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回暖形势下乌海市节能减排目标落实情况调查

时间:2022-09-23 12:34:33

经济回暖形势下乌海市节能减排目标落实情况调查

摘 要:2009年,是乌海市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之年,乌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但受高耗能行业增长速度快、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节能减排各项支撑条件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乌海市节能降耗、治污减排、保护环境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关键词:节能减排;目标落实;压力

中图分类号:TK01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1-0060-02

一、新形势下乌海市节能减排现状

2009年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攻坚之年。乌海市的经济发展也逐步从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恢复,伴随着工业经济的企稳回升,乌海市的能源消耗降幅收窄,节能减排面临严峻形势。

(一)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1.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降幅收窄。2009年1-9月份,乌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3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11万吨标准煤,比今年第二季度增加54万吨标准煤。表明乌海市经济在逐步回升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出现明显上升势头。

2.能源消费集中在主导行业。2009年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及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六大主导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935万吨标准煤,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99.7%。这六大行业的消费格局也由上半年的“两增四降”,变为“三增三降”,乌海市能源消耗水平有明显走高态势。

3.能源消费品种仍以原煤、电力为主。2009年1-9月份,乌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消费量为2981万吨,电力消费量为71亿千瓦时。这两项能源消费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79.5%。其中:原煤消费主要集中在煤炭和电力两大行业,这两大行业原煤的消费量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消费量的85.4%;电力消费主要集中在化工和黑色金属冶炼两大行业,这两大行业电力消费量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电力消费量的77.9%。能源消耗行业特点充分体现出乌海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二)影响节能减排的不利因素

1.节能减排与目标进度存在一定差距。“十一五”前两年,乌海市均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2008年虽然完成了年度目标,但三年完成量仅为“十一五”整体目标进度的52.27%,2009-2010年要消化47.73%节能目标,压力相当大。在减排方面,安排二氧化硫减排项目165个,计划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02万吨,目前已削减1.02万吨,占计划削减量的33.77%;计划削减COD578吨,目前已削减196.6吨,仅占计划削减量的34.01%。节能减排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工业经济回暖对节能减排的压力增大。调查显示,乌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六大行业中,有五个行业为高耗能行业。2009年1-9月份,五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1.6%,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5.8个百分点。从综合能源消费情况看,五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547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为58.3%,同比下降8.7%,但增速比上半年回升3.3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复苏趋势的加快,高耗能行业的生产恢复步伐也将逐渐加快,综合能源消费量增幅势必出现大幅回升,四季度节能减排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3.高耗能产品产量的回升带动了能耗上升。2008年下半年以来,乌海市高能耗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面积停产、半停产,高耗能产品产量大幅度下跌。2009年9月末,电石、生铁、铁合金产品等高耗能产品增速分别由上半年的下降8.3%、增长24%、下降28.9%,转为增长11.3%、55.9%、13.6%,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高耗能产品产量的较快增长,使得化工、黑色金属冶炼两个行业的能耗增速分别由上半年的下降19.1%、17.4%,转变为增长,比上半年上升19.4、23.6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能耗反弹已现端倪。

4.上年同期基数较低从而影响本年降耗空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乌海市综合能源消费量前两个季度增长为10.7%、14.8%,后两季度下降为0.8%、9.4%。四季度综合能源消费量的突然下降,拉低了2008年全年乌海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月成为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下降的拐点。与去年四季度情况正好相反,目前工业生产速度正在提升,四季度的预期增速还会出现进一步增长,综合能源消费量只会上行,在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使能耗降幅空间减小,必将影响到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的完成。

5.银行业对节能减排缺乏有效支持。2007年,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调查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都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或落实办法。目前,商业银行对节能减排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新上项目的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审核和把关,对现有项目的节能减排技术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信贷品种仅限于技改项目贷款,不能满足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期限相对较长等节能减排资金需求的特点。

二、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完成的建议

(一)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首先,要做好2009年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分解工作,并确保分解目标的有效落实;其次,做好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督察,以考核和检查为手段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完成节能目标,防止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保增长”上而放松了节能减排工作。再次,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任务的监督,找出各行业、企业未能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任务的症结所在,帮助并督促企业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完成节能目标扫清障碍。

(二)加强工业领域能源统计监测工作,关注高耗能行业能耗变动趋势

工业领域能源消费的主体,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节能减排规章制度,不断强化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及污染物排放的计量统计、监测、考核等工作,使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必须加强对高耗能行业的跟踪监测,防止能耗出现回升过快的势头。

(三)提升银行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支持力度

首先,通过征信系统的完善规范企业节能环保行为。人民银行应将企业完整的环保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并及时更新,加强对节能减排重点企业的跟踪,方便银行在信贷审核时查阅和参考。同时,加强节能减排信息服务,及时掌握有关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有关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息,向商业银行业提示信贷风险,促进节能减排任务的落实。其次,银行业应及时全面了解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保持信贷投向与国家政策的统一,从而预见性的规避信贷风险。在信贷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理念。第三,做好信贷支持项目的环保监测工作。银行业应加强与环保部门的沟通联络,提高环境风险识别能力,并及时掌握环保部门对于有信贷投入企业的环境评价,如果有不符合节能环保问题存在,银行业应通过信贷手段配合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否则应暂停或收回信贷资金。第四,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加强贷后跟踪管理,对节能减排政策落实过程中引发的风险较大的客户应及时做好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

上一篇:天津市商业银行信用卡逾期风险情况调查及建议 下一篇:增值税转型及煤炭价格调整基金对煤炭企业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