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课堂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9-23 07:48:17

论初中语文课堂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需。初中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承担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之重任。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营造质疑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话题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质疑;话题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3201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一个国家是否能立于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创新能力来源于批判性思维。只有具备对事情多角度反思的批判性思维,才能对事物多项反省、推陈出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初中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承担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任。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之基础上,论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育批判性思维之策略。

一、营造质疑的教学环境,培养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该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个人观点和想法,对学习内容大胆质疑和批判。同时,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去独立分析和独立思考,培养勇于质疑和开展批判之精神。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每一篇文章的理解会因各自立场、利益、经验的不同而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体验和人生经历,发表对教材中课文的主观见解。当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然后由其他同学对这观点进行质疑,在这一种质疑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如在学习《阿Q正传》这一篇文章的时候,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可以询问学生:“在生活中自己白白被人骗了,可以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进行自我安慰吗?”“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否真正合理?”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经验发表见解。可能有些人认为这是合理的,这是一种缓解压力的自我安慰,而有些人认为这是作者讽刺国民的劣根性。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就着这些观点,展开互相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表达了自己观点,培养了质疑精神,有助于批判性思维之培育。

二、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文本阅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进行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应进行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理解,形成对本文的独特见解、萌发独立思考的意识,从而促进批判意识之形成。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阅读理解和分析。在学生遇到阅读课文难题的时候,教师应在一边给予及时的分析和指导。同时,教师还应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将教材的课文与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在分析和比较过程中,学会质疑和批判,从而有助于批判性思维之形成。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教师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并且使学生深层次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批判性意识。

如在讲述《周庄水韵》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这一篇课文的语言特色、结构特征、主要思想等等。然后,教师再发放材料,让学生去阅读当代著名作家刘大杰的《巴东三峡》。接着进行小组讨论,比较这两篇课文的共同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说说这两篇课文的相异之处。如《周庄水韵》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对同一经典景物的不同侧面的描写;而《巴东三峡》展示的是整个旅游的过程。通过分析和比较,学生学会多角度去反思散文的特征和主要写作手法,学会了求同存异、质疑和创新,这自然有助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之培养。

三、话题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开展话题讨论教学。在话题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学会去质疑、思考,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欲望,教师可以先利用课内课外丰富的阅读资源,来设置讨论的话题,开展话题讨论活动。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开展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活动。在话题的选取上,应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这样才能令学生觉得有话可说,从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判,培养批判性思维。

如在教学严春友的《敬爱自然》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篇文章的主旨就是敬畏大自然的神奇,教师可以抛出一个话题:在人和大自然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存在呢?这个话题浅显、易懂,自然能激发学生讨论之欲望。有的学生认为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中,大自然一直处在被动之地位。人类不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而大自然一直无私养育人类。有些学生从自然灾害的方面,展开话题讨,表示人类不正当索取自然资源,造成了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这一类话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去评判文章,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有助于批判性思维之形成。

上一篇:初中语文文言文语感培养的探索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表现及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