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圆点

时间:2022-09-23 06:14:53

《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上海站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幕以来,人气一直很旺。即便在匆匆忙忙的工作日,我看到临近中午时,排队等待入场的观众还是络绎不绝,场内的观众也有数百人,甚至连一些学龄前的孩子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底楼几个大型装置艺术前,还有不少观众在排队,准备体验一把由草间弥生营造出来的梦幻世界。对这一盛况你感到意外吗?

龚明光:有点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准备这个展览时,老实说我并不太有把握,因为草间弥生对中国观众而言有些陌生。这次是她第一次来中国办个展,我们上海当代艺术馆在2006年办过一个“虚拟的爱”艺术家群展,展出了她的几件作品,但似乎没引起观众重视。而今天,我们已经全面进入网络时代,许多人从网上可以了解她更多的资讯,引发进一步观看实物的要求。特别是年轻人,视野很开阔,思想很活跃,求知欲望强烈,对当代艺术的兴趣也在持续提升。当然,从观众构成看,中老年观众也不少。今天的观众不算最多,周末更加热闹,排队的观众一直要延伸到七号门,我们为了给观众一个比较好的观展环境,只能控制入场节奏。

作为一个民间艺术机构,你是如何获得这个机会的?

龚明光:这次草间弥生作品亚洲巡展的策展人是韩国的金善姬女士,她也是韩国国立大邱美术馆的馆长。我们此前跟她有过几次成功的合作,去年我们以中韩建交30周年为契机,举办了一个《怀念:中日韩艺术家回顾展》,她也是策展人之一,所以彼此建立了友好的互信关系。我得知她在做这个展览,同时也知道她在上海找过几个场地,觉得并不理想,而她对我们这个馆的地理位置很认同,所以我们就对接上了。

近年来,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中日、日韩关系出现了困难,但民间外交还在努力进行,艺术交流就是一个极好的方式。金善姬女士也很有眼光,有勇气,她对草间弥生的评价很高,认为草间弥生是当代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她不断突破自我并直到今日仍充满对艺术的热情是令人非常敬佩的,我希望透过亚洲巡展让更多观众体验草间弥生惊人的艺术爆发力。

她的想法与我们艺术馆的宗旨一致,所以我们很积极地来准备这次巡展。我还要告诉你,上海站的展览是继大邱后的第二站,也是亚洲巡展中规模最大的,作品数量也最多,同时也是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一站。2014年3月底上海站的展览结束后,将移至中国的澳门、台北和印度的新德里及新加坡。这次上海站的展览是我们与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一起办的。

你刚才说到,中国观众可能对草间弥生不太了解,那么你们在准备展览中做了哪些“功课”?

龚明光:是的,“功课”很重要,这是展览成功与否的关键。布展方面,因为规模大,展览共展出草间弥生一百多件作品,包括她的影像视频、绘画、丝网印刷作品、标志性的巨型南瓜雕塑、大尺幅的装置等等,作品体量很大,形式各异,搬运、布展等,我们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力图呈现出最佳展览效果。但更重要的是与观众的沟通,除了观展路线的设计之外,我们还会举办几场讲座,甚至计划请金善姬来上海做一次讲座。更费心思的是让小观众走近草间弥生这个可爱的“疯婆婆”,我们有一个儿童工作坊,在圣诞节请小观众来,利用草间弥生的圆点等艺术元素做圣诞帽,再比如在寒假期间请小观众来欣赏《草间弥生X爱丽丝梦游仙境》绘本故事,然后结合其中的章节与草间弥生的插图,或者利用草间弥生的艺术元素,在MT胶带上进行重复创作等等,这些课程都是按照各个年龄段来展开的。

鉴于草间弥生的商业价值以及观众的消费心理,展览期间你们会不会制作及出售一些衍生产品?

龚明光:为了配合展览,我们受权制作了一些衍生品,比如有圆点的阳伞、环保包袋、蜡烛等。但更多的心思放在与观众的互动层面,除了讲座,我们对成年人也有一系列延展活动,比如文化沙龙的题目就有《日本画途》、《上海旧时的日式建筑》、《黑泽明:“电影天皇”的人道与武道》,工作坊的题目则有“松屋式咖啡体验之旅”、“手作红包分享会”等,相信观众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激活自己的经验。

你觉得草间弥生的作品真正打动观众了吗?

