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提升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9-23 10:57:44

新时期提升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思考

摘 要: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面临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迫切需要提升档案管理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效提升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必须遵循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发展规律、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主体性、加强网络平台建设。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293—03

新时期高校快速发展,对高校档案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高校档案管理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遵循发展规律:提升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

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必须遵循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和提升的一般规律。具体而言主要有:

1.环境、教育、主体三因素综合互动规律。环境因素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的外在条件。当前档案管理人员一方面由于受社会环境因素的负面影响,造成认识的“社会性偏差”,致使工作中出现功利化倾向;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管理体制落后、领导重视不够、档案管理方式落后等因素影响,造成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不受重视、工作不被认可,严重削弱了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教育因素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起组织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能够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主体施加有针对性的影响,从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起定向器和催化剂的作用。主体因素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能动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人的主体能动性。

环境、教育、主体三因素综合互动主要体现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1)环境与教育的互动。一方面,环境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状态,并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教育对环境具有反作用,教育者不仅可以改造环境,而且可以有意识地促进环境中积极因素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避免消极因素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时候,既要认识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要善于改善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发挥教育引导作用。(2)环境与主体的互动。一方面,环境因素对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状况起着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又对环境施加影响,可以选择和改造环境因素。(3)教育与主体的互动。一方面,教育对主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起着主导的影响作用,引导和促进新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另一方面,主体的能动作用对教育因素又有反作用。受教育主体可以影响教育者,还可以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之适应思想道德素质的普遍要求。因此,应充分尊重受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这是有效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环境、教育、主体因素综合互动,为提升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建构了动力机制。

2.主体性、能动性、超越性相互作用的生成规律。首先,主体性是影响能动性发挥的决定因素,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主体要求。主体性分为角色主体性、实践主体性和认知主体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主体的道德觉悟程度、道德知识水平和道德认识能力。没有主体性,就没有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主动性。其次,能动性是主体性发挥状况的真实反映,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主体水平。“道德由己”,当道德成为主体一种自觉自愿的需要,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道德素质的提升才是可能实现的。最后,超越性是主体性和能动性发挥的理想目标,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主体内在追求。超越性是道德自我的一种高追求,实现善和美的协调统一。对于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价值、在无私的奉献中赢得尊重、在真诚的服务中享受乐趣,这就是道德超越性的体现。

3.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人的身心发展、社会实践相适应规律。一方面,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作为成年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已具备一定基础,其发展主要就是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进一步完善、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的完善。另一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与其社会实践相适应。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空间不断扩展、内容不断更新、方式不断变换,影响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变化的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也发生改变,使得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无时无刻不受着影响,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变化与其社会实践活动相适应,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制度建设:高校档案管理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

如果说主体内部因素是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那么制度建设的外部保障则是加速或延缓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制约性重要因素。

1.完善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中国档案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88年正式实施)。高校档案管理的法规性条文主要有《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1989年10月和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制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2008年8月)。但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针对出现的问题如造假、泄密、遗失、利用等等而采取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置,尚未明确。为了适应高校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高校档案管理应该配套与时俱进的法律法规细则。比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制定诸如《高校档案管理的保密规定》、《高校档案管理的奖惩措施》等法律法规,以保障高校档案管理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2.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的检查、考核与评估制度。”[1] 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主要任务有:(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细则和岗位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高校档案管理要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建立制度统一的保密措施和标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查借阅制度、转递制度、保管制度、保密制度等。(2)建立有效的制度激励机制,稳定档案管理队伍。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以绩效考评为主要杠杆的制度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学校专业技术绩效考核,并与奖励、津贴、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挂钩,逐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制度。(3)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必须加强和改进进修培训、对外交流学习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激励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自我学习,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增强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感、责任心和事业心。

上一篇:从《爱情公寓》中透视你的爱情 下一篇:基于大学生环境素质提升的绿色教育课程体系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