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航站楼流程空间设计探析

时间:2022-09-23 01:21:30

现代航站楼流程空间设计探析

摘要:文章对T3A航站楼流程空间设计进行实例研究、分析,对其流程与空间设计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流程空间设计的理论经验,为现代航站楼流程空间设计提供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航空港;航站楼;流程;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航空业的发展,机场建筑在我国近几十年快速大量的建设,航站楼作为的连接陆路和航空的交通建筑其空间流程设计则是其最根本、最重要的部分。航空客流量的增大和功能的复合化发展使航站楼的流程已日趋复杂,高效的流程设计能快捷的组织引导人流,便于旅客和行李顺畅到达,提升航站楼的运营效率;合理的空间设计为旅客出行提供良好的空间导向,清晰的方向辨识,其特殊空间艺术应带给人愉悦、舒适的出行感受。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交通枢纽,国内第机场。本次规划在T2航站楼南侧新建T3A航站楼,建筑面积约25.7万平方米,可提供22个近机位,设计目标年2020年旅客总吞吐量将达到3100万人次,高峰小时客流量达到1.2万人次。

一、高效快捷的流程组织

机场航站楼作为交通建筑追求高效快捷,整体的人流货流吞吐能力至关重要。航站楼的流程空间组织是最为复杂、最为核心的,它起到飞行区和路侧区的链接作用。在整体流程确定后,实际运营中航站楼的局部点也是影响流程的瓶颈。随着高峰期波动,往往在办票厅,安检区形成拥堵,这些往往在设计是难以预料,因此在设计中考虑预留空间和灵活有弹性的空间。

图210.0m标高层平面 图30.0\0.5\1.5m标高层平面

T3A航站楼设有国内和国际以及出发与到达流程,按二层式流程布局,集中办票、分散候机,采用中央综合大厅与多条候机指廊相结合的平面构型,简约的平面布局给旅客提供了一个方向清晰、使用便利、流线顺畅、流程便捷的交通建筑空间(图2-3)。

二、清晰顺畅的流程导向

现代航站楼已变得的规模巨大,建筑面积往往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平米,日旅客吞吐流量超过10万,旅客置身庞大的航站楼空间中会感到自身的渺小,往往失去方向感,这对机场航站楼这一交通建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T3A的国内到达旅客流程采用上夹层到达方式,与出发旅客分流。到港旅客从指廊顶层空间下至主楼行李提取厅提取行李后可直接到达交通枢纽乘车离开机场;离港旅客在主楼10米层综合大厅办理登机手续后,下至指廊0.5米层候机厅候机。T3A设计中通过简洁明了的建筑空间规划从而使人们很容易获得方向感,并通过有条理的功能秩序安排,加强了这种感觉(图4)。

图4出港厅值机大厅

三、合理的中转与高端旅客流程

处理中转旅客的能力是枢纽型航站楼效率的重要体现,国外枢纽型航站楼的中转旅客占30%~50%,伴随的中国航空业的发展,中国的枢纽和干线机场中转旅客会大幅度增加。中转旅客的流程比较复杂,旅客也比普通旅客更加辛苦,相对其他旅客,中转旅客应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减少旅客中转步行距离和楼层转化是设计的重点。

四、空间的引导设计

(一)空间尺度与空间组合

航站楼的空间具有多种不同的尺度要求,合理的空间组织将使流程顺畅。T3A航站楼主楼设计采用开放大厅的形式,旅客对检票安检功能一目了然,提高了在大空间的辨识度。巨大的值机厅给人开阔放松的感觉,减轻了旅途的疲劳。

(二)空间光与结构导向

航站楼的自然光线一方面解决照明的问题,也是空间引导的很好方式,良好的光线设计引导给人自然的心理暗示, T3A航站楼主楼和指廊部分都采用天光采光,给人明快的空间感受的同时也具有流程的空间导向作用;航站楼结构有很强的识别性,空间中的柱列、桁架韵律的排列布置有很强的引导性。T3A航站楼主楼的两排巨型柱和顶上横向的采光带使人流自然地向两边指廊过渡。

(三)空间的渗透与流动

现代航站楼往往将多种功能组合在一个大空间中,形成多个空间组合穿插渗透,形成所谓的流动空间。这也展现了航站楼空间的创造力,提高了航站楼空间流程的层次和品质, T3A航站楼通过开阔的大空间和层间的共享空间设计提高了空间的品质,促进了人流的移动和交往。

结语

合理的流程空间设计可以提高航站楼的效率,提供旅客舒适和良好的空间感受。现代航站楼空间流程的发展已变得复杂化和大型化,信息化得运用也越来越多,这需要设计者根据时代的发展考虑新的流程空间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美) 马库斯·宾尼著 李昕,许淑清译.Airport builders 航空港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傅国华编著. New design approaches to the modern terminal 现代航空航站楼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建筑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成因及防治 下一篇:中缅油气管道澜沧江越跨工程钢桁加劲梁制造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