龚明光:本次亚洲巡展策展是很有水平的,展览以全面且多元的方式呈现了草间弥生六十年来的艺术脉络。你看,从早期从日本至纽约后的“无限的网”系列,到草间弥生标志性的圆点图案作品,还有以新的媒材制作的大型装置,有节奏、分层次地呈现了草间弥生令人震撼和联想的异象世界,引导观众深切感受这位被世人誉为“前卫艺术女王”的独特性、丰富性及恒久的艺术魅力。所以许多观众是第一次接触她的作品,但马上就被她征服了。

草间弥生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单纯、执著、绚烂、瑰丽、女性特征及延展性与装饰性,都让观众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视觉享受。而且我们还在三楼展厅不间断地播放一个电视短片,这是我们特意到日本去拍摄的,让草间弥生直接与中国观众对话,所以我觉得许多观众都被感动了。

在某类话题中,草间弥生被称之为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这些符号都似乎要告诉人们:草间弥生的一生复杂而多变。在日本,人们甚至将她与荒木经惟一起评为日本坏品位的代表人物。对此你怎么看?

龚明光:草间弥生已经84岁了,她用半个世纪的艺术创作证明自己,她不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病人,至少不是一个平庸的人,她是一位艺术超人。她将幻觉转化为惊人的创作语言,她的作品反映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她的创作态度是认真的,她将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对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当中。

草间弥生的作品很难用具象或抽象来界定,但她的作品又给人丰富的联想与形式美的享受,她的当代性体现了一种秩序与规律,并巧妙地借助观众的视觉走向无穷大或无穷远,或挑战人们的平凡经验,她的作品还体现了生命的蓬勃生机,体现了人对自然、对宇宙、对神灵世界的感知,也许正是这一点,使她的作品获得永恒性,超越了国界、种族、时间、文化和意识形态,不过草间弥生同时还想表达一个主题,你认为她的作品有主题吗?

龚明光:她作品中缤纷的色彩、重复堆砌的图案,有着祈愿爱与和平的意念,这一主题拉近了观众与作品的距离,让人感动与难忘。所以即便是一般不熟悉当代艺术的观众,走进展厅后都会感到心情愉悦,充满正面能量。

草间弥生10岁左右就开始运用非对称的半身红半身白的毛衣装饰自己,至今为止,她的服装全部是由自己设计的。圆点和精神病一样,成为艺术家一生最深刻的印记。1957年她移居美国,大部分时间都在纽约创作,并开始获得“前卫女王”的称号,而在上世纪60年代,她积极参与美国的反战运动,做出许多惊世骇俗之举,这说明她身上有着反叛的性格。

龚明光:现在我们可以明确地说,草间弥生反叛也好,反战也好,并不像有的人,是为了图一时之快或搏出位,她是真正地反对战争,希望和平。她出生于1929年,日本军阀在二次大战中的野蛮狂暴行径以及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她是有深刻记忆的。我们在东京给她拍电视短片,预设的话题是关于艺术创作的,她都作了简洁而真诚的回答,但在结束后,她突然又加了一段话。她强调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华侵略造成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伤害与痛苦,希望自己能代表日本人民对此道歉,同时希望中日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相处,共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她还说:“不论是中国人、日本人,在和平与爱的前提下开心地活下去,这是我此生最大的心愿,这也是我艺术创作的初衷。”这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动。

草间弥生来过上海吗?

龚明光:没有,但如果身体允许的话,我相信她是很愿意来的。在短片中她第一句话就是“我爱上海”。我们设想将这次展览的现场情景拍一部短片,等展览结束后寄给她看一下,看到排着长队买票的观众、展厅里的画画的孩子,相信她会很高兴的。

据说草间弥生现在还在坚持每天画画,你在东京看到的情况如何?

龚明光:草间弥生是一个奇迹。她没有结过婚,也没有孩子,她将一生都献给了艺术。长期来她受精神病困扰,频频出现幻觉,她自己也说过:“如果不是为了艺术,我应该很早就自杀了。”现在,她就住在东京的心理治疗所中,条件不错,但每天请助手推着轮椅出院,来到医院旁边她自己的工作室创作。工作室并不大,也就几十平方米的样子,四周挂满了画,简直是铺天盖地,她就在那里专心致志地画,晚上再请助手推回医院,天天如此,周而复始。我们给她拍片子花了三个小时,收工时已经是华灯初上了,我想她应该回医院了吧。可是她不肯起身,她说拍片子花了三小时,今天要补足三小时后再回医院。你看她就是这样的人,她的画卖得很贵了吧,但钱对她而言没有太大意义了,她是为了艺术而工作的。

再跟你说一件事吧,现在大家都清楚了,安迪·沃霍尔、达明·赫斯特都受到了她的影响,甚至说模仿她的圆点也不假,但是草间弥生没有争取自己的“专利”,她大度地表示,我的圆点能通过他们走向全世界,那也不错了,我得谢谢他们。

上一篇:一只想冬眠的猪 下一篇:陈志华:一生只为古村落