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梦想照进现实

时间:2022-09-23 10:38:26

十年,梦想照进现实

十年,弹指一挥间。转身回眸,中国纺织品服装的行业检测力量发生着怎样的巨变?身处新的战略机遇期,行业检测事业又将如何识别宝贵的市场机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追随者,到成为一个掷地有声的主导者,行业检测又将重点往哪些方向发力?……在8月2日举行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十周年庆典之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检测市场的光荣与梦想,围绕“回顾”、“发现”与“未来”三个主题词,寄语十年,畅谈未来。

十年磨剑实现角色转型

“蓄谋已久”也好,“机缘巧合”也罢,构建行业检测中心的想法产生于1999年巴黎国际纺机展(ITMA’99),巴黎的一家咖啡馆。

当时,孙瑞哲与Steven Combs先生(时任英国锡莱SDL公司CEO,现任欧洲纺织机械联合会主席)进行了一次富有意义的对话.主题是“国际先进检测仪器如何服务于中国纺织工业的产品开发与质量提升”,这个想法迅速延伸到贸易过程的第三方检测服务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行业公共品牌“中国流行面料Fabrics China”的思路也由此萌生。

经过近三年筹备,中国流行面料检测中心实验室于2002年在北京一间不到300平方米的场地落成。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批准成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时至今日,检测中心已拥有11家检测分中心,覆盖全国重要纺织产业集群西樵、上海、盛泽、柯桥、石狮等地的纺织工业检测网络初步建成。

如果说,中国纺织工业检测中心的十年,仰仗的是行业领舵者的灵光一现与中国纺织人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的精神,那么,中国纺织工业的自身强大与发展,则为纺织工业的检测事业描绘了色彩丰富、质地厚实的行业底板。

在演讲中,孙瑞哲引用了这样一组数据——十年前,中国刚刚经历2001年人世之喜,为纺织工业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量变到质变的良好机遇。十年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326.43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54786.50亿元,行业利润率从2.87%提高到5.54%;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532.80亿美元提高到2541.23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4.97%提升到38.00%,价值增长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从—41.60%提高到97.32%。

而在他看来,这十年,也浓缩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行业职能转型之路。

“十年前,经历了2001年由工业管理部门‘国家纺织工业局’向工业服务机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转型,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在探讨摸索中。”孙瑞哲说道,“今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作用、服务作用、自律作用正在全面显现。正是依托这一系列重要的作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形创新到无形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身份与角色的成功转型。”

对于成功转型,孙瑞哲将其归纳为三方面的转变——

第一,从市场机遇“发现者”转变为市场机遇“创造者”。

如果说,十年前,行业检测中心的建立得益于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发现,那么现如今,质量检测的公平作用、透明机制、专业精神与充分竞争、生机无限的行业发展需求正在不断契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正不断地走在市场需求前面,引领行业发展需求,不断开辟“业务蓝海”。

第二,从纺织品检测市场的“参与者”转变为“领跑者”。

传统的质量抽检制度为市场规范奠定了基础,但生产、贸易环节更加需要的是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与第三方检测服务。凭借专业检测技术、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及“一站式服务”理念,检测中心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CNAS的认可和CMA国家计量认证,成为国家级权威检测机构,同时借助行业平台和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建立内部质量检测实验室,减少了企业对传统商业检测的依赖,使得企业质量管理集约化、检测成本降低,免检率不断提升。

第三,从检测标准的“遵循者”转变为中国质量标准话语权的“推动者”。

相对于以往国外检测机构独揽纺织品检测市场的垄断局面,检测中心的破局体现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美国AATCC、ASTM、英国SDC等国际标准机构,SDL—ATLAS、James H.Heal、X—rite、Datacolor等知名检测仪器和服务提供商,奥地利兰精等国际纤维企业,以及若干国际零售商,全部包含在内。中国纺织品由此融入到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信任体系之中,质量标准话语权得以不断建立。未来纺织品检测市场大有可为

在孙瑞哲看来,时代在变化,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的边界与内涵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规模经济与价值经济的双重效应,将激发中国纺织检测事业加速步入新的战略机遇期,成为纺织工业“由大变强”不可或缺的一股中坚力量。

那么,如何有效地识别市场机遇?孙瑞哲认为,有三个重要维度不容轻视:

