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之我见

时间:2022-09-23 06:48:56

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应用之我见

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针灸学家石学敏教授于70年代所创。他认为中风病的病机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治疗上应“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8%,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中医十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之一。1999年,我从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进修回来后,一直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该疗法,在中风等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不惴冒昧,试述如下:

1 关于针刺时机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都很高。如何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众所关注。

石学敏等有关人员的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可用于中风急性期甚至超早期(6h以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缺损,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同时可降低恶化率,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当然,此种观点目前医界仍存异议声。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情况还是禁用的好,如:两周内的严重出血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者、血压过高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20mmHg)等等,尤其在医患矛盾突出、医疗纠纷较多的当今,多点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好适应症、禁忌症,确保医疗安全也是需要的。因为我院收治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本人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用于稳定型的脑梗塞。

2 关于大小醒脑

在醒法中,有大小醒脑之分,一般根据病情的轻重和病人对针刺的承受力而用。大醒脑的主穴是内关、人中、三阴交,小醒脑的主穴是内关、印堂、上星、百会、三阴交。

石学敏院士对人中针刺的要求是施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临床真有这个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一个能使神经产生有效兴奋的刺激必须具有两大因素,即刺激强度和持续刺激时间。在复杂的病理条件下,这两个参数变化有很大的难度,个体的敏感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流泪这一客观指标解决了这些问题。从神经介质的传递来说,流泪标志着针刺人中达到了舒张脑微血管的刺激量。但问题是,在临床上能有多少人能接受人中的强刺激呢?

印堂为经外奇穴,历代被确立为醒脑调神、宁心益智的要穴,针刺的疼痛感明显低于人中穴。所以本人对此的理解是,大醒脑适用于发病早期,如半月以内,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还是小醒脑法适用,主要是考虑病人的接受程度,但临床效果可能要差些。

3 醒法的时间和手法要求

在醒法中,石学敏院士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4个参数,即作用力的方向、作用力的大小、施行手法的时间、治疗作用的持续时间。石院士通过实验研究认为,针刺一次的效应能持续6h,理论上应该一天针刺多次,当时天津一附院中风病房就采用一日2次针刺法,即上午病人取俯卧坐位,取风池、天柱等穴,留针半小时;下午取仰卧位,小醒脑法,在头、上肢、下肢分别用3组电针,留针半小时。实际上该观点与黑龙江于致顺教授临床报道的观点比较相似,即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每日2次的疗效明显优于每日1次。

据此,我认为目前我们临床上对中风病人采用隔天针刺的方法是不符醒法要求的,效果肯定不会那么理想。故建议住院病人尽量采用一日2次针刺法,门诊病人采用一日1次针刺法。另一组穴位取风池、天柱等穴,目的在于补益脑髓,增强脑部血供,改善脑缺血症状。

另外,在手法的刺激量上,醒法的要求是较高的。除了人中穴要求用雀啄法外,极泉、内关、委中、三阴交的针刺感应该是患侧上下肢各抽动三次。用电针持续波时,能看到患侧食指或足部第二趾抽动则为最佳。古人云:“气至而有效”,实乃经验之总结。

4 醒法的延伸应用

石学敏教授所创立的醒脑开窍法,以“窍”为病机,组方严谨,手法独特,病证相结合,师古而出新,治疗中风等病疗效显著,堪称一绝,笔者敬佩之极。

本人在临床中,受其启发,临诊注重“神、气”,以“闭”为辨证要点,以“开”为治疗原则,用内关、印堂、上星、百会、三阴交等穴,养神醒脑,开窍启闭,在治疗失眠、癔病性失音、颈性眩晕、脑外伤后遗症、小儿脑瘫、自闭症等病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证明了醒脑开窍针刺法的旺盛生命力和价值所在,故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探索、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石学敏.中风病与醒脑开窍针刺法.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

上一篇: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用药心得 下一篇: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性头痛84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