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6、hs—CRP及IL—10变化及意义

时间:2022-09-23 10:09:04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IL—6、hs—CRP及IL—10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抗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81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II级25例,III级32例,IV级24例,同时测定38例健康对照者。测定血清IL-6、hs-CRP、IL-10。结果:CHF患者血清IL-6、hs-CRP、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等级增加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因子、白介素、C反应蛋白

有研究表明,IL-6、hs-CRP不仅可以敏感反应机体炎症状态, 还参与了CHF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IL-10作为抗炎性细胞因子,对炎症反应过程中多个环节均有阻断作用,可能对CHF患者发挥心脏保护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CHF 患者血清IL-6、hs-CRP 及IL-10在CHF进展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1例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于我院住院的CHF病人,按Framingham标准确立CHF诊断,以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II、III、IV级组,其中心功能II级组25例,年龄63.53±10.82岁,心功能III级组32例,年龄64.27±10.19岁,心功能IV级组24例,年龄68.15±14.11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感染、癌症、肝肾功能衰竭、肺纤维化、骨关节疾病。对照组38例,年龄63.55±10.64岁,为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

1.2方法

1.2.1 血清标本采集及测定 所有入院病人均在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ml,室温下静置30分钟,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清,置于-30℃冰箱保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IL-6、hs-CRP、IL10,试剂盒是由上海森雄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健康对照组同期采血,同批测定。

1.2.2.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包,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组间资料比较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

2.结 果

2.1表1各组CHF患者及对照组IL-6、IL-10、IL-6/IL-10、hs-CRP测定结果

CHF各组患者IL-6、hs-CRP、IL-10升高,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2.2 表2 IL-6与IL-10、hs-CRP相关系数

关系数为0.187,(p>0.05),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3.讨论

IL-6 是体内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刺激因子, 是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网络中一个中枢性调节因子, 参与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实验证明,IL-6及其受体与心肌肥厚、心室重构、心肌功能下降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密切联系[1],CHF患者IL-6水平升高且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升高越显著[2],与本实验结果一致。IL-6升高不是心力衰竭的伴随现象,还可能参与了心衰的发生发展。炎症介质一方面发挥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另一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调节以及联合神经激素等其他体液因素可进一步激活免疫系统(如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体内各种炎症介质的高度活化,诱发或加重CHF症状。

有临床研究报道,CRP 是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和短期内因心力衰竭恶化再次住院的一项独立指标,可以作为CHF诊断和病情检测、指导用药的客观指标[4]。hs-CRP是用新的检测途径检测出低浓度的CRP的方法,其与CRP相比,灵敏度更高,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度。本研究结果显示, CHF时血清IL-6 及hs-CRP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随着心功能的下降, 血清IL-6 和hs-CRP 水平逐渐增高,表明在CHF时存在炎症反应, 炎症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心功能越差,炎症反应越活跃。IL6及hs-CRP增高均可作为NYHA心功能分级和CHF疾病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报因子。此外, 血清IL-6与hs-CRP呈正相关, 说明hs-CRP 和IL-6 关系密切,二者互相影响, 共同促进CHF的发展和使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

本实验结果显示,CHF时IL-6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的同时抗炎细胞因子IL-10也被激活,其血清水平升高。且IL-10随NYHA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

本研究测定CHF患者血浆中IL-6、hs-CRP及IL-10浓度水平并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IL-6、hs-CRP及IL-10浓度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充分表明CHF患者存在着炎症反应的激活和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紊乱,揭示了这三种因子在CHF的发生发展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作用,对CHF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研究、探讨细胞因子在CHF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验证其相关性,有益于进一步拓展对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助于指导进一步的开发对CHF新的诊断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史君, 王静,王星等.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大鼠实验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2 ,9 (6 ):23-25.

[2] 陆治平,汤涌,马根山.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的表达变化[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36-37.

[3] 杨艳,丁秋蕾,都伟.B型钠尿肽、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3013,35(1):55-57.

[4] 问亚锋,祁正军,陈健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 与hs-CRP 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l2,9 (l0):l2l0-l2l2.

上一篇:正畸托槽结扎固定术治疗外伤性牙齿脱位的临床... 下一篇:正交试验法优选金龙利咽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