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校园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23 12:09:43

北方校园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摘要:调查清华校园内基本植物配置情况,选取不同性质特征的植物群落进行分析,归纳北方校园植物配置基本方法原则,针对实地情况提出想法及改进意见。

关键词:清华校园;植物配置;方法原则;功能应用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79-02

一、前言

(一)校园概况

清华大学校园明朝时为私家花园 ,清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绿化基础较好,加之建校以后不断改造,使其在绿化数量及质量上都被视为我国北方校园绿化典范。

清华大学占地六千余亩,以南北主干道为线分为东西两区。西区为老校区,以荷塘月色式校园布局和众多西洋风格砖石结构历史建筑为特色,展示了传统皇家园林风格。东区则以50年代兴建的苏式主楼为主体,后期又新建了许多现代风格建筑物,布局形式偏于西式。

(二)高校园林绿化原则

1.因地因时配置:根据高校所处不同地理位置、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以及植物生长习性和环境适应性,结合不同绿地性质采用不同种植形式。

2、多种树木兼顾:从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出发,协调植物种间关系,遵从相互兼顾原则,达到互惠共生目的。

3.以人为本:校园植物功能主要包括使用和观赏,高校植物配置要注意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行为心理,充分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形式,显示高校高层次文化氛围和强烈的时代精神。

4. 科学、艺术性结合: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科学选择、搭配、管理植物,达到乔灌草、常绿与落叶、纵向与横向结合等植物配置效果。

二、植物配置群落分析

根据不同情况性质选取5个代表群落,分别为:1主楼前绿地(人工栽培植物群落景观);2甲所前小花园(小花园植物景观搭配);3建筑中间某绿地(植物构造休闲空间);4生物楼前绿地(建筑前广场);5迎春园某角落(水体景观植物配置)。

(一)主楼前绿地

该绿地位于主校门前区空间,瞬间人流量大,与门外道路绿化联系密切,植物配置大方、自然、简洁、明快,在设有主景的同时,周边植物配植增加竖横对比,以良好分割空间,提供背景,烘托主题,突出校园风格、文化特色。绿地主要以高大的油松、圆柏、杜松作背景,前方银杏、雪松、白皮松错落搭配以构成主要景观,各叶树木与花灌木巧妙围合,丰富植物群落层次,质感色彩搭配合理,四季有景,尤以其中一株姿态秀美的白皮松为亮点。

(二)甲所前小花园

清华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工字厅”、“古月堂”到“甲、丙所”之间的一小片区域。这一区域的植物配置同该区建筑风格相一致,植物葱茏,与东西两侧建筑围合出一片清静幽深的小环境。基调树以常绿树为主,与古建筑风格协调。花园主要有西南、 东南和东北三个出入口,分别由两小土坡相夹而成,植物种类丰富,搭配合理,在有限的空间内完美的实现了围合与构景作用。该区植物略显平庸,建议适当添加一些具有古典特色的植物,也可增加一些观花的植物, 如西府海棠、 垂丝海棠、 贴梗海棠、望春玉兰、二乔玉兰等,草本类可适量增加二月兰等以丰富季相。

(三)建筑中间某绿地

此处绿地位于周边功能建筑当中,主要功能为增加绿化,提供休憩活动空间。植物多以高大落叶乔木为主,与建筑间竖直空间和谐,提供开阔的林下空间,夏季遮阴冬季挡风。林下空间中配以各种常绿灌木及花灌木,起到分割空间、划分道路、丰富空间的作用。四季有景,色彩丰富,与后侧小河一同构筑了一宁静和谐的休憩空间。然而,该绿地养护工作较差,地被植物略显光秃,道路设计有很大缺陷,需进一步改进。

(四)生物楼前绿地

园林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园林建筑为植物提供基址,改善局部小气候;园林建筑对植物造景起到背景、框景、夹景的作用;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的主题和意境更加突出;植物配置软化建筑硬质线条,打破建筑生硬感觉,丰富建筑物构图,使建筑物景色丰富多变。总而言之,植物协调建筑物使其和环境相宜,建筑周围植物配置往往要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虑。

