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时间:2022-09-23 01:42:52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运用教育学和经济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了下沙高教园区的形成背景,现有的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周边城区的现状,探讨了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方式,构建杭州高教园区与城区联动发展运行机制模型,并提出了下沙高教园区与城区互动发展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 联动发展 产学研 平台效应

先进生产力代表着相应的经济时代。1712年发明的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而现代的新经济则是由电脑和网络驱动的。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型经济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周围的一切。在这场“数字革命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通过网络媒体,借助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产业。

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知识创新渗透到了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领域,所以知识经济是经济概念发展的新理念。这就要求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紧密结合。故知识与技术创新的交融促进了科技工业园和高科技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

建立大学城,在中心城市和部分重点高校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实现经济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能产生“双赢”效应。2003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空间结构,其中下沙城就是杭州市的三个副城之一。下沙城的功能定位是“国际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的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的副城”。

一、下沙高校和企业的现状分析

下沙高教园区有文科院校、理科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高校,但以理工科院校为主,属教学科研型园区,园区内多数高校教学科研并重,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职能地位相当。目前高校扩招,师资缺乏,下沙高教园区也在初步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下沙高教园区可以发挥优势,联合选课,这项政策已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故急需建立下沙高教园区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学校和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使使区内多数人真正受益。高教园区里的各所高校应该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优势,既与其他高校加强合作和交流,又建立起自身特有的文化和特长。

杭州开发区已吸引30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家外商投资企业,引进内资工业企业248家,投资总额155亿元人民币。其中列入全球500强的企业已有24家公司在开发区投资38个项目。2000年4月设立国家首批试点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2005年5月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杭州)计算机与网络产品产业园。

二、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高科技成果转化

我省在长期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创新体系。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这就提出了要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加强大学、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逐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产学研实习实验基地,使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高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这里的关键是建立知识的创造和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桥梁。一方面要解决好大学和科研机构对科研项目的自主创新开发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好企业对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进行风险投资的问题。

下沙高教园区共有14所高校,园区内多数高校教学科研并重,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职能地位相当,属教学科研型园区,在发展高科技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下沙城市具有独特的优势。大学密集区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无不处于大学密集区,从中可见大学密集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对于下沙城来说,其周围的14所著名大学构成了开发区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源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是获得政府研究资助最多的高校之一,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多学科相互渗透的高等学校。在电子通信、微电子等领域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重点攻关项目。已成为浙江省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培育学科特色,已与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一批外籍专家、教授来校任教,深入开展科研、人才培养等合作,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师生互培关系。学校与全国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有力地支持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三、小结

下沙大学城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而产学研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因,高教园区所产生的幅射、互动效应必将推动产学研的发展,要切实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学校与企业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做好产学研工作使致产生平台效应。同时大学城的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科学力量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军生等:对浙江省新建高教园区体育资源配置及功能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4,(1):72~72

[2]章明:珠江三角洲大学园区规划和建设的思考[J]. 高教探索,2000,(4):26~29

[3]洪银兴周诚君:大学密集区高新技术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现代城市研究,2001,36(6):22~25

[4]任君庆等:试论高校园区的资源共享[J]. 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9~81

[5]张真柱:大学城建设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双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64~68

上一篇:景观设计中点、线、面的实际运用 下一篇:西部经济发展的资源开发型冲突与公共危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