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解决途径

时间:2022-09-23 06:29:49

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及解决途径

摘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意识差,再加上数学具有抽象性,造成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惑。为了解决消除这些困惑,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个正确的认识,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将“做中学”与“学中做”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 困惑 解决途径

在现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学习状况随着专业的不同,也是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学生感觉基础文化课难学,教师感觉基础文化课难教,而这种现象在数学课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刚入学时,虽然学生的数学基础有很大差别,但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较好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加,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情况就越来越差,学习的劲头也就随之减弱。作为数学课的教授者,教师现在面临着不少的困惑,例如,如何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知识有着无穷的力量,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如何才能让学生觉得学习知识是很重要的,如何让学生能够掌握生活中必需的数学。

中职学校数学科目教学中现在所出现的这种新状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进行思考,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对学生的现实进行深入的了解,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状况,进行教学调整,以更好地实现教师的引导、配合、合作的作用。具体的来说,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进行教学之前,要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正确认识学生

众所周知,教学始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特别是从生活中获得的实践经验,是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资源。因此,任何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离开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学习的任何知识都将成为空中楼阁。要想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提高,我们就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无论是他们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还是个性特征等,都要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我们才能针对大多数学生具有的共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调整,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具体、更到位,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取得进步和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即兴趣和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状态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强烈求知的欲望,就能自觉地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当然,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基础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认识到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产生想学数学的愿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内容。

就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根本没有多少兴趣。原因就在于,他们本来的基础就十分薄弱,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恐惧感。更何况数学学习起来本身就很枯燥,使得学生从思想上就已经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数学作为基础文化课,其所涉及的内容在教材中基本上都已抽象、空洞的说教形式体现出来,很少结合中职学生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来讲解有关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产生“学而无用”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将教材中以机械、死板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主义”方式教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后面却蕴藏着巨大的“实用”价值。

我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会尽力将所学内容与身边的实例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不会数学将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比如,在当前的时代,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手机,这其中包括了学生和教师。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手机的功能在不断地提升,这就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在不愿意听课或者学习的时间里,绝大部分学生就是利用手机来打发时间。他们通过手机上网、和别人聊天、看电子书、玩游戏、看视频等活动来消磨他们自己的时间。但是有一点,无论是用手机打电话,还是用手机上网聊天、看电子书和小说、玩游戏、看电影和电视剧,都需要交费用,而要交费用就得用到数学。无论是话费,还是上网所需的流量费用,都得经过相应规定的条件约束下的计算,才能按照结果进行缴费。这自然就要用到数学知识。如果一个人对数学知识一点都不会,那自然就很有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就会遇到“用的少,交的多”的现象。虽然有的人会认为“我不学数学,照样知道如何缴费,交多少费用”,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懂数学。实质上,他已经在使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只是没有被明确地、系统地提出来而已。如果我们在学习数学内容之前,将这些给学生提出来,让他们感受到的确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学习数学很有用,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来预算自己资金的开支,能够更加合理地进行话费的充值,将自己的钱进行更加合理的利用,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想学数学的想法。有了学数学的欲望,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如何学,是要教学生会学,而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再次呈现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死记下来。教师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配合学生进行学习。

上一篇:三角形内角和、外角性质的应用 下一篇: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