本绿地调点在与建筑的搭配。主体建筑为略为古朴的前苏联式,建筑前选取规整式广场与草坪的应用,沿建筑中心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两侧草坪起扩展空间的作用,保证了视野的通透性。中心长形广场两侧是与轴线平行的凉亭,上围绕紫藤,中轴线垂直水体小品打破了周围建筑的单调呆板,简洁明快,同周边植物良好过度,是庭院的视觉焦点。建筑前景植物以雪松为主,配以红叶李等色叶植物装饰,四季有景。高低错落的绿色植物与红色的建筑背景相互衬托 ,优美 ,神圣,充满历史韵味。另外草坪上布有月季芍药园,在其花期可形成独特的代表景观。

美中不足的是,该处植物配置略显单薄,尤以月季芍药园为甚,建议在考虑景观性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植物特性以及四季景观等多种因素。建筑前植物下层适当增加耐阴的宿根花卉,如玉簪、荚果蕨等,在林缘线种植如福禄考、金盏菊、石竹属、郁金香等草本花卉,将更利于发挥植物的综合生态效应,使景观更丰富。大草坪内植物过于单调,可增加一些高大的乔木如槭树属的元宝枫等,营造疏林草坪的景观。

(五)迎春园某角落

近春园是清华校园内最富盛名的景点之一,其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加以人工改造,堆山理水,水面形状蜿蜒曲折,收放有序,形成了仿自然驳岸,水生植物如水生鸢尾、蒲草等,为人工驳岸赋予自然生机。水池中种植了大面积荷花,“荷塘月色”由此得名。被水面环绕的小岛是近春园的核心地带,俗称“荒岛”。其北半部为微地形山体形式,荷塘四周绦柳相围,与道路交接处的植物较好地起到了过渡作用。岛岸以蔷薇、紫薇、迎春、丁香、榆叶梅等附在块石之旁。土山上植物主要选用油松、 圆柏、 国槐、 金雀儿等乡土树种。偏西侧山上上层植物配置较简单,基本是由稀疏的油松和侧柏组成骨干树,构成视线较开阔的植物景观。 东侧靠向水塘一侧的山坡上,除了松柏、油松等树种外,林下还有丁香、连翘、山桃等灌木丛群植,很好地分隔空间遮挡视线,群落上层都为国槐、栾树、圆柏等植物。整个土山与荷塘其他部分山上的自然式群落统一,整体景色优美协调而富有变化。

从改良角度看,土山上植物群落的中下层植物比较缺乏,可在中层增加一些耐阴性较强的植物如绣线菊、欧洲琼花、 太平花、 金银木、 柯氏忍冬等;下层草本植物选用二月兰、紫花地丁、白三叶、酢浆草、土麦冬属的一些种作补充;河岸两侧和水体的浅水处还可以增加一些湿生和水生植物,在不影响河道主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植物配置柔化驳岸景观,利于改善河道附近的小生境、净化水体了,便于植物生存和繁衍,提高景观的亲和性。

三、总结

清华大学由于不同区域校园的建成年代、建筑形式、地形、功能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园林风格及植物景观特点,既有中国古典园林自然式植物配置,又有西式现代规则式植物配置。就校园整体而言,植物配置沿袭了早期皇家园林风格,宜山则山,需水则水,池塘、假山、碎石在植物映衬之中虚实相间。随着校园的扩展,新建部分呈现的是一派现代风格的植物景观,主要以草坪和其他非植物的景观元素(如铺装、花钵等)为主材,强调强烈的轴线及开阔的视觉效果,充分展现空间宽广、宏伟的气势,也很好地烘托了周围的建筑。

从树种上看,多选用的是北京乡土树种与中国传统树种,即富含中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极具高校校园自由、学习的文化氛围。通过园林植物种类的合理规划,使不同风格的建筑过渡自然。通过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的合理应用,使得全园既具丰富的植物景观类型又具整体统一基调。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的校花是紫荆花和丁香花,由于其与校旗、校色的颜色一致,而且好、大约在校庆日前后盛开,通过植物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与历史积淀。

上一篇:浅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德育工作 下一篇:品牌视觉传播战略符号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