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建设管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9-23 08:01:03

农家书屋建设管理问题分析

摘 要:农家书屋作为一项丰富基层群众生活、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农家书屋的建立使广大农民有书可读,使文化信息资源实现共享,使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为了适应新时期下农村的文化精神需求,要进一步探索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切实完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分析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以期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图书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农家书屋;图书馆;建设;问题

近年来,农村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民的文化生活仍然很贫乏、单调,很少有娱乐、学习、求知的文化场所,只是偶尔可以看到上级宣传部门下乡的演出活动。“农家书屋”建设给农民农闲季节提供了学习、交流、求知的平台。国家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让农民有书看、有休闲去处,使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如何让“农家书屋”长久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做好建设、管理、利用方面的工作

一、农家书屋的作用

1.农家书屋建设是时展的需要。农家书屋是以开展读者教育、传播文化信息、开发智力资源为已任,服务于大众学习和生活,引导人们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收新信息,努力掌握更多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各种技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从整体上促进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所以说,建设农家书屋是时展的需要,是实现“科教兴国”和“科技兴农”的战略需要。

2.农家书屋是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都取决于劳动者思想素质的提高和掌握科学生产技术程度。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献信息中心,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满足社会文献信息需求为基本职能,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所藏的文献信息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情报信息,其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人们通过农家书屋图书资料吸取知识,增强智力,提高素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淘汰和灵活使用科学技术和情报信息,缩短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避免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达到脱贫致富有目的。

二、农家书屋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在农家书屋刚刚开始兴建时,是由政府的财政部门依照每个书屋给予两万元资金支持的准则,对西部地区八成左右及中部地区半数左右的地区给予资金的补助,这项补助措施解决了书屋建设过程中主要的资金问题,但是,在书屋完工之后,在对馆内的图书资源进行补充及更新时所需的资金便没有了来源,只是依靠社会的捐赠,根本无法确保资金的稳定性,恐怕是非常不现实的,这是对书屋的后续发展有很大影响的主要因素。

农家书屋在相关的管理规范及运行体制方面,都是依照农民群众的意志进行自主式服务及自主式管理的,村委会等其他级别的基层组织则只能够行使组织施工与管理监督的职能。自主管理的水平如何提升?职能如何实现?是否能够达成书屋建设时的预设目标?这些都是截至目前都还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地域十分广袤,各个地区的文化与经济发展进度都有着一定的差异,甚至许多相隔较远的地区会有严重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导致了农家书屋在建设过程当中,统一配置的图书资源,有许多是并不适应当地民众阅读需求的。另外,随着国家步入了城市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农村的青年人也多数倾向到城市中去寻求发展,而其余留守的中老年人及儿童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在阅读需求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书屋现有的图书资源数量就显得十分有限。而且书屋的文献类别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以图书为主,音频及影像等媒体类的文献十分稀少,这也对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作用。

许多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而且也没有受到过正统规范的工作流程培训,所以对于书屋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使得许多书屋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责任心也不强,最终导致书屋管理工作一片混乱,图书丢失问题严重,甚至无法正常开放,这是对书屋发展影响很大的严重问题。

三、农家书屋管理建议和措施

1.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把农村文化事业纳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之中。合理确定基层文化阵地工作人员编制,让农村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做到专人服务、专人管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考虑配备较为实用的图书,如法律、科学养殖、种植类书籍等;建设信息网站,整合资源,将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与农家书屋接轨;要善于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歌舞、戏曲等)进行知识传播。

地方政府可出台资助、奖励政策,对建成一个示范性农家书屋的村进行经济或图书奖励。优化和美化环境,让农民在温馨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把农家书屋作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的处所,同时成为休闲的好地方。

2.农家书屋的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农家书屋的管理,应根据农忙节气来安排图书室的开放时间。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农民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管理好农家书屋。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举办科技讲座和种植、养殖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多读书、读好书,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的致富“加油站”和“精神乐园”。每个农家书屋应配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专、兼职管理人员;上级图书馆应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图书采编、分类、上架、借阅登记等业务辅导,使图书管理员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数字图书管理员信息管理素养。同时,尊重当地农民对知识的需求,建立出版物登记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出版物的目录索引簿、外借登记簿、财产登记簿等。此外,每年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长期和短期检查督导,不断提升农家书屋服务农民的质量。

3.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文化传播职能。农家书屋,作为最基层的文化组织,具有向村民免费开放,进行文化传播的职能,能够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读书,使农民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丰富其生活内容,提升其生活情趣,促使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大幅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的建设,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结语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代要求。为农民朋友送去丰富宝贵的精神文化食粮,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活跃了精神文化生活,为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农家书屋建设缩小了城乡文化差距,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让他们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而发挥智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农家书屋后续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DD基于对湖南省农家书屋的调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0).

[2]鄂丽君,程文艳,郑洪兰等.农家书屋危机管理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3).

[3]刘孝文,和艳会.农家书屋的特性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 下一篇:傣语和汉语动结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