试采用微碳堆操作法即不完全再生法,严格控制再生器稀密相温差。采用不完全再生法后,密相温度≯690℃,反应温度≯495℃,遏制了催化剂活性,产气量有所下降,增加了中间产品(柴油)的收率;

(2)在原催化剂(LVR-60R)的基础上按1:1的比例加注LV-33催化剂来降低新鲜催化剂活性。

通过实验发现,收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表4可看出本年度7、8月份汽柴液收率较6月份分别提高了0.26、0.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33、0.2个百分点。

由图-2我们也可以直观的看出2009年装置没有检修,汽柴液收率比较平稳,而20xx年3、4月份装置大修汽柴液收率下降,但是开炉MIP改造后,汽柴液收率逐渐升高。

2.液化气收率

从表4可以看出改造后,20xx年5-8月份,液化气收率都高于去年同期,这也是MIP技术改造的一大特点。

总之,从装置技改后的运行情况来看,改造后装置处理量加大,汽柴液收率提高,汽油烯烃降低,确保了我厂汽油产品合格出厂,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装置内外取热器产生中压蒸汽,降低了装置能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不断地摸索,装置现在用的是重油高活性催化剂,更换符合MIP工艺的催化剂后,还需逐步调整操作,寻找最佳方案,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气相法聚丙烯生产技术进展 下一篇:微生物燃料电池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