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贺岁档我们天天有片看

时间:2022-09-23 02:21:43

又到了电影界的Social季。每年这个时候,电影公司老板们都会频繁参加电影首映礼、落地宣传活动,他们也只愿聊“和贺岁档片子相关的东西”。

11月下旬到次年春节长假之间的“贺岁档”,包含了圣诞、元旦、春节等多个假期,被认为是票房产出能力最高、同时也最稳定的档期,其中12月又是重中之重。

过去10年,有9年的国产片年度票房冠军产生在12月。唯一一次失手是2009年12月的《十月围城》,它输给了9月的《建国大业》。

如果从1998年冯小刚第一部“贺岁喜剧”《甲方乙方》算起,贺岁档已经是一个有15年历史的老档期了。在此期间,中国电影行业已然发展成了一个200亿票房规模的市场,但直到最近几年,电影公司们在处理这个最重要档期的方式上仍然不够聪明。

在整个贺岁档中,圣诞节前一周周末被认为是电影上映的“最佳时间”,不但能拿到首周末的第一轮票房,还能搭上接下来的圣诞节和元旦假期的观影热潮—这类短假期不适合出游,但却适合去电影院打发时间。如果电影口碑不错,可以将热度维持4周以上,而通常一部影片的热度仅能维持2至3周。

多一周的时间意味着可以多拿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票房,巨大的商业诱惑让电影公司老板们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片子这个黄金时段。

最极端的情况发生在去年12月。《一代宗师》、《血滴子》、《大上海》、《十二生肖》和《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这5部来自不同公司的主力电影,在12月20日那个周末同时卡上了档期,被称为“史上最惨烈贺岁档”。

无论从制作规模还是演员阵容角度考虑,光线传媒的《泰囧》都不如另几部影片,为了保证收益,他们将档期提前到12月12日上映,而王家卫的作品《一代宗师》也将档期延至次年1月8日,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泰囧》成为了当年最受欢迎的电影,并以12.1亿成为华语片票房冠军,而《一代宗师》也在并不被看好的1月拿到了2.87亿票房。

“一方面要对自己的影片有清晰的认识,需要什么样的观众、多大规模的观众;总票房的空间有多少、你能拿到多少。另一方面就是要判断竞争对手,他们的营销能力、票房号召力如何。”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说。他告诉我曾经考虑将《泰囧》放在11月底与《一九四二》一起上映,因为不同类型的大片可以对整个市场起到推动作用,但由于制作周期赶不上,加之后来《王的盛宴》的进入,档期已经变得太拥挤了。

也有坚守贺岁档的人。对《大上海》充满信心的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对谋体表示“铁定不走”,他声称,要像《大上海》戏里的周润发一样,把住了脉门才会成为上海滩老大。结果成龙主演、题材更加轻松的《十二生肖》拿到了8亿票房,而《血滴子》和《大上海》票房加起来才超过2亿。尽管有电影本身不够过硬的问题,但于冬最终承认自己在档期选择上确实“存在失误”,被上市公司追求业绩的压力绑架。他解释说,“如果放任何一个档期,不在12月上,都可能会比现在成绩要 好。”

国内的电影公司们还在不断做档期实验,从这几年的抢档潮来看,去年的光线传媒做了件聪明事。但很多公司的做法,更像是“这样不行,所以我们换一个打法”的被动排除式演练,而不是主动去寻找、适应市场的心理预期和观影行为—但这至少不是什么坏事,在没想到好办法的时候慢慢积累数据,即便是扫雷游戏耐心排到最后也能有个不错的结果。让人稍感焦虑的其实是公司的判断力,他们对自己产品和营销的信心总是高于竞争对手,这常常导致他们判断失误—哪怕拿到了最好的档期和最黄金的位置。

今年参与12月贺岁档竞争的影片数量并不比去年少,但公司们的抢档热情减少了许多。它们开始把各自的时间稍稍错开,《无人区》、《四大名捕2》、《风暴》、《私人订制》、《警察故事2013》、《等风来》,这些重要影片至少把首映日均匀分布在整个12月。

最先确认档期并一直没有更换的是冯小刚的《私人订制》,冯小刚的喜剧品牌和以往的票房成绩,让对手不愿和他正面碰撞。他在6月就拿到了最好的位置。

万达在《警察故事2013》定档之后找到《风暴》的投资方安乐电影公司,希望能协调一下档期,他们还因为《无人区》也在同档而找了中影商量。而《风暴》的档期确认则参考了过去几年12月各周的周票房,以及刘德华主演的电影、警匪题材的电影的院线排片量。

影行天下的CEO安玉刚觉得今年是各家影视公司在协调方面进步比较明显的一年,这种协调在他们给《私人订制》做宣传计划的时候起到了很大作用,让不同类型的片子分到“自己想要的那部分蛋糕”。比如营销公司之间会协调不要把会、首映礼放在同一天,即使真撞上了,也能安排在不同时段;比如一起去邀请外地媒体,平摊一下中间的费用—这类事还挺让媒体界汗颜的是不是;比如门户网站头条、焦点图的时间也尽量错开。

可这更像是暂时的营销停火协定,其实你终归是要赌一场。电影公司的筹码无非是对自己产品质量和营销的预判,至于会是不是同一天开—相信我,那不是最重要的事。如果你有能力让所有人相信你的电影更值得看,没人会选择跟别人平摊会邀请的机票钱。

所以你看,他们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自信。国内的电影公司还没有完全摸准观众的口味和需求,你可以说这是市场尚不成熟,也可以说这当然是机会。能够形成沟(bó)通(yì)是好事,但也只是前进了一小步而已。而沟通应该也不会蔓延到产品范畴—所以这一步前基本也就进到此为止。以前他们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公开信息加私下收集,以后也不会变。

这只是让电影界的规则更清晰了些。如果你对产品和营销的预判都够强,那么你就有底气占住最好的档期,收获最高的人气;但如果不是,你可以补救的方法要么是错位上档,要么是拼命营销。

档期协调只是公司间各种博弈的一部分,好莱坞之所以同一类型片不会正面相撞,是因为彼此算好了风险和机会,但你如果想指望机会均分活下去,那可能还不如默默扫雷。

上一篇:品牌店铺为什么偏爱黑色 下一篇:未来的革命者一定是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