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私家花园

时间:2022-09-23 04:26:01

最后的私家花园

在重庆的历史上,私家花园多达数百家。而如今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开放为公园的,仅有礼园。而礼园正是今天大家熟知的鹅岭公园,它地处城市之巅,放眼之处,尽览城市之景。相传,蜀汉太守李严曾想于此凿穿高崖,连通两江。

最早的私家别墅

在1930年绘成的重庆地图上,两路口至杨家坪的道路那时还只是一条古驿道。路上跑的是马车,路边民房不多,居民常闻马蹄声。上世纪50年代,重庆修两路口至杨家坪的公路,将原来的马车路拓宽……

今天,从两路口到大坪,长江一路和长江二路蜿蜒于半山腰。车行路上,俯可看滚滚长江、仰可见绿意盎然的鹅岭、佛图关公园。而鹅岭公园前身就是礼园,也称宜园,它是清末重庆商会首届会长富商李耀庭的别墅,建于清末宣统年间。

这名富翁,生前是爱国商人:慈禧太后时期,法国人向清廷讨要修滇越铁路的款项,清廷国库空虚,李耀庭便捐出一半家产,以解清廷偿付之忧。

礼园建园之时,正值李家显赫,其规模、格局当为时重庆的典范。清末民初,军政大员、文人学士等多是园中座上客,如翰林赵熙、宋育仁、革命党人蔡锷、熊克武等,留下了许多的故事、诗词。

礼园地势绝佳,所处鹅岭颈海拔约三百七十多米,为整个渝中半岛的脊点,比之朝天门约一百九十五米,夫子池一带约二百三十米,城内最高点五福宫海拔约二百八十米,已然是高耸九重,高挑出世,挟两江而西望全城。

光是礼园的总面积就有2.6公顷(约38亩)。根据其功能设置和园林意境可分为中部、东部、西部三部分。其中东部靠佛图关,中部较为平坦,西部为园内最高点,紧邻重庆城区,可远眺万家灯火。而如此佳景,位于“城之外十三里,关之内二里”,离李耀庭城内太平门住宅李楼不到半日路程,正是“往来可以任意,若为快也”。

礼园的中部景区由入口前导空间和内花园组成,景点呈一字轴线展开,更多的体现了儒家入世的礼仪。

园东部也称后花园,园内主景为松牯岭上的六角孤亭———冠鹅亭,亭紧邻悬岩,视野开阔。亭旁有松柏楠木,幽然成林。后花园内还圈养有动物,驯鹿饲鹤、养虎圈熊,还有孔雀、鸟雀等,有如小型的动物园。为此而建的养鹿亭,孔雀亭,又是开敞草坪上的点景。西部地势蜿蜒,为礼园精华所在,也称外花园。花园就势而建,在高处建亭台廊阁,低洼处原采石场筑池蓄水,成红荷湖。

巴蜀之园林代表

往里走,我们能看到一个经过整修的石屋。石屋内部石头刻有清朝时的中国地图等;外墙巨石镂空,其中有字为“桐轩”。离桐轩不远,有一红漆房子,名为飞阁,该屋去年完成整修。与宋美龄曾经还在这里住过两个多月。”

李耀庭曾孙李从善老人在文章中回忆:抗战初期,李从善老人还是个小学生,一天,他和弟弟到桐轩附近玩耍时,发现有持枪卫兵。卫兵对他摇手:“这里修房子,不要过来。”

谁在修房子?看门人陈二顺告诉他,是蒋委员长。房子修好,取名飞阁,有士兵把守。李从善说,有一次,在离飞阁不远处,他爬到树上摘果子,一个女人路过,朝他喊:“小孩下来吧,会摔下来的。”他从树上下来后,女人拉着他的手,问他:“几岁了?读书了吗?”他回答:“读三册。”随即跑开。后来,他才得知,那个女人是宋美龄。

离飞阁不远,有个小湖,过湖需经一条绳桥。绳桥之绳,由石头雕刻而成。李从善老人回忆:“走过石绳桥,穿过竹林、草坪下行,这条路叫虎径。虎径通过虎岩、虎岩下面是虎巢。”

鹅岭公园几乎维持了当年礼园的格局。绳桥跨过的小湖,下有钟乳石屹立至今,据记载,当年,该石由广西运来,取名“小滟濒”;离桐轩附近,有西山洞,如今被封,但洞旁如猿巨石仍在;此外,该园还有抗战时期的文物:苏军烈士墓、澳大利亚大使馆旧址等。

粗旷质朴,巴蜀风韵是礼园的地域特色。巴蜀地区由于盆地环境的影响,其建筑、园林非常特别,总是另辟奇径。礼园桐轩的营造、雕刻,红荷池的绳桥、湖岸处理就是典型。而近百步的踏步,崖中的兽洞更少见于其他地区的园林。同时,园内虽因缺如太湖石、英石、黄石等筑假山良材,但其它如栏杆、雕花等石作却做工精良,图案美观,当为巴蜀园林匠人技术之代表。

礼园因是李湛阳、龢阳兄弟为其父颐养晚年之用,因而在园林要素的采用上重“寿”之意。在景点命名上,多用“仙”,如仙峤亭、绿天仙馆、百仙洞等;在园林植物的选用上,多植以松、柏、楠木等:在建筑雕刻上,有“福”“平”;在圈养动物上,驯鹿饲鹤,以求传统的长寿之意,孝心可鉴。

直到1922年,由于兵戎相继,礼园逐渐破败。抗战时期,、宋美龄、冯玉祥等人曾居园中,劈林修路建别墅。1939年,日机轰炸重庆,礼园再遭破坏。解放后,李耀庭之媳李徐静余献出礼园,西南军区将毗邻的童家墓地花园、鲜家花园及附近空地一并纳入,作为军区驻地,后来改名为鹅岭公园。

如今,不管是礼园还是鹅岭公园,它不再是属于谁的私家园林。但我们记住了这片园林曾经的历史。

上一篇:高血压四项的联合检测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 下一篇:注重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