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

时间:2022-09-23 07:21:29

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人性化设计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城市居民对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如何加强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主要从阐述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主要目的及基本需求出发,具体分析了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主要体思路,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具有交通功能、生活功能以及景观功能,是居民出行的载体。就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的设计现状来看,多数道路设计是在完全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设计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不符合实际的使用要求。事实上,城市道路设计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根据城市当地居民道路使用的不同需求,以“人”为道路设计的出发点进行实地调查,并注意细节的把握和合理化布局,从而实现道路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及使用。

一、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目的及需求分析

(一)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主要目的

城市道路具有功能多样化、交叉点多、交通量大、景观要求高且组成复杂等特点,城市道路的存在主要目的是为了满通要求、生活需求以及景观欣赏需求。由此来看,城市道路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因此,在道路设计之时需要以人为一切价值的源泉和出发点,体现“人本原则”,满足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城市道路设计要体现出四大要素:人、路、车以及环境。道路是供人们日常使用的,因此,道路设计要秉持公平、平等的原则进行合理化布局,公平的分享道路的使用权,平等的对待不同的道路使用人群。

(二)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基本需求

事实上,在当前城市道路使用中,存在着较为明确的群体,具体可以分为驾驶员人群、骑行者人群、行人人群以及特殊道路使用人群。第一,驾驶人群。该人群出行一般以中长距离为主,例如接送人、长途休闲娱乐、上下班、探亲访友等,对道路的使用需求表现为交通组成简单,道路标志明确有指引性,道路线形顺畅,能够提供夜间行车的照明设备,路面平整保证驾驶通畅等;第二,骑行人群。包括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的交通工具使用人群,该人群需要有一个能够与机动车辆隔离开的道路,且坡度不宜太大,出行多以中短距离为主,有安全停车设施。该人群选择此种出行方式,主要是为了上下班、上下学、购物或短途游玩等;第三,行人人群。这里说的行人人群主要是指能够在道路上实现无障碍自由行走的成年人,该人群多以短距离出行为主,区域服务需求主要为短距离上下班、上下学、购物以及搭乘公交车等。在道路设计过程中,需要利用绿化带、护栏等将该人群与非机动车辆形成隔离,在道路交叉口、过街等设计安全防护设施,信号灯、道路标志等要清晰明确;第四,特殊道路使用人群,包括残疾人、暂时性行走障碍人群、老年人及儿童等。一般特殊人群出行的目的都较为简单,残疾人、老年人多以休闲、锻炼以及购物为主,儿童以游玩、上学为主,且道路使用需求跟他们的身体状况有极大关系。

二、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的具体思路

(一)人性化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四大原则:第一,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城市道路的使用是不分年龄、身份或其他情况的,无论城市居民选择何种出行方式,都应该享受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第二,公平原则。城市道路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不同道路使用人群的使用需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城市道路使用的和谐;第三,细节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们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充分以人的使用感受为设计基础,从而使居民出行更便捷;第四,功能合理化。即针对不同道路使用人群要进行道路特殊化设计。例如,驾驶人群使用的道路要满足路面平整度、交叉口形式、断面形式等各项指标的合理化;第五,保护弱势群体。由于弱势群体道路出行空间较小,而且出行难度较大。因此,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他们的出行安全,防止机动车辆对这一群体的干扰,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出行者,更要考虑无障碍设计,以捍卫他们的出行尊严。

(二)人性化设计的具体步骤

对城市道路进行人性化设计需要遵循三大步骤:第一步,确定设计因素。即要针对道路工程内容进行具体调查,包括当地交通、地理以及人文等情况,明确道路存在的问题,确定人性化设计因素;第二,提出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之时,要充分运用道路工程学、美学、交通法规等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调查内容,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第三,总结设计经验。每一次设计都是一次经验的累积,在设计完成以后要总结本次设计的内容并吸取经验,尤其要针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总结归纳,以为后续设计做参考借鉴。

(三)人性化设计的具体策略

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要从道路的平面线形设计、交通标志设计、横断面设计、行人过街设计、路侧停车设计等多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

