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进西部农村薄弱学校的思考

时间:2022-09-23 11:27:40

对改进西部农村薄弱学校的思考

摘 要:薄弱学校的存在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制约了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针对我国西部农村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提出农村薄弱学校改进的意义及建设性发展策略。

关键词:西部农村;薄弱学校;改进策略

一、概念界定

薄弱学校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当前我国对薄弱学校的界定都是描述性的。一般地,薄弱学校是指相对好学校而言,在某一时期的同一个地区,学校存在着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学校管理不良、师资队伍较弱、生源素质较低、办学水平不高等诸多因素,从而导致社会声誉不佳,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生存和发展的一类学校。

二、农村薄弱学校改进的意义

1.薄弱学校改进是促进适龄儿童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一个有效措施。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建设,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所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是全面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依法维护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性,促进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巩固“普九”成果的有效措施;是推进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入初中,缓解“择校”矛盾,治理“高收费”“乱收费”的治本之策;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2.薄弱学校改进是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的一个可靠保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巩固“普九”成果的重要举措。办好每一所学校,为学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使每一个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各级政府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律责任。薄弱学校建设是维持一个地区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树立义务教育良好形象,贯彻《义务教育法》的体现。

3.薄弱学校改进是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基础教育均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意在缩小校际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以满足优质教育的需求。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水平,就是要为所有就学儿童提供平等和高质量的教育条件。

三、西部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的困境

1.生源质量滑坡,数量不足。由于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很多适龄儿童也跟随着进入城市学习,农村学校生源数量剧减,农村薄弱学校班额不足,班级人数偏少,原有设备闲置,学校工作难以维持。同时,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大都为留守儿童,由于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很多学生出现习惯差、态度差、行为不良、心理素质差等问题。在学习上,这些学生因缺乏辅导和监督,表现为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缺课、逃学现象严重。

2.师资力量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农村薄弱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困难,教师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教师队伍呈现老龄化趋势,学历达标率低,职业培训机会少,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学校有效的教师资源严重不足。尤其是英语、音乐、美术、数学等“热门”学科教师更是缺乏,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3.教育资源匮乏。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地方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基础教育的发展。

四、西部农村薄弱学校改进对策建议

1.规范办学和招生制度。由于城市学校大量盲目扩招,加上农民大量进城务工,大量农村学生进了城,于是农村学校出现了空巢现象,只有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留在农村念书,这严重地挫伤了农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应该用政策对农村招生问题进行适当保护,如限制城市学校不顾自身规模盲目扩招,规定其每班人数及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数目,实行必要的划片招生,以保证农村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禁止高价购买优质学生等。

2.保证和提高农村薄弱学校师资。为了确保农村薄弱学校的正常运行,教师流动问题要有一定的政策规划。可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给予他们同等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积极性。还应该增加城乡教师的交流机会,实现城乡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实施区域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资源在区域内流动,建立起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3.合理分配和利用教育资源。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义务教育的“城市优先”倾向,重点学校制度等又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资源配置的失衡。我们要尽可能实现城乡资源最有效的整合,打开城乡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实行资源的迭加利用和交错使用。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让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及资源。

4.充分挖掘和发挥薄弱学校优势。要充分挖掘并发挥薄弱学校的优势,同时要对重点学校的薄弱环节给予加强。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进,需要全面认识薄弱学校薄弱之处所在,有针对性地弥补其不足之处,同时努力发现薄弱学校具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天晓.教学改进:艾尔默对学校改进理沦的深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9(3).

[2]梁欲,黄显华.从实施策略的视角简述美国学校改进的发展历程[J].全球教育展望,2007(8).

[3]部志辉.发展性评估与学校改进的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8(18).

[4]邓静芬.薄弱学校改进对策初探[J].四川教育学报,2009(2).

[5]李桂强.薄弱学校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

上一篇:浅析高职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