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配合肌群拍打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时间:2022-09-23 06:45:29

穴位按摩配合肌群拍打应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配合肌群拍打在脑卒中后痉挛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按摩加肌群拍打; 对照组采用康复护理常规。结果 4w后观察组肌肉痉挛及运动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穴位按摩;肌群拍打; 脑卒中;偏瘫性痉挛;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约有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肢体肌肉痉挛导致运动时阻力增加,不能产生协调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是阻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恢复,回归社会的主要原因,也是康复护理的重点与难点。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康复护理常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配合肌群拍打,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3月~2013年10月在某县级医院进行康复理疗的脑卒中偏瘫性痉挛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2.4±8.3)岁;其中脑梗死17例,脑出血23例;对照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0.3±7.3)岁;其中脑梗死15例,脑出血25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瘫痪侧别,病变性质,病变部位及病情程度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1995年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偏瘫肢体处于瘫痪状态,Ashworth肌张力评定在I-Ⅲ级。排除标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有意识、精神、智能障碍;合并帕金森综合征;癫痫;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营养不良;严重心肺系统疾病;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及神经肌肉等对运动直接影响的疾病;不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如:床上运动、卧位坐期、坐位转换、步行和上下楼梯等练习。

1.2.1对照组给予抗痉挛的康复护理,包刮床上抗痉挛的良肢摆放,实行24h抗痉挛模式管理,利用姿势反射降低肌张力;各关节被动训练,有节奏摆动肢体躯干缓解躯干肌张力增高;床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早期负重有利于正常肌力产生。训练45min/次,5次/w,连续4w。

1.2.2观察组加用穴位按摩加肌群拍打方法。穴位按摩方法: 从远端腕部向近端肩部拍打各肌群,并配合肩、肘、腕关节的被动运动,然后上肢循阳经取穴: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给予重刺激按压,频率稍快;以获取深部组织明显酸胀感为度;下肢循阴经取穴: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等穴按揉,频率以柔和;每个穴位持续刺激1min,太冲宜久按揉2min,穴位按摩时,操作均匀柔和,避免用力过大损伤患者皮肤。操作避免在患者紧张、饱食、饥饿等情况下进行,以患者耐受为度,同时注意部分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要掌握刺激量的轻重。肌群拍打方法:按摩完毕从远端腕部向近端肩部拍打各肌群,来回3~5次。该方法进行5次/w,20min/次, 4w为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肌肉痉挛程度和运动功能评估。①痉挛程度评估。以肘关节和膝关节为观察对象,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进行痉挛程度分级[1]。降低2级肌张力为显效;降低1级肌张力为有效;降低半级肌张力为好转;肌力无任何改善为无效。②运动功能评估。采用简化的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分小于50分为Ⅰ级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Ⅱ级重度运动障碍,85~95分为Ⅲ级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Ⅳ级轻度运动障碍。改善3级运动障碍为显效;改善2级运动障碍为有效;改善1级运动障碍为好转;运动功能无任何改善为无效。所有入选患者于干预前1天进行第1次测评,4w后第1d进行第2次测评。两次测评在测评当天的相同时间点进行。评定工作由同1名未参与干预研究的康复师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

2 结果

2.1 干预4w后观察组肌肉痉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

2.2干预4w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3.1 痉挛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或椎体束受损后引起牵张反射兴奋增高,导致骨骼肌肌张力增高, 根据"上肢屈曲,下肢伸展优势""避免刺激优势肌"的原则[2],上肢取患侧伸肌群的阳经腧穴:肩属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与阳跷脉之交会穴,按摩此穴可引导大肠经经血回流肩部,缓解肩部疼痛,治疗上肢不遂;曲池、手三里均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两者配合主治上肢不遂,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有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效,主治肘臂屈伸不利;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担当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下肢取患肢内侧阴经腧穴: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之合穴,按摩此穴有利于气血顺利通行,避免肢体僵硬,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表明,刺激阴陵泉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穴,主治下肢拘挛;太冲穴足阙阴肝经之穴,肝主筋,易生风,中风后手脚拘挛就是肝经受伤,按压太冲穴可在痉挛时解痉,另者患者在痉挛时必会出现恐慌、焦虑,此时按压太冲穴可使紧张的心理有效缓解。从表1显示,通过特定腧穴按摩,痉挛程度改善和肌张力降低情况,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3.2 穴位按摩的机理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穴位与经络、脏腑和气血密切相关。腧穴均分别归属于各经脉,经脉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故腧穴-经脉-脏腑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穴位按摩可达到沟通内外、联系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周身、抵抗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特定穴位按摩有利于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肌肉营养,促进组织修复,松解粘连,滑利关节。按摩前后拍打能使肌肉放松,加快肌力恢复,有利于肌肉增长。表2显示,通过穴位按摩和肌群拍打,不论是上肢还是下肢运动功能,观察组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尤其是中重度运动障碍者,通过穴位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刺激神经功能,从而减轻肢体痉挛或防止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促使患肢功能恢复。

4结论

痉挛导致肌张力增高是影响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否有效抑制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是康复成功的重要环节,通过上述疗效分析,按摩特定腧穴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期的肌张力,促进康复,减少致残率,使患者早日重归社会。且穴位按摩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因其无创伤性,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在实施过程便于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5.

[2]陈立典,陈锦秀.康复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76-177.

[3]赵曦光,杜玉奎.疗养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75-477.

[4]陈昌骏. 图解皇帝内经[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0:128-129.

[5]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4-147,193.

[6]吴佶.推拿手三阴经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卫生.

[7]谷敏.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偏瘫的疗效观察[J].上海护理,2011(4):39-40.

[8]王介明.2006年美国缺血病性卒中指南要点简介[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3):24l-24.

上一篇: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PICC导管脱出发生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