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君:文化引领助推经济发展

时间:2022-09-23 12:56:17

吴天君:文化引领助推经济发展

郑州地处中原文化中心区域,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的代表,在中华文明的诞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去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中原地区定位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郑州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选择怎样的发展模式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日前,记者就此专访了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

记者:在推进文化事业改革发展方面,郑州有哪些最新的决策部署?

吴天君:郑州一直致力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全国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一是制定完善文化改革发展配套政策。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实施意见》、《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在市本级设立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和动力支持,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二是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成立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负责对文化改革发展的相关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有效整合文化管理资源,组建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时成立郑州市文物局,负责全市文化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强文化综合执法,设立新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保留市文物稽查大队。各县(市)区参照市级做法,成立了各自文化管理部门和执法队伍。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文化管理新体制在全市基本确立。

三是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全市39家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已完成改制29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和图书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全部完成;郑州市杂技团转制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去年,辖“三报一网一杂志社六公司”的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其他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工作正在推进。

四是国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记者:目前,郑州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如何?郑州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思路和重点是什么?

吴天君:近年来,郑州着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全市支柱性产业, 2006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15.8%的增长速度,在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稳定在20%以上。

一是实施・项目带动,促进文化领域的投资和建设。我市先后安排实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60多个,郑州日报社印务发行中心、炎黄二帝巨型塑像、黄河碑林一期等一大批项目先后建成,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改扩建、海洋馆二期等一批项目正在推进。通过重点项目建设的带动,促进了演艺、影视、动漫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2011年,我市原创动画片超过1万分钟。

二是坚持品牌带动,提升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风中少林》连获多项全国文艺大奖,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并成功走向国外;《水月洛神》获得第八届“荷花奖”舞蹈金奖第一名,并获得编导奖等多个单项奖。嵩山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演艺与旅游共生共赢、协同发展的模式,受到中央肯定并作为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快乐星球》填补了我国大型科幻少儿电视剧的空白;《幸福的白天鹅》获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艺术片”大奖。《小樱桃》、《少林海宝》、《少年司马光》等原创动漫作品叫响全国。《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成为全国小小说期刊品牌。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成为扩大中原文化影响力,展示郑州良好形象和崭新面貌的重要品牌。

三是坚持园区带动,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高标准建设登封文化产业示范区。巩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果,着力开发少林禅武文化、儒学文化、道教文化和古代天文文化,打造“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目前,园区内的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计划投资将达到100多亿元。

记者:郑州是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31个创建城市之一,在创建过程中,郑州采取了哪些文化惠民措施?

吴天君:郑州坚持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基本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确保城乡群众享受到更多实惠。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郑州广播电视中心、郑州图书馆新馆等文化设施相继建成;11个县(市)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建成投入使用,市内五区两馆建设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是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节目实现全覆盖、电视信号覆盖面达到98%以上。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和各县(市)区全部建设了支中心,完成了所有行政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升级改造。全市已建成2000个行政村文化大院公共电子阅览室,新建改建了312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全市114个乡镇(街道办)都有单独设置、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并能正常对外开放;全市已建成村文化大院2000个,覆盖率88%,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12个,覆盖率83%。

三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泛开展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做到了“月月有特色、周周有活动”。全市性的迎新春民间文艺大赛连续举办了12届。从2009年开始,我们正式开办“周末戏曲大舞台”,每周五、六固定免费为市民演出戏曲等文艺节目。此外,连续多年精心组织了“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改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记者刘先琴)

上一篇:解读“从实验学化学” 下一篇:“动量” 单元检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