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背景下的产业创新行为研究

时间:2022-09-23 07:47:19

“两型社会”背景下的产业创新行为研究

摘要:创新具有典型的产业特征,产业创新已成为推动现代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研究得出:产业创新行为是“两型社会”和产业技术自身发展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产业技术发展的内驱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外推共同作用的结果。“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产业创新决定了产业创新的方向和强度,从而也就决定了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前景。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has typical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innovation have been regarded as an inexhaustible motive force of moder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btained through research: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behavior is result interacting of "two-oriented society" and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self development,and internal driving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promoting of the "two-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The industrial innovation of the concept of "two-oriented society" construction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will determine the goals and prospec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两型社会;产业创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生态环境

Key words: two-oriented society;industry innovation;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003-02

1 “两型社会”的提出与内涵

发达国家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里集中出现,并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随着我国工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特别是高能耗、高物耗产业的集中发展,在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成为国家工业化越来越严重的制约因素。不转变粗放发展方式,不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工业发展道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将难以为继。据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迎合了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伦理思想的整合与超越,是一种真正迎合人类发展需要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新社会发展状态。“两型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总之,构建“两型社会”已逐步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也给产业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两型社会”的实现必须依靠新型工业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善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1,2]。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制度创新,营造一个密集的社会参与网络,积累和发展社会资本,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产业选择的模式,因此,可以说在工业化过程中,“两型社会”的构建实质上就是一种产业升级与转型过程。

2 “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以题名为《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文章的发表为标志,在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假设,即污染物的变动趋势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变动趋势间呈倒U型关系,这就是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通过对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阐述了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关系: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水平有着很强的影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会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增加而不可避免地持续恶化,只有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环境污染反而会随着人均GDP的进一步提高而下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含义就是:“沿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环境恶化;在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发展会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这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状况先是恶化而后得到逐步改善[4]。这就是说,从传统社会到“两型社会”的转型轨迹就是人类经历生态环境质量的“过山车”。相关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也许不能够改变“过山车”的倒U型轨迹,但人类应当可以削减“过山车”轨迹的“峰度”和“上坡路”的里程,最低的现实要求是控制“过山车”的峰顶不高于人类生存持续生存的生态阀值,并促进“过山车”尽早经过“拐点”。

“两型社会”建设主要来自于二大推动力量: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扩散以及迅速有效的产业创新有力地促进两型技术的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而制度创新则大大强化了技术和市场的力量,是一种更为革命性的力量,使产业在开放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利用全球的技术、资源、资金和管理。“两型社会”建设能够加速经济社会转轨,加快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助于形成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一方面,“两型社会”带来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两型社会”使经济发展同产生污染及消耗资源分离开来,进而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如图1,通过“两型社会”建设,环境Kuznets曲线将整体向下移动,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 “两型社会”背景下的产业创新行为

3.1 “两型社会”建设与产业创新的因果关系 技术路径的社会形成理论(Social shaping of technology paths)认为,技术的价值依赖于周边的商业系统(社会),当现存的商业系统处于欠发展阶段时,产业内企业可能关注的是商业系统内产品的创新,但当商业系统被开发利用时,企业转向于关注商业系统自身的创新,创新的主题也由相对封闭的企业网络转向为更加开放的组织网络[5]。通过信息流动,“两型社会”建设与产业创新行为之间会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是产业创新的环境。环境对于产业创新的影响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体系之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两型社会”建设与产业创新的因果关系如图2所示。尽管“两型社会”建设不是产业创新的唯一动力,但由于“两型社会”建设在形成创新网络,提高信息流动效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开放式产业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促进创新成本的降低,进而提高企业绩效与产业创新水平。

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的比较如图3所示。与传统封闭式创新相比,开放式创新具有更强的动态性,不像封闭式创新,关注的是创新的自身商业化问题,如果不符合企业的战略,创新就会搁置。而开放式创新作为一个“社会”过程,通过分享机制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流动,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如图4),并促进产业创新行为的结构化。

3.2 “两型社会”建设与产业创新的协同 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直接影响着产业创新的发展。“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选择模式,产业创新面临的就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本身包含了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创新的要求。产业发展就是要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产业创新与“两型社会”建设实际上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两型社会”对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使得各产业进行技术创新,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由于产业的关联,产业本身一方面在其他产业创新的推动下,也要进行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自身也为了适应“两型社会”的发展,也进行着创新。产业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部驱动力,“两型社会”是产业创新的外部推力。

产业创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进行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必要因素之一。产业创新行为应该是“两型社会”和产业技术自身发展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产业技术发展的内驱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外推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产业创新是技术范式内驱和技术环境外推相结合的“串并联”模式,是外推模式和内驱模式的有机结合,如图5所示。该模式也是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即站在科技经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考虑的产业创新行为,是产业创新本身和“两型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决定了产业创新的方向和强度,从而也就决定了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前景。技术创新是一个高度竞争性的选择过程。选择技术时要考虑技术的产业化问题。在“两型社会”背景下,产业内技术发展的“串联”模式和环境推动的产业技术发展的“并联”模式,宏观上的结合点是科技、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微观上的落脚点就是两型产业技术。两型技术是串并联二者共同的技术需求,是经济、技术、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

4 总结

本文分析了“两型社会”背景下产业创新行为,在当前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产业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必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产业技术发展的内驱和“两型社会”建设的外推共同作用的结果。“两型社会”建设理念的产业创新决定了产业创新的方向和强度,从而也就决定了产业发展的目标和前景。

在“两型社会”背景下,产业创新不只是企业技术系统的优化,也不只是产业内部分系统的再设计,而是通过系统创新形成一种新的系统(如图6),只有如此,产业创新与“两型社会”建设才能实现互动并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金碚.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工业经济,2006,(5).

[2]金碚.中国工业化的资源路线与资源供求[J].中国工业经济,2008,(2).

[3]Grossman.G.M..Krueger.A. 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al[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7,110(2).

[4]沈满洪,许云华.一种新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浙江省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0,(7).

[5]Takuji Hara. Norio Kambayashi. Noboru Matsushima.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Japan[M].Routledge,2008.

[6]Chesbrough. H.(2003).Open Innovati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7]Chesbrough. H. (2006). Open Business Models. Harvard Business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上一篇:分析企业在江苏省典型秸秆收购模式中的角色 下一篇:建筑工程中钢结构施工质量过程研究与安全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