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

时间:2022-09-23 10:30:18

摘要 引进不同品种灵芝进行试验试种,结果表明:大红灵芝柄中等、盖圆、朵大、外观很好,有回甘味,转潮时菇蕾壮实、朵大,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品种。赤灵芝菇型圆,柄中等,朵大,肉厚,外观很好,转潮时菇蕾壮实、朵大、味道够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可见大红灵芝、赤灵芝适宜在贵港当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 灵芝;品种;特性

中图分类号 S56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093-02

灵芝是著名的药用菌,有益心气、安神、入心生血、助心充脉、益肺气、益精气、坚筋骨等功效[1-3]。灵芝药理成分丰富,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三萜类、16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蛋白质、甘露醇、香豆精苷、生物碱、有机酸、微量元素(Ge、P、Fe、Ca、Mn、Zn等)[4-5],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心脑血管、消化、内分泌、呼吸、运动等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癌变、失眠以及衰老预防作用十分显著[6-7]。国家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依托贵港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成立贵港综合试验站,引进了7个灵芝品种进行试验试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灵芝品种有美国大灵芝、太山灵芝、赤灵芝、珊瑚灵芝、大红灵芝、园芝一号、韩国灵芝、日本赤灵芝。所有品种共同使用一个代料配方:棉籽壳30%、桑籽屑58.5%、石膏1.5%、麦皮10%,用规格为32 cm×(13/23)cm×0.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袋,每袋装干料0.5 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按照灵芝品种,设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对应一个处理。2012年4月10日装袋完毕,0.15 MPa保压2.5 h进行灭菌处理,11日将菌包从灭菌炉搬入已清洁灭菌的培养室,完全冷却后,12日接种,经25 d培养。各品种每小区30袋,设置3个重复。6月7日采收第1潮,6月15日观察各品种的生长情况。7月10日采收第2潮。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灵芝菌丝生长情况

由表1可知,8个灵芝品种中,以美国大灵芝的成品袋数量最高,达300袋,成品率亦最高,达100.0%。大红灵芝的成品袋数次之,达256袋,成品率居第2位,为85.3%。赤灵芝的成品袋数为247袋,成品率达82.3%。园芝一号的成品袋数最少,达198袋,成品率亦最低,达66.0%。美国大灵芝菌丝生长情况最优良,大红灵芝和赤灵芝的菌丝粗壮、浓白,珊瑚灵芝菌丝稀疏,长势缓慢。

2.2 各品种灵芝出菇情况

由表2可知,各品种灵芝中,现蕾最早的时间为4月25日,为美国大灵芝,但其菇蕾长势弱至中等。现蕾时间次之为4月30日,其中以大红灵芝的菇蕾长势最优,为壮+,再之为赤灵芝,其菇蕾长势较优。各品种灵芝第1潮菇蕾的长势为:大红灵芝=赤灵芝>太山灵芝>珊瑚灵芝≈园芝一号>日本赤灵芝>韩国灵芝>美国大灵芝。

2.3 各品种灵芝产量

由表3可知,8个灵芝品种中,以日本赤灵芝的平均产量最高,达4.40 kg,其次为赤灵芝,为4.15 kg,第3为大红灵芝,为3.94 kg,美国大灵芝的产量最低,为2.56 kg。各品种产量的依次顺序为(从高到低):日本赤灵芝>赤灵芝>大红灵芝>太山灵芝>圆芝一号>韩国灵芝>珊瑚灵芝>美国大灵芝。

2.4 各品种灵芝转潮生长情况

由表4可知,平均见蕾袋数以赤灵芝最多,约达29袋,其次为大红灵芝,约达28袋,最少的为美国红灵芝,其平均见蕾袋数约为4袋。菇蕾长势中,以赤灵芝的长势最佳,为壮+,韩国灵芝次之,为壮,美国大灵芝的长势最差。

2.5 各品种灵芝第1潮采收后的品质鉴定

由表5可知,8个灵芝品种中,第1潮菇采收后,以赤灵芝、大红灵芝的菌盖厚度、柄长、菌盖最大半径、菌盖宽等指标优异。大红灵芝的菌盖厚度最大,达2.9 cm,菌盖较圆,宽度达14.7 cm。

2.6 品种特性

(1)美国大灵芝。菌包接种后的成品率虽然很高,柄小、盖圆,但硬度不够,极易被虫蛀,转潮时菇蕾极弱,菇盖极薄,产量极低。

(2)太山灵芝。盖圆,菇型较大,转潮时菇蕾中等,但较软,柄短,味道不够苦。

(3)赤灵芝。菇型圆,柄中等,朵大,肉厚,外观很好,转潮时菇蕾壮实,朵大,味道够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4)珊瑚灵芝。蕾少,盖大,表面光滑,菇型较好,转潮时菇蕾壮实程度中等。

(5)大红灵芝。柄中等,盖圆,朵大,外观很好,有回甘味,转潮时菇蕾壮实、朵大,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品种。

(6)圆芝一号。朵多,柄长,盖小,表现一般,转潮时菇蕾很弱,朵小。

(7)韩国灵芝。柄中等,朵大,肉厚,但味道较淡。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综合各方面因素,各品种灵芝的排列顺序为:大红灵芝=赤灵芝>日本赤灵芝>珊瑚灵芝>圆芝一号>大山灵芝>韩国灵芝>美国大灵芝。大红灵芝、赤灵芝值得在当地推广种植。

4 参考文献

[1] 李鑫龙,赵鑫,吴杰,等.中华寺灵芝引种驯化栽培及主要营养成分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2267-2269.

[2] 朱会伦.我国灵芝新品种选育优化取得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13-07-01(5).

[3] 陈国良.灵芝有效成分研究综述[J].中国食用菌,1995,14(4):7-9.

[4] 戚雁飞.灵芝中灵芝多糖的含量测定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852-853.

[5] 赵东旭.灵芝孢子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9,30(4):305-307.

[6] 陈康林.全面科学认识灵芝[N].科技日报,2003-01-27(T00).

[7] 毛桂华,王满贵.灵芝人工袋栽新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01(11):45.

上一篇: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教学质量 下一篇:地理教学中的“加减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