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暴力圈地

时间:2022-09-23 02:50:36

过去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惟一会自相残杀的物种,他们为了贪欲发动战争,上演一幕幕血腥惨剧,而动物只会为了求食而捕杀其他物种。动物学家的研究了这种悲剧性的假设――好消息是:地球上四千多种哺乳动物乃至一千万种以上的动物当中,还有一种动物会和人类一样,有组织地集中雄性力量去攻击同类,有目的地从肉体上彻底消灭敌人;坏消息是,这种动物是人类与之亲缘最近的黑猩猩。

不仅仅是为了食物而战

500多万年前,非洲雨林中的雨林古猿是人类、红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共同的祖先。这五种后代中,只有人类与黑猩猩共同继承了古猿的暴力基因。据动物学家多年的田野观察,黑猩猩经常会出现暴力攻击事件。雄性黑猩猩会殴打雌性黑猩猩,并且经常有行为。而古猿的另一后代,与黑猩猩同为黑猩猩属的倭黑猩猩则终日忙碌于和生殖,生活要平和快乐得多。

不仅如此,黑猩猩还有雄性结伙同盟的政治行为。美国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弗朗斯・德瓦尔在其名著《黑猩猩的政治――猿类社会中的权力与性》中指出:在社群内部,雄性黑猩猩之间不断地进行地位争夺与保卫战,派系倾轧,合纵连横,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政治行为”不是人类的发明与专利。

族群之外,黑猩猩亦常常在邻里间寻觅机会,对“邻国”进行屠杀。就像人类的战争一样,黑猩猩发动攻击之前,会先锁定敌人进行侦查,确定己方优势后再大举猎杀。甚至它们会虐待、已经没有还击之力的对手,即使对方奄奄一息亦不放过,这已远远超过其他动物“正当防卫”和争夺食物的需要。

和人类一样抢地盘

以人类战争的视角来透视黑猩猩之间的残暴战争,会觉得其动机尚不分明:黑猩猩怒发冲冠究竟是为争夺领地还是为了争夺雌性猩猩呢?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却令研究者们长期争执不下。

近日,著名生物学月刊《当代生物学》上的一篇文章有助于进一步解答这个疑问。研究负责人,密歇根大学的约翰・米尔塔博士首次提供了黑猩猩有组织地对异族发动攻击的详细照片。该项研究历时逾10年,最后的结论是:黑猩猩之间的战争和人类一样,是为了解决“领土争端”。

1999年到2008年期间,米尔塔博士及其团队一直如影随形地关注着非洲乌干达凯贝尔国家公园中一支代号“尼格格”(斯瓦西里语意为“日志”)的黑猩猩族群。他们一开始觉得,大部分时间里“尼格格”的猩猩们算不上什么训练有素的模范士兵,无非是在领地里小打小闹、觅食发呆而已。但随着研究深入,9年期间,米尔塔博士和团队们共有114次亲睹“尼格格”的雄性黑猩猩们静静地在“领土”边缘“巡逻”,试图侵入“邻国”领地。这种侵犯行为到最后通常会成为黑猩猩之间“武力争端”的主要导火索。米尔塔博士的同事阿姆斯勒博士曾经18次亲眼目睹黑猩猩之间以命相搏的,其中有17次都是因为这种“巡逻”引起的,“巡逻”的雄性黑猩猩会率领着其他成年雄性们屠杀另一个“部落”里的黑猩猩。

专杀幼童

科学家们一开始觉得难以解释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难道是为了或诱拐另一个部落的雌性黑猩猩吗?那么屠杀的对象应该是对方部落的成年雄性黑猩猩才对。事实却非如此,进攻方的黑猩猩最主要的战略目标是残忍地杀害对方未成年的幼年黑猩猩,而且不分男女一律杀死。

不仅如此,怀抱幼崽的黑猩猩母亲更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入侵者”甚至会把幼崽从母亲怀中夺去并杀死。虽然入侵者们很少杀害雌性黑猩猩,但他们的目的显然是攻击她们,而不是俘虏或雌性黑猩猩作为伴侣。

这个研究成果使得米尔塔博士等人转向另一个方向,把“领土争端”作为研究重点。他们采用GPS系统来定位这些越界入侵的黑猩猩们的行动路线和发动攻击的地点,结果发现“尼格格”黑猩猩们的侵略行为主要集中在自己领土的东北部边界,意图侵犯那里的“邻国”。

几乎所有的杀戮行为都集中在这片“争议领土”,因为这里长满了黑猩猩们最喜爱的果树。米尔塔博士的研究将近尾声的时候,黑猩猩们史诗般的“9年战争”也基本走到尾声――“尼格格”几乎已经把“敌国”完全赶出了这里,彻底吞并了这片领地东北边界的土地,使得自己的“版图”扩展了将近22%之多。

比人类更为暴力

虽然从长远来讲,开疆拓土有助于吸引异性青睐,但是“邻国”失去领土的雌性黑猩猩们却显得颇有“气节”,没有一只投入“尼格格”部族雄性的怀抱。这或许更进一步证明黑猩猩的战争是为了土地而非雌性。2004年,明尼苏达大学的詹妮弗・威廉姆斯在坦桑尼亚的研究成果表明,拓展领土有助于本族黑猩猩繁衍更多后代。这或可说明,黑猩猩扩张领土是出于获取更多资源为本族传宗接代的本能,对征服异族的雌性倒是并不怎么热衷。

作为人类的近亲,黑猩猩的战争是否和人类的战争暴行有某种相同之处,是否反映了人类本性中的暴力倾向呢?研究结果或许会令人有些惊讶――从数字上看,黑猩猩反而要比人类暴力。米尔塔博士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尼格格”与外族的战争中,死亡率要比人类农耕社会战争的死亡率高1.5~5倍之多!更比人类采集―狩猎型社会中战争的死亡率高5~17倍(因为采集―狩猎型社会不需要保卫固定领土,所以战争要比农业社会为少)。

团结是为了战争

和人类比较接近的是,黑猩猩的战争同样是有组织有分工的协同作战。尽管在群体内部,一对一的单挑屡见不鲜,但一旦发生外来猩猩群入侵,猩猩们总是“枪口”一致对外,黑猩猩内部竭力避免单打独斗。为了提高战斗效率,它们会结成有着复杂分工的战斗团队和社交网络(这说明只有在该群体内部相当团结的情况下,黑猩猩才有可能发动对外战争)。

尽管“尼格格”们暂时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获得了较大的生存空间,但不幸的是,偷猎者和农民们也在威胁着黑猩猩们的生存。人类成为黑猩猩们“保家卫国”的战斗对象――譬如位于刚果和肯尼亚之间的乌干达的卢提特,那里拥有大约2600万人口和几千只黑猩猩,二者实质上已成为互相竞争的物种。

在该地区人口增长最快的西部,过去的几年当中,发生了15起黑猩猩袭击儿童的事件,多数结果是致命的。近日,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与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宣布了一项新的保护计划,或许能令黑猩猩们得到更多保护和生存空间,而不至于为了生存,把战火燃到更为聪明凶狠的“近亲”家中。

上一篇:动物如何看世界 下一篇:动物冬眠的种种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