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恶语”别当真

时间:2022-09-23 03:41:30

宝宝的“恶语”别当真

小家伙平日里乖巧得很,一开口,那稚嫩的童音能融化妈妈的心。可就在那天,他突然说出的一句话,气得你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小家伙是有心,抑或无意?

“你这个老东西!”

临睡前,奶奶用橡皮泥教晶晶包“饺子”,晶晶跟着模仿,很快做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奶奶表扬晶晶的小手很巧,晶晶得意地送去给妈妈看。得到妈妈的表扬后,晶晶更卖力了……玩着玩着,晶晶有些不耐烦了,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混杂在一起然后搓了一根细条。妈妈故意凑过去问:“晶晶,你做的是什么啊?”晶晶得意地说:“是奶奶拉的便便。”奶奶一听乐了,不禁伸出右手食指轻轻点了点晶晶的前额:“你这个小东西!”晶晶也跟着乐了,站起来走到奶奶跟前,也用食指点了点奶奶的前额,笑着说:“你这个老东西!”妈妈听了一愣,然后脸色大变,对晶晶呵斥起来。

晶晶茫然不知所措,几秒钟后便委屈地大哭起来。

“恶语”解码:“你这个老东西”,只是宝宝简单而有创造性地模仿,她并不了解这句话的讽刺意义。所以,这样的无心“恶语”对宝宝而言是无辜的。

碰到这种情况时,有的父母可能会哈哈大笑,觉得好玩,反复向他人描述这件事,又加深了宝宝的记忆,造成宝宝不断重复这种无心“恶语”。而晶晶妈妈的呵斥,则会使晶晶对妈妈的爱产生怀疑。家长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转移话题。孩子的思维很自然地就随着话题转移,不会留下深刻印象,以后就不会重复再说,当然更不会造成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我用刀子把他给切了!”

萌萌把新买的小汽车放在床边,准备一起睡觉。妈妈建议萌萌明天把小汽车给隔壁的嘟嘟玩玩,希望他能跟小朋友分享新玩具,萌萌不同意。妈妈说:“如果嘟嘟来我们家玩的时候看见了,他想要,怎么办?”萌萌有些着急地说:“我就用大棍子把他打出去!”

妈妈装出生气的样子,说不可以打人。萌萌想了想,又说:“那我用刀子一刀一刀把他给切了!”妈妈看着萌萌一副很认真的表情,吓得不敢再继续说。

萌萌妈妈觉得很奇怪,平日里萌萌都非常好商量的,很大方,怎么今天突然说出这么狠毒的话来,还有些咬牙切齿?

“恶语”解码:萌萌的恶语背后其实隐藏着他不愿意与小朋友分享的意愿。妈妈要求他与小朋友分享,萌萌不知道如何直接拒绝妈妈的要求,而把恼怒转嫁给了小朋友,通过恶语来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

分享玩具是宝宝自愿的一种友好交往行为,要允许宝宝对自己的玩具物品有自。如果希望宝宝与别人分享,就要让他知道与小朋友分享的结果,他可以获得小朋友的友谊。分享小朋友的东西,有玩更多玩具的机会。对于宝宝特别喜爱的东西,不要强行说服他分享,分享是有一定界限的。

“妈妈,猪头!”

一天,妈妈下班后从娃娃馆将2岁的晨晨接回家。晨晨在客厅里玩,不一会儿,他走到妈妈身边,看着妈妈说:“妈妈,猪头!”身材肥胖的妈妈正忙着,没听太清楚,问他:“晨晨,你说什么呀?妈妈没听清。”晨晨提高了声音,说:“妈妈,猪头!”妈妈的确比生孩子前胖了,听了心里能不生气吗?所以,她很想了解晨晨为什么会这样说话。晨晨每天都在娃娃馆里,只有晚上和周末才被接回家,家里没有请保姆也没有老人,不可能有别人教他这样说。难道是在娃娃馆跟别的小朋友学的?

第二天早上,晨晨一到娃娃馆,就径直跑向玩具柜,拿出一个手指玩偶来,指着它给妈妈看:“妈妈,猪头!”妈妈明白了,那个手指玩偶分明就是一个小猪的头!妈妈心里一切释然。

“恶语”解码:妈妈面对晨晨的“恶语”,首先想到宝宝是无辜的。她的处理方式就很好,在宝宝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表面上忽视宝宝的言语,心里却在积极地思考宝宝言语背后的原因,最终顺利地找到了答案。大多数时候,宝宝常常说的都是无心的“恶语”。

上一篇:写日记写成作文好手 下一篇:凡所压抑,必是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