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3 11:38:30

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能如实反应企业的经营相对规模,同时也是债权人资产经营风险的衡量指标,因而合理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能帮助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本文主要从国家金融体制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方面、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以及企业内部缺乏负债制约机制方面分析企业资产负债率连年增高的原因,并从企业产权改革、纳税筹划、建立合理的投、融资机制以及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等方面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行合理控制,以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企业 资产负债率 对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达到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实现规模经营而采取负债经营策略,但是负债经营必须要控制好资产负债率的度,适度的、合理的负债经营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充足物质条件,促进企业的发展;而过度的、不合理的负债经营将会使企业陷入财务风险,甚至是面临破产。有鉴于此,企业应严格、合理地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使负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营利润。

一、 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成因

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具体表现为国家金融体制方面的原因,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原因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等。

(一)国家金融体制方面的原因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的信贷政策主要集中在国家银行,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筹集渠道较为单一,城乡居民的闲散资金大部分是存入银行中,向企业投资的资金非常少,甚至是没有。同时,国家财政也无力向企业发展拨款,银行以借款的形式给企业提供发展资金。企业背着计划经济时代银行借款的包袱跨入到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竞争更为激烈,生存发展更为艰难,企业只能想方设法扩大融资渠道来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新、就债务堆积,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日益增高。

(二)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原因

随着国家税收制度的深入推进,国家对企业所收的税种以及税率越来越高,国家对企业所收的税负由1978年的两种增加到如今的20多种,很多大、中型企业80%以上的利润最为税收上缴给各级政府,企业所获得的纯利润不足五分之一。从国家征收的企业经营所得税而言,国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55 %,乡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45%,而三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从整体而言税率较高,且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企业要谋求发展,为由靠向银行借贷融资来实现,基于此,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企业缺乏相应的市场意识,企业的资产利用率较低,在生产经营中只注重投入而忽视产出或者是缺乏相应的投入的收回能力,使得企业的资金占用日益扩大。企业所拥有的闲散资金无法给企业带来经营效益,反而使企业为维护这些闲散资金而付出巨大的维护成本,造成资产的浪费。同时由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包括经营不善多带来的税收风险以及经营亏损等,导致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无法满足生存、发展的需求。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为由依靠贷款来弥补企业的资金短缺,并需要付出巨额利息,资产负债率日益扩大。

(四)企业缺乏科学的负债约束机制

企业缺乏科学、有效地负债约束机制,一方面表现为企业负债随意性较大,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相应的发展规划所带来的企业短期瓯子行为所致,在生产经营中企业只讲求速度而忽视效益,不负责任地过度举债,导致企业的筹资成本增高,经济效益日益滑坡,难堪债务。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不同级别所形成的权益差别,使得企业的决策者之间存在互相攀比升级的内动力。企业决策者为了获得更高级别的企业权益,包括行政职位的提升、工资晋级、特殊权益的享受等,无形中助长了企业负债值的增长的欲望。企业为了晋升为更高级别的企业类型不惜大量举债以实现规模化生产,这是企业资产负债率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二、 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对策建议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无疑会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一旦决策失误,经营不善,无法还清本息,就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还会干扰银行的正常运行,当企业无法偿还贷款时,企业因无法收回贷款而影响正常运行,增加国家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负债率过高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高负债率会导致三角债的发生,使企业生产经营失去活力。最后,高负债率不利于企业体制的改革,阻碍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具体对策如下。

(一)实施企业产权体制改革

现代化企业法人的一个标准是有独立的财产,能自负盈亏。企业高负债率的背后,体现出企业还未能成为市场经济的真正主体,无法偿还贷款本息时可以赖账,所欠的税收可以减免,三角债最终也由国家来埋单。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行产权体制改革,将企业所欠的贷款转化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将拨款转变成贷款,再将贷款转变成投资,或者可以将银行对于企业的债权转化成银行对企业的股权,以此来解决贷款回收无门的问题,实现企业资金的补充,是企业的经营生产步入良性循环中。

(二)企业要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税收征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纳税是企业的基本义务,企业加强税务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过程,也是减少企业成本支出,降低企业资本负债率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企业必须加强税收管理,充分理解国家的税收法律,并把握国家的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内部的纳税方案进行及时调整,防范及规避税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税收支出。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尽量以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基础制定相应的税收筹划方案。企业管理者及税务机关应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涉税业务的评估水平,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及时了解及把握企业的税务动态,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降低税收成本,以此降低企业的总体支出,实现扭亏增赢。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投融资机制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步成熟,为企业筹集资金提供多元化渠道,使企业资本结构调整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机制,将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方式转变成发行股票、租赁、信用筹资以及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分散投、融资的风险,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行速度,降低企业的资本负债率,使资本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四)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无处不在,财务预警的建立旨在对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先防范。在财务风险的危险因素中,负债结构的不合理是主要原因。负债结构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超前的财务恶化信号。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总体以及长期偿债能力,而短期负债比率、速动负债占短期负债比率和本期安全系数则是对反映企业当前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程度的指标。基于对企业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分析,能够判断企业是否会出现财务危机,在预知财务危机出现以前,企业管理者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范财务危机的产生,合理制定置产负债结构,通过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将固定资产适当变现、及时与供货商以及银行等债权人进行沟通, 取得其谅解及支持,病制定合理的债务重组计划,有效的处理各项债权债务关系,有效解决资产负债率高所带来的的财务危机。

参考文献:

[1]戴佩.企业基于资产负债率进行财务分析的几点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 (07)

[2]张宁.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合理界定[J].中国统计,2008,(03)

[3]田天,王淑锐.对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动态数学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 (12)

[4]王学亮,张磊,娄欣轩,王琳璘.电力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相关问题分析与建议[J]能源技术经济,2011,(07)

[5]康丽梅.浅谈资产负债率[J].财会通讯,2010,(26)

上一篇: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效应分析 下一篇:我国基层财政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