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3 06:27:16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教学的新要求。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有的教师把教学过程单纯地看成是知识传授过程,而没有同时把它看成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于是出现了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一知半解的现象,这不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容易使学生厌学情绪,也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中学新课标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能力培养问题日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学生学科内容知识的综合,这对学生提出了提高能力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良好的导向,培养其分析、综合、辨证思考的能力,使其潜在的能力全部发挥出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重视培养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理解的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把基本概念讲清,把基本原理讲透。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就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因为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否则能力的培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首先必须打好基础。理解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加强:

1、 图表法

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时,要注意知识之间的结构和知识之间层次,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列知识结构表的形式,以加深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的理解,这种方法不仅简便直观,而且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2、质疑法

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就要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善于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解能力不断加深的过程。学生理解透了问题,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在于知识量多少,而是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二、加强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实际上就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过程。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析、善于思考,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习时如能勤于思考,又善于思考,就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去分析和解释历史现象、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从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是什么”“怎么样”,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过程的方法。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因为这些栏目是要求学生来完成,对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大有帮助。教师通过适时地引、点、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这样得到的知识,学生领会更深,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青少年天性活泼,思想比较活跃,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不满于现成的答案,敢于对社会上的一些思潮、行为提出自己的见解。尽管有些不完全正确,但教师应对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大脑来判断,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并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一,成绩有好有差,因此教师既要有耐心,有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不倚,面向全体,尽量挖掘每个人的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课堂讨论这一环节不可少。如在讲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时候,教师可联系当前热点如西部大开发,让学生们为西部大开发献计献策,一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使成绩好的学生可尽情发挥,成绩差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人人都可发挥。故而,教师应积极创设情景,培养学生不盲从不迷信的创新精神,对于别具一格,别出心裁的学生,应给予充分支持。

四、以填充表格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弊端之一是教师代替学生归纳,把学生当作接受成品的口袋,这样,教师授予学生的仅是一条鱼,而不是捕鱼的方法,更不是终身受益的能力。为了纠正这一弊端,可以利用填充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归纳知识,不断提高归纳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时,引导学生填充表格归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关系。课本讲完了,学生也归纳完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要突出一个“导”,切忌一个“代”。

五、教会学生掌握阅读课文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理解、记忆知识的前提。学生虽然在语文课上学习了一些阅读方法,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多以政论文的形式出现,没有阅读政论文的能力很难学好政治课。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政论文的技能训练和阅读能力培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1.依据教材的难易程度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除了阅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外,针对教材实际区别对待:对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概括的情况,并将学生的回答加以评分计入平时成绩。对有一定难度的内容,教师提示简要的阅读提纲,辅助学生阅读和概括。对难度很高的内容只要求学生提出不解的问题。

2.在阅读训练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阅读能力标准。初始阅读时,要求学生初步读懂框题内容;训练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初步读懂一节的内容;学期结束前,要求学生初步读懂一章的内容。初始阅读时,只要求找到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容,训练一段时间后,要求学生初步会分析概念,观点和原理的层次;学期结束前,要求学生初步会概括框题、节或章的主要内容。

3.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保证学生阅读训练的时间,在一段时间的阅读能力训练之后可进行阶段性阅读考核,并于考核后进行阅读讲评,及时纠正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对正确的加以肯定。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使受教育者成长为有道德,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上一篇:轻松快乐背课文 下一篇:有效教学与高考备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