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高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

时间:2022-09-23 02:23:33

论如何提高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在各大报纸、电视、网络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当前的经济新闻媒体报道还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很多读者不愿看经济报道。如何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提高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已成为新闻媒体完善的首要使命。文章从经济新闻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读者提高经济新闻的关注度的策略,以便让经济新闻的传播实现真正价值。

关键词:提高;读者;经济新闻;关注度

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新闻在各大报纸、电视、网络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经济新闻让人们了解并掌握了很多有关经济方面的信息。“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的呼声为此受到记者媒体的重视,但是目前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新闻都完成了其使命、达到了传播效果。有的经济报道喜欢“打官腔”,或者过于“学术化”、“理论化”、文字“贵族化”,无形中将芸芸众生拒之门外。对此人们有两句颇为不屑的评价“外行人眼里是内行,内行人眼里是外行”、“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道出了目前我国经济新闻的尴尬处境。因此,如何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是现在经济新闻比较严峻的任务。要软化经济新闻,使经济新闻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是很多记者为之努力的方向。这需要记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扎实的经济知识基础和把专业知识通俗化的技能。我们看到,一切的经济活动都是由“人”来实施、实现的,因此,显现人在新闻中的价值和视角,可以使生硬的经济新闻更加生活、生动,富有生机。

一、经济新闻存在的问题

经济报道正在成为中国新闻报道中的一门“显学”,是众多人员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当前的经济新闻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新闻“炒作”现象盛行

近年来在一些新闻传媒盛行“炒作”,这是一种严重违背职业道德的公害。热点经济新闻,无疑需要触及民众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对当今五花八门的热门话题,新闻采编人员尤其应进行去伪存真的分析与甄别。譬如前一时期,《科技日报》曾披露了一件典型的“新闻炒作”事件:某商场声称为维护消费者利益,防止与杜绝伪劣商品上柜,改善服务态度,决定停业整顿。这一“善举”在新闻传媒曝光后,该商场声誉与形象令人刮目相看。然而好景不长,人们很快发现这家商场并未关门,原来他们是独具匠心地追求一种特殊新闻“炒作”的广告作用。这令播发这则热点经济新闻的传媒叫苦不迭。

(二)超越现阶段社会实际解决能力的报道

毫无疑问,热点经济新闻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正是需要及时解决的各类实际问题,但在选择热点经济新闻题材时,还必须掂量它的现实可行性,否则对一些虽属合理必要,但对暂时不宜公开报道的热点问题进行超前报道,不仅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容易促使矛盾激化,引来不安全的社会负面效应。因此,搞经济新闻热点报道,心要热、头要冷。

(三)专业性过强、可读性被弱化

由于经济工作本身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不像文化、法制等新闻容易吸引人。经济新闻如果报道不当,往往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情况。经济新闻有“三难”:难写、难懂、难记。从记者的角度说是难写,从受众的层面讲是难懂、难记。这不得不提醒经济新闻报道者:新闻中的经济知识是一种公众知识,经济新闻的写作和报道必须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的转化和整合。

(四)内容定位偏离

在改革开放年代,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及时地抓住这些问题,给予分析,不能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没有走到百姓生活中。存在着为报道而报道,为宣传而宣传的思想观念,不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去观察思考国家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形势,去帮助受众解决问题,离读者距离太远,使读者从报道中得不到满意的回答。

二、提高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的措施

毋庸讳言,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当前经济新闻报道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作为记者及报道媒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努力践行“三贴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经济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公信力,以提高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

(一)经济新闻求真求实

新闻是用事实来说话的。首先,要努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许多经济报道在利益的引诱下出卖了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新闻报道退化为可怜的唯利是图的三流产品。其中经济报道“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主要是因为有些经济报道只是生硬地塞入经济学的术语,或堆砌一串串数字,而没有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评价经济现象、事件和人物,深入浅出地揭示经济活动背后的规律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要使经济报道读起来专家不觉浅,老百姓觉得很贴心,就要求记者既懂得一些经济知识,又善于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题材、新现象用百姓语言做出分析与评价,而不是使报道陷于“枯燥无味”、“艰涩难懂”的泥沼。

(二)经济新闻植根于群众,体现人文关怀

经济报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即使是重大经济题材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用平视的目光,去了解百姓的生存状况、真实想法、愿望和要求,努力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用体验的方式去感受百姓的酸甜苦辣,使经济新闻富有人情味,体现出媒体浓浓的人文关怀。如对一些关注民生,聚焦经济生活热点难点报道,比如:房价居高不下,普通百姓如何安居?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就业再就业难题如何破解?农民能否像城里人一样享受低保?大量农民工能否实现病有所医、伤有所治?作为经济新闻记者,如果能把这些民生报道列入议事日程,尤其关注与百姓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正确引导经济发展走向,帮助人们释疑解惑,这样经济报道就会逐步确立在读者中的威望和地位。

(三)加强经济报道的服务性和针对性

从经济角度报道一些社会生活领域的现象,不仅能满足正日渐细分的读者的多层需求,而且对经济报道的思路也是一大拓展。经济新闻绝不是简单的行业经济和工作报道,还应当包括社会文化生活等综合范畴。对涉及读者利益、与经济相关的教育、体育、文化、休闲等领域进行深入报道,并在深度和广度上很好地结合起来,可起到服务百姓的积极作用。要以经济视角关注政策措施的变化并加以解读和诠释,用经济眼光分析社会生活领域现象,使经济新闻报道手法丰富多彩。当然,经济新闻社会化的手法也对我们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学会运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知识,调查、透析新闻背后的东西,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才能做出有价值的判断和报道。

(四)经济新闻内容定位准确

不同类别的读者,信息需求并不趋同。社会新闻满足的是人们休闲、好奇的需求;经济新闻则要给读者带来阅读价值,能帮助读者解决日常的经济问题;商业新闻则要给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要能给读者带来经济效益。基于对目标受众的了解,写作经济新闻就有了靶心:写作一定要想着能给读者带来什么。拿目前发行量较大的财经类报纸《中国经营报》来说,其服务于中国的商务经理阶层,定位为老板报纸,因而《中国经营报》的经济新闻大多报道专业、内容权威、格调较高。其在新闻处理及分析上,不追求报道内容的时效性,更注重对于新闻事件的独家判断及深入剖析,讲求报道的深度、广度和权威性。

三、结论

经济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宣传经济、服务经济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传媒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要想更多读者的关注,就必须善于抓住经济生活中的新变化,做透热点新闻报道、善于洞察经济发展新趋势,做好经济趋势前瞻性报道和政策权威解读。同时挖掘经济人物,做实人物报道,增强新闻报道感染力。总之,新闻媒体是“社会公器”,是大众传播工具。经济报道要考虑受众面,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报道为更多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杨自强.增强经济报道的亲和力[J].新闻战线,2001(4).

2、叶滨.经济新闻与平民视角[J].新闻传播,2008(4).

3、陈朝晖.搞好经济报道的十种意识[J].新闻三昧,2009(5).

4、李克新.提高经济新闻报道质量[J].青年记者,2009(7).

(作者简介:王润海,现职记者,证号:K520601000002)

上一篇:ICT的技术经济特征分析 下一篇:模糊综合评价在市场调查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