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9-23 09:13:09

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努力更新教学观念,以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中学物理传统教学的弊端

由于长期以来落后的教学思想的影响和中学各门学科实行孤立教学模式,使得中学物理教学产生了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陈旧、落后。中学物理教材对现代科技、物理前沿知识反应之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与之相联系的新思维、新方法很少能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反映,物理教学缺少物理知识在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在技术革新中的作用等内容。

第二,中学各种知识脱节,物理学与数学、化学、地理学等学科之间缺乏有利联系,使得每一学科的教学都留下一些知识的空隙和有待深入认识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三,过分追求高考升学率,偏重知识传授,忽视高考不考的学科,再加之过早的实行文、理分科,造成知识局限。这与各学科综合交叉、整体化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不利于整体提高21世纪人才的全面素质。

二、物理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更新

为了适应全球综合力学的飞速发展,必须更新观念从中学基础学科开始,抓好学科综合的改革,以解决当前中学教育的弊端。根据我国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物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一要确保基础知识、基本内容的单科教学系统,不打破原有的学科结构,避免学科重组带来的混乱,要通过交叉、渗透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各门学科中的知识和技能等相互联系和深化,得到综合性的应用,从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创新能力是运用已知知识和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产品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物理创造教育的内容

物理创造教育的内容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不仅仅是学习前人的思维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展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设计创造教育内容时,首先要注意调整教材,深入发掘其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对教材进行增删、取舍的处理和加工,选择利于开展创造性教学的知识点,设计创造性教学程序,使教材为创造教育服务,其次注意选编习题,即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或设计富有启发创造性的应用题、综合题、扩散性练习,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注意收集、编制物理史实资料,结合教学内容,吸收物理史料和最新科技信息,提炼、加工、编制短小精悍的物理学史、物理学家传记或最新科技成果材料,通过讲座和指导学生阅读或穿插于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四、物理创造教育的途径和实施形式

1、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意识是内在的强大动力,使学生树立远大的创造志向,是实施创造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意识因素,积极培植、引导和鼓励,发挥主体的创造积极性,(2)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创造思维是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3)创设环境,开展创造劳动。创造教育有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创造环境和丰富的创造活动。根据心理学家沃勒斯提出的创造活动四阶段学说(准备――孕育――领悟――验证),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必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活动过程。在学生成天处于被动、紧张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创造教育是不可能的,为此,教师首先要改进教学,改进教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主动阅读、探索,参加富有创造性的课外活动,是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培养创造心理品质,发展创造能力,创造者的成功,很大程度是由他们的创造心理品质决定的,而创造心理品质则是创造者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的有机结合。因此,进行物理创造教育,不仅要重视智力因素,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自我克服消极心理的能力,对创造充满激情。因为创造性人才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顽强的毅力,勇于进取的精神,与众不同的思维,健康的人格等。

2、创造教育的实施形式

(1)课堂教学形式。一是追踪发现式。教师选择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发现事例,经简化、设计,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只介绍结论。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这样做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发现”或“创造”,但教师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做了科学家多年呕心沥血才做成的事,不仅激励了学生学习科学家奋发探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从中也学到了物理学研究的一些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思路。二是思路引导,即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思路。

(2)课外活动形式。A、专题讲座式。专题讲座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开设“思维课”,给学生通俗而详细的讲一些科学思维知识,使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技能。二是物理学史报告、讨论会,指导学生深入研究科学发现的方法如:让学生参加创造发明班活动。B、科学阅读式。配合教学内容,推荐给学生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报刊杂志、科普读物等阅读资料,指导学生阅读,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C、习题研究式。习题研究,主要是指学习对习题进行优化分析,探索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培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研究的内容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联、一解多题、精题巧解、习题优化改造、习题编制等的研究。主要是指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创造型活动中接受教育,发展创造能力。D、参与活动。科学论文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把物理学科论文分成三种形式:一是知识归纳式,即在每章知识学完时及时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以图表、图示等形式进行归类。二是心得体会式,在美学期中或期末指导学生整理知识,写学习收获。三是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的创造性见解整理成文。科学论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工能力。

(3)社会实践形式。可通过让学生参加创造技法讲座,听创造者讲发明实例,开创造发明经验交流会,到科研所、工厂和创造教育开展的好的学校进行参观、调查、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创造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因此,我们教师的任务也应当是明确的,那就是要积极投身到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大潮中去,勇敢的做创造教育的弄潮儿,为促进我国创造教育体制的早日成熟、健康发展贡献我们能够贡献的聪明才智。

上一篇:利用孩子的青春期特征来提高学习成绩 下一篇:浅谈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悲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