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水芥蓝的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9-23 04:13:07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水芥蓝的高产栽培技术

导读: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水芥蓝高产栽培首先要选择适宜季节的品种和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pH值6.5~8的壤土,在进行合理育苗定植,尤其是要根据芥蓝根系浅、喜肥且耐肥、喜水却易裂茎的特点,适时适度进行肥水和中耕培土等管理。

水芥蓝是近几年来推广的新品种,深受广大菜农和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它皮薄、纤维少、水分多、口感甜脆、株植大、产量高、单株质量可达0.35~1.5 kg,故称大水芥蓝。大水芥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周年种植,但以秋冬春季栽培为主,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 品种

水芥蓝品种有四季水芥蓝、晚水芥蓝。每个种植季节要合理的选择品种。

2 土壤的选择及整地

芥蓝根系浅,喜土层深厚保肥保水性好、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高、pH值为6.5~8的壤土。播种前667 m2施有机肥3 000 kg、48%(16-16-16)复合肥70 kg,再用 3%辛硫磷颗粒剂2 kg均匀撒施于地表,深翻于土中,能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6 m大棚作3畦,小棚和露地畦面宽一般为1.3~1.4 m,沟宽40 cm,过长的地块要开宽40 cm、深30 cm的腰沟。

3 播种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芥蓝可周年种植,但冬春季以种植晚水芥蓝为主。11月下旬在大棚内直播;2月中下旬在大棚和小棚内直播;3~8月以四季水芥蓝露地栽培为主,育苗移栽、直播均可。

667 m2撒播用种量0.5~0.75 kg、穴盘育苗需种约0.1 kg。

春季选用128孔的穴盘在保护地内育苗,能满足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育苗时间选择在2月上中旬,发芽期间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齐苗后白天温度在20~25℃,夜温为13~14℃。夜温不能过高,以防徒长。苗龄一般在25~30天,3月上中旬,3叶1心即可定植。

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应在保护地内遮阳育苗,穴盘选用128孔。8:00以后覆盖遮阳网,16:00后及时揭去。定植前5~7天必须进行炼苗,同时要浇施1次出嫁肥,7~10天喷洒1次0.2%磷酸二氢钾液,连续2~3次;以增加幼苗抗病能力,尽量延长光照时间,使幼苗适应自然环境。

4 定植

春季育苗移栽的,在定植前畦面一定要覆盖白色地膜,然后按株行距23 cm×23 cm定植,定植完成后应及时地浇透水,并覆盖小拱棚保温。因为春季前期温度低,拔苗时容易损伤根系而延长了缓苗时间,而且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促进快速缓苗还应增加基肥用量,促使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可避免植株过早地春化抽薹,成活后应降低棚内温度和湿度,白天一般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控制在14~15℃。此时提高白天温度,是防止春化的关键措施之一。

5 田间管理

芥蓝是喜肥喜水蔬菜,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苗期要适当地控制水分,保持干干湿湿,防止幼苗徒长,还能防止苗期病害的发生,撒播的当苗龄2片真叶时,开始第一次间苗,苗距8~10 cm,每次间苗后要及时浇水,以防幼苗失水过多难以适应自然环境,而且还有促发新根生长的作用,每7~10天淋施1次速溶性复合肥10~15 kg/667 m2,整个生长期连续2~3次,第二次间苗在4片真叶时进行,株行距一般为20~23 cm,根据土地肥力情况定苗,肥力较高的地块株行距为23 cm左右,春季地膜栽培的在行距间667 m2穴施48%(16-16-16)等量三元复合肥30 kg,夏秋季肥料的使用量可适当的减少。由于芥蓝喜肥而且又特别耐肥,生长前期要施足基肥,当苗10~15 cm高时喷洒500 mg/L矮壮素,间隔10天左右再喷1次。此时应适当的控水,控制茎叶纵向生长,增加薹茎的粗壮。当进入座薹期重点水肥齐攻,每667 m2施48%速溶性复合肥15 kg,由于水芥蓝皮薄纤维少,生长中后期很容易裂茎,应适当控制水分,每次喷洒叶面肥时加入0.2%硼砂,对预防裂茎有一定的效果。随着植株的生长,茎由细变粗,基部较细,上部较大,形成头重脚轻。此外,应及时中耕培土,防止大风把植株吹到,形成弯曲的薹茎,影响商品性。

6 病虫害的防治

病害主要有霜霉病、黑斑病、黑腐病、绵腐病、软腐病。霜霉病、绵腐病用80%大生M-45(代森锰锌)600倍液防治,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防治,黑腐病、软腐病用72%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防治。

虫害有跳甲、蚜虫、斑潜蝇、吊丝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螟等,可采用综合防治技术,认真做好田间环境管理,用频振灭虫灯和防虫网诱捕害虫。跳甲、蚜虫用36%啶虫脒防治,斑潜蝇用75%灭蝇胺5 000倍液防治,吊丝虫、斜纹液蛾、甜菜夜蛾、菜螟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

7 采收

芥蓝定植后50~60天、植株刚现花蕾时,即“齐口花”时、按大、中、小三个等级及时分级采收。采收时要去除下部2~3片叶子,右手采下后整齐排放在左手碗至小臂上,上下共排两层,并把叶子编排在上下两层的中间,使菜薹全露在表层,当排满整个手臂后,再用采收刀子在薹茎底部整齐划割,然后一层压一层的摆放在筐中,采收两次后,最后一次应集中采收,否则影响品质。采收后应及时进行预冷,以延长供应期。

上一篇:浅谈民营经济发展与现代市场环境 下一篇:软土路基上路堤的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