1、道路平面线形及纵断面曲线设计

道路设计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具有优美的三维空间外观,整合平面曲线及纵断面曲线,尽可能的使道路线形适应自然景观及地形地貌的变化,力求道路与环境的统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城市道路要采取长距离直线设计,必须要从道路使用者的知觉、视觉等方面设置一定的刺激性设施,以使其在道路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心理上的活跃,并集中注意力。

2、交通标线及标志设计

道路交通标线及标志主要是为了提醒驾驶人员注意行车方向以及行车安全。对此,交通标线要尽可能的立体化(例如增加标线厚度、在标线上加凸钉等),使驾驶人员能够通过驾驶震感注意到标线的存在。除此之外,标线要具有一定的抗污性、抗老化性以及全天候使用性(例如标线发光能力),这样有利于驾驶人员多种天气的安全出行。交通标志视觉设计要尽量的简洁、清晰,例如车辆快速行驶车道,标志可采用外部照明式标牌,尺寸要尽可能的放大,以提高辨识度,车辆慢速行驶车道,标志可采用反射性标牌。

3、横断面设计

第一,设置快速公交车道。公交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进行道路横断面设计之时,要注意保证公交车尽可能的驾驶畅通。对此,可以设置快速公交通道,该通道为定时通道(即上班高峰期为公交道,错开高峰期为普通车道);第二,在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路阻隔部分,设计绿色植物隔离带,这样不仅能够增加绿化效果,更能够提高驾驶安全度,并为道路扩延预留空间。

4、行人过街设施设计

行人过街要实施“慢行一体化过街”方式,即在道路交叉通处改变直行与左转非机动车辆的行进路径,以实现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有效分离,从而更好的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行进安全,同时提高机动车的运行效果。与此同时,在行人过街设计中,立交设施宽度要根据人流量设置(不小于3米),有条件情况下可以在立交上设置自动滚梯,这样更有利于行人及特殊道路使用人群过街。

5、路侧停车设计

第一,路侧停车要设置不同标准。例如,路侧停车要根据车辆的大小、交通量实际情况等,设置大型车和小型车停车位、规定时间段内停车位等;第二,注重将发展停车产业与路侧停车相关联。即将停车产业推向市场,鼓励个人、集体以及外资投建停车设施,对于路侧停车部分,要设置专门的停车管理系统,将路侧停车纳入到市场经济下的停车产业当中,从而无形中规范了路侧停车的秩序。

6、道路特色设计

城市道路除最基本的使用性能设计以外,更要注重特色设计。具体表现为:第一,反映城市特色。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道路需求也更加凸显个性化。因此,在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在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城市特色与道路设计相融合;第二,有功能性区分。从细节划分来看,城市道路可以划分为交通性、生活性、商业性、游览性等不同功能道路,在道路设计时要根据功能不同进行不同的细节化设计,例如深圳深南大道就是典型的旅游交通新干线。

7、无障碍设计

城市道路是一个开放性、综合性的空间,要体现出道路使用的公平性。因此,在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过程中也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道路使用需求,体现出城市生活的人性化关怀。在城市道路中要专门设置无障碍设施,并进行系统化布置,尤其是公交车站、轨道交通站、人行道、过街设施等地方,要设置专门的盲道、无障碍卫生间、轮椅坡道、盲人地图或垂直电梯等,以方便这些特殊人群出行。

总结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道路使用者对城市道路的使用需求,在道路设计之时要重点考虑到人性化设计,实现由“车本位”向“人本位”思路的转变,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道路设计原则,从而使道路交通设施不仅实用、安全,更能够实现合理化、最优化利用。

参考文献

[1]陈丹娜,田毅.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2]严静星.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探讨[J]. 交通标准化,2013(4).

[3]赵文龙. 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J]. 门窗,2013(2).

[4]王浩,赵婷婷. 浅谈人性化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门窗,2013(7).

上一篇:浅谈长大隧道主副联斜井施工技术 下一篇:浅谈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