第一,纤维加工量和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量稳步增长。

据孙瑞哲介绍,2011年中国纤维加工量达431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达18千克,2015年中国纤维加工量预计515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22千克: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541.23亿美元,2015年将达3000亿美元。这将进一步刺激检测市场,给纺织品检测创造巨大市场机遇。

第二,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孙瑞哲表示,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占比从2001年66.96%提升到2011年82.91%。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支出占消费比重从上年10.72%上升到11.05%,乡村居民从上年6.83%上升到7.21%。可以预见的是,内需消费的旺盛潜力,将极大地催生纺织品服装检测需求。

第三,检测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

“全球检测市场一直保持着15%左右的增长速度,2009年全球检测市场达680亿欧元。检测行业在中国更是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9年全国检测市场规模达到570亿元。据估算,201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检测市场总量超过30亿元人民币。”孙瑞哲介绍道。

“而在这30亿人民币的市场容量中,国有检测机构占50%左右份额(内销产品检测约占85%,外销产品检测占15%左右);外资检测机构(如SGS、ITS、BV等)占40%左右的市场份额:民营检测机构(如华测、谱尼等)占10%左右。”孙瑞哲表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具有较为明显的平台优势与内在活力。

找准定位接力二次创业

毋庸置疑,市场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将如何走过下一个十年,发挥应有的战略作用?在演讲过程中,孙瑞哲对此提出了三条重要建议:

第一,秉承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把握市场机遇,开始二次创业。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孙瑞哲认为,过去的十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初步构建了检测网络,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接下来的十年,要“精耕细作”,找准自身的定位与发展模式,塑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何在?在演讲中,孙瑞哲强调“要有所舍,更要有所得”,他一口气用三个“不求、而是”的句式,理清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身处国际国内纺织品检测市场竞争的精准、差异化定位。

第一,“细分定位”。——“不求在短时期内赶超国外老牌检测机构成为市场的NO.1,而是依托规模服务效应,创造细分市场,成为特定检测领域内不可替代的‘技术权威’:”

第二,“主动服务”。——“不求在中心城市等待业务,而是到行业最需要的产业集群去提供服务:”

第三,“整合资源”。——“不求独自发展,而是进一步地整合、集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检测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效率及水平。”

第二,强化“创新技能+服务精神”,积蓄人才队伍的软实力。

孙瑞哲表示,纺织品质量检测是社会公益与客户价值高度合二为一的专业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方法创新与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纺织品质量检测水平,是顺应人民群众对更高物质生活的新期待,也是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他在演讲过程别强调了“人才软实力”的战略作用,更指出了人才队伍从“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专家”的更高转型要求。

“过去的十年,是铺网络、上硬件和市场化运作。接下来的十年,则是检测项目多功能化、检测管理计算机化、在线检测技术常规化,培养造就一批具备较高专业水平与正确价值观的‘专家’,提升检测中心和行业检测人才‘软实力’是重中之重。”孙瑞哲说道。

第三,“勤于研究,敢于说话”,参与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强化标准话语权。

中国纺织工业的话语权建设,关键在于能够用自己手中的标尺与计量单位进行公平衡量,同时获得游戏伙伴的价值认同。孙瑞哲在演讲中表示,从“追随者”转变为“主导者”,不仅在于专业水平和服务规模,还在于价值取向与社会认同。

基于这样的理念,孙瑞哲呼吁行业检测中心应根据《建设纺织强国纲要》要求,重点从两个方面予以突破——

第一项工作即为:加强纺织品标准的基础研究,重点研究纺织品功能性、生态标准,纺织新材料、高性能纺织品标准,产业用纺织品标准,纤维制品回用标准,纺织品色彩标准等;

第二项工作即为:要积极参与和承担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推动中国纺织标准国际化,提高我国在全球纺织产业技术竞争中的话语权。如,重点申请承担纺织品检测方法、生丝电子检测分级规范和试验方法等方面的国际标准研制,提高我国在全球纺织产业技术竞争中的话语权。

“中国纺织品的质量竞争力得到举世瞩目的提升,见证着中国纺织工业正在逐步掌握质量标准的话语权,检测事业是成就中国纺织工业科技与品牌强国的坚实盔甲,是纺织服装产业链通往绿色价值链的咽喉要道。”最后,孙瑞哲高度评价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的十年探索之路。

“身处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必将迎来新的责任与使命的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孙瑞哲表示,伴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必将“铁肩担重任”,锻造更加强劲的硬功夫与软实力。

上一篇:休闲农庄农产品如何进社区 下一篇:文化市场也需要修桥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