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语文教法课新探

时间:2022-09-23 11:29:36

中师语文教法课新探

作为师范学校一门主要的实践性课程,语文教法课应紧跟时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与改革。几年来,结合新课改,我们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处理教材,找寻载体,培养课程新的生长点

随着2000年小学语文“新大纲”的颁布,尤其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原有教法教材中许多地方已经明显地落后于时代。这就要求教法课老师不能再照本宣科,而是必须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大胆地处理与使用教材。教法课老师经多次调研,结合我校课程情况,大胆处理教材,敢于超越教材,对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与“现代汉语”、“教育心理学”“电化教学”等课程教学有所重复的,均做适当删改,并适当融进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内容,以实现各科的有机整合。

授课过程中,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广开语文资源,注重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鼓励学生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深入小学,提取最鲜活、最一线的材料,以“小教信息大使”、“课改通讯员”等活泼有趣的形式在课堂上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①

2.授之以渔,鼓励实践,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贵在学法指导。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探索问题的方法。优化组合这种教学的新理念,指教师以加强知识联系为基点,整体优化训练内容,同时师生间的单向交流也发展为师生、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与能力各异的小组成员的小型合作中进行学习与实践。②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中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与有机渗透,不仅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使语文教学更具人文色彩。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动性才能得以发挥,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养成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效率才能显著提高。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渗透,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学习“作文教学”一章,在系统学习作文教学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份指导小学四年级学生写“我的老师”作文的教案,并写出设计的理由,分组讨论,后各组推选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写出了丰富多彩的设计方案,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思想发生碰撞,出现了热烈的争鸣场面。作为教师,我们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设计,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把最终的裁决权交给学生,真正把课上到“点子”上。

3.创设情境,感悟体验,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作为母语教育课程,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感悟体验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学习形式,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感悟自得,自主发展,在不断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比如,我们每节课都让一名学生上15分钟的小学语文教学片段,内容开始由教师提供,后由学生根据情况自己准备,要求突出教法与学法的指导性原则。教师组织学生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掌握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去理解教材、处理教材,把握教材,如何导好课,如何把握好教学语言(包括态势语),努力使教学语言具有语音美、文辞美、情趣美,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及教学艺术修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语教课上,我们实现了从过去单一关注学业成绩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查,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重视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教学案例,重视学生有个性、有创造性的独立思考与独到的见解。彻底打破“一纸考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采用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多方面。评价主体有教师、课代表和学生本人,因为我们重视平日的“过程性”评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项工作均能顺利完成。

当前,语文教学正处于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继续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真正向学生开放,向生活开放,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一生之所需。

隋洪玲,山东青岛师范学校教师。

上一篇:以诗教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下一篇